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发展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通过生活史研究,首次阐明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蜗牛——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成功的厦门蜗牛)、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华蜗牛(Cathaicafasciola)(山西安泽,天然感染);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Camponotuscompressus(山西安泽人工感染及天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Formica gagates(吉林、乌兰浩特)。 比较了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发育各期的主要特点,由此将长期来一直被混淆在矛形双腔吸虫中的这一重要虫种分别出来。 阐述了山西安泽中华双腔吸虫病流行区病原在自然界散布情况,包括羊只感染成虫状况及病原幼虫期在第二阶段的两个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汪溥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2)
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olphi,1809)寄生于家鸭和家鹅的盲肠和小肠中,引起肠糜烂等疾病,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台湾、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吉林、安徽、江苏、江西、宁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它是多宿主的吸虫,曾经报导的宿主有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琵嘴鸭、赤颈鸭、罗纹鸭、长尾鸭、潜鸭、秋沙鸭、麻鸭、白额雁,天鹅、黑雁等20多种野生雁鸭,家鸡亦有发现.很多生物工作者研究它的生活史,但所报告的中间宿主各不相同,如扁卷螺、椎实螺、罗卜螺、土埚螺、纹沼螺和黑螺等.折叠背孔吸虫Notocotylus imbricarus(Looss,1839)发现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我国福建、北京等地亦有发现.寄生于家鸭、家鹅和罗纹鸭、赤颈鸭、白眉鸭、绿头鸭、 相似文献
4.
郎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01-105
本文报道苏州东山青鱼循环系统中寄生的东山血居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中间寄主为狭窄萝卜螺,幼虫期包括毛坳、胞坳和尾蚴。用成熟尾坳人工感染青、草、鲢、鳙和团头鲂等五种鱼苗,只在青、草鱼苗中获得成虫。此外,本文对其生活史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汪溥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2)
1.寄生牛羊瘤胃中的长菲策同盘吸虫是分布广阔的种类。在福州屠宰场检查牛羊各50个,黄牛感染率占80%,水牛占60%,山羊占14%。 2.长菲策同盘吸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中发育迅速,在适当的温度28—32℃下,虫卵经7—8日孵出毛蚴。感染小土蜗经9—10日胞蚴成熟产出母裂蚴。感染18日产出子裂蚴。第22日幼小尾蚴产出,于第32日发育为成熟尾蚴,游出形成囊蚴。 3.毛蚴是从宿主的呼吸孔侵入,幼螺较易获得感染。幼虫在肺囊处寄生发育,第二代裂蚴产生尾蚴的同时亦可产生少数裂蚴。 4.囊蚴多附在叶面光滑的水生植物上,牛羊吞食囊蚴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囊而出,在肠中生长发育几星期后,移行到瘤胃定居寄生。 5.防止牛羊感染,在牛羊必经的路沟结合农业除虫进行灭螺,夏秋季节轮换牧场,与防治肝片吸虫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1.本文对寄生在家鸭、家鸡肠管中一新种吸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各期,均作了考查和描述。该吸虫与近似种有显著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福建光孔吸虫(Psilotrema fukienensis sp.nov.)。 2.首次报导国内由于这类吸虫侵袭雏禽而产生严重的溃疡性肠炎,且已造成流行。对生活史的考查发现尾蚴除在水生植物等物体上结囊外,还能在水的表面形成囊蚴。经证明它具有强的感染力,因此疫区水源为本病传布的另一途径。对本吸虫宿主引起的病害也作了记述。 3.本文对光口科、棘口科和片形科吸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生活史培养收集的各期虫体,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描述了巨片吸虫的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蚴及成虫的体表细微结构。发现了虫卵卵壳的双层结构,成熟囊蚴腹面的盘状物和成虫阴茎的构造。并且对各期虫体的神经末梢进行较系统的描述总结。同时与肝片吸虫的虫体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吸虫体表细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牛、羊胰脏枝睾阔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我省北部山区浦城县九牧公社所发现的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獐,麂枝睪阔盘吸虫病纯一的流行区,当地耕牛本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83—100%,平均93.6%。病牛普遍瘦弱无力,经常死亡。首次报导了:枝睪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及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同型阔纹蜗牛自然感染枝睪阔盘吸虫幼虫期,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针蟀是本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并介绍了人工感染的针蟀喂饲则断奶的山羊羔的试验。对本病的传播媒介针蟀种类进行观察,认为是和小针蟀(Nemobius caibae)同种。此外,叙述寄生在耕牛胰脏表面小胰管中一种圆睾阔盘吸虫新种。 相似文献
9.
汪溥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2)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和同盘类(Paramphistomata)吸虫,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种类是禽畜的寄生虫。它导致禽畜疾病,影响其生长发育、减低产盘,对国民经济损失很大。在福建省,作者(1959)曾进行过此两类吸虫的初步调查报告,后来又继续发现一些种类。近年来在编写我国动物志过程中,新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齐普生,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朱天鹿,贵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危粹凡,四川畜牧兽医科学研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梁素海鸟类区系及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乌梁素海为内蒙古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这里水草丛生,芦苇繁茂,有充足的食料和隐蔽条件,为众多的游禽和涉禽提供了栖息条件。该地有鸟类124种,隶属于75属35科14目。其中夏候鸟64种,旅鸟41种,留鸟19种。5种为内蒙古鸟类分布新记录。这些鸟分布于5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湖底沉积,湖水变浅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严重冲击,使得这里初级生产力发达,次初生产力不足,生态系统正在迅速失去平衡,其演替的过程可能是芦苇潍以至盐化荒漠。目前,鸟类区系正在逐步走向贫乏,一些大型鸟类如疣鼻天鹅、斑嘴鹈鹕、灰雁、白鹭、苍鹭等明显减少,白头鹞等猛禽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蝗虫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山的蝗虫有2总科、7科、34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300~1800m的锐齿栎林带最多,720~1300m的栓皮栎林带次之,1800~2300m的辽东栎林带居第三,720m以下的农耕带为第四,2300m以上较少.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东洋界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太白山蝗虫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白山的蝗虫有2总科、7科、34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300 ̄1800m的锐齿栎林带最多,720 ̄1300m的栓皮栎林带次之,1800 ̄2300m的辽东栎林带居第三,720m以下的农耕带为第四,2300m以上较少。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东洋界为主。 相似文献
13.
西藏苔藓植物的采集调查开始于1959年珠穆朗玛峰地区考察工作。当时所采到的金发藓科植物共计两属、6种,其中有一新变种。继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综合考察队由1972年起至1978年8月止曾先后9次到西藏采集调查。金发藓科植物的采集则以1973、1974、1975、1976年为最多,所采集的范围东经83~97°;北纬27.5~32°。东起昌都、南至亚东,西达仲巴,北到比如,其中包括拉萨市及21个县,45个小区、南部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相邻。 相似文献
14.
硇洲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分布和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硇洲岛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148种(未包括头足纲),分属51科,其中多板纲1科1种,腹足纲33科84种,瓣鳃纲17科63种。分析表明,其区系特点是以南海亚热带-热带种和东海、南海亚热带种为主要成分,且有部分热带种已发展成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16.
林宇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1)
引言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aeus 的历史记载甚早。远在1379年法国牧童 Jehan de Brie就知羊多食毛棘植物毛莨(Ranunculus flamulla)而感染肝片吸虫病。Leeuwenhock(1704)报告羊食附有微生物(即囊蚴)之草叶而得肝片吸虫病。后来 Swammerdam(1752),Müller(1773)都曾先后发现肝片吸虫的尾蚴(Cercaria)。Bojanus(1818)首先报告其裂蚴(Radia)。Siebold(1835)发现其毛蚴(Mericidium)。最后,Thomas(1881-83),Leuckart(1881-82) 相似文献
17.
经近10年的实地采集,结合相关文献查阅,总结出浙江海域鱼类共734种,分属于3个纲、42目、220科、488个属。本文在重点分析了浙江海域鱼类水平分布区系特点,并根据资源特征,将其划分为记录种、罕见种、少见种、习见种及优势种,并对习见种及优势种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早春植物,各学者提出了众多看法,主要集中在: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还是温带荒漠植物。时至今日,仍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早春植物是指在夏绿林中,在早春季节上层乔木未放叶前,在林内生长发育并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的"短命或早花植物"。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类群。早春植物不仅是草本植物,是"森林早春植物系指早春乔木放叶前林内出现的一个早春开花木本层片与草本层片"。 相似文献
19.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分布极为广泛,是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帕米尔高原豆科资源丰富,共有14属74种,有多种属2属,寡种属6属,单种属6属;其区系成分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亚型,以温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调查与校核资料基础上,系统整理了22种东方Tun属鱼类的分类检索并附简图。报告了该属鱼类的区系性质与种类分布。文中在分类方面尚讨论了同物异名的订正,区系分布上提出了中日海区是世界该属鱼类的分布中心。最后对河豚毒的开发研究和中毒防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