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焦油加工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了探讨煤焦油的加工工艺,指出我国煤焦油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概述了煤焦油加工工艺流程并对国内和国外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国内煤焦油加工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节能及自动化的装备水平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产品精制及下游产品开发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在高温煤焦油加工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从发达国家煤焦油加工发展经验看.一是可依托装置大型化.进行煤焦油集中加工;二是由各大型煤焦油加工装置分离出来的主要馏分.再进行二次集中加工:三是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精细化工产品,改进加工技术,提高程控水平和化验分析水平.进一步综合利用资源。国外发展煤化工有3种模式:一是全方位加工(以德国吕特格公司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王卫军 《科技信息》2013,(22):448-449
本文针对八钢煤焦油加工项目产品工艺方案选择原则,八钢煤焦油项目规模与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此提高八钢焦油加工项目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焦油加工产品灵活性和可拓展延伸性,确保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色谱保留指数联合解析技术,研究了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化学组成,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10种化合物,为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集中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色谱保留指数联合解析技术,研究了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化学组成,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10种化合物,为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集中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宝宁 《科技资讯》2011,(36):64-64
我国境内蕴含着丰富的煤焦油资源,而煤焦油的加工方法多为中温焦油、高温焦油,国内对于这两种加工方法的研究也比较多,相比之下,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对中低温煤焦油的深加工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能使中低温煤焦油加工的新技术能为我所用,增加我国煤焦油的产品品种,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在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方面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8.
稀土的分离提取方有分级结晶、分步沉淀、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萃取色谱,络合物吸收色谱,还原萃取、还原离子交换、离子交换膜、反渗透等多种工艺。目前,以溶剂萃取提取稀土的工艺具有先进水平。最近,液膜技术通过模拟生物膜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有关理论,吸取了离子交换膜和溶剂萃取的优点,使分离科学取得了新的突破。它在提取稀土方面的应用,给稀土行业注入了新的激素。把液膜提取与溶剂萃取进行比较,其明显的特点是:液膜过程的试剂消耗量比溶剂萃取至少低一个数量级,对于所用试剂十分昂贵的场合(如冠醚)或在处理量很大的场合(如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个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精馏实验塔,对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塔顶采出产品,同时具有在塔底采出混和溶剂的特点,因而与常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相比,带有中间贮罐塔时间精馏技术需要的再沸器体积大大减小.另外,混合溶剂萃取精馏过程与简单溶剂萃取精馏过程相比,克服了简单萃取剂自身选择性与溶解性之间的矛盾,提升了萃取精馏工艺的分离效果及使用范围,并且没有增加原有工艺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分离具有相似的物化性质的烃类混合物,长期以来是分离技术上的一个难题[1]。各种不同的烃组分,虽然具有不同的结构,但可以具有相同的沸点和相同的碳原子数。这样的混合物往往不易用常规的精馏、溶剂萃取或穿透固体聚合物膜的选择性渗透等方法予以分离。而且,即使这些常规技术在分离烃上是成功的话,也往往要求较庞大的设备。例如,精馏工艺需用大量的塔板;溶剂萃取工艺往往需要巨大的澄清器。所以这些工艺的操作和维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西三种不同类型的煤沥青进行了溶剂配制,用示差精密热分析仪研完了它们的热行为;在热台显微镜下观察了它们在热反应过程中的软化熔融温度、中间相的生成和变化温区及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太钢煤沥青在生成中间相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热行为,有可能成为制备碳纤维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辐射及索氏萃取技术,对兖矿高温煤焦油进行连续分级萃取,借助GC/MS对所得萃取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是由1-4环芳烃的组成,其中萘、甲基萘、苊烯、芴、菲、蒽、荧蒽、芘、三亚苯、苯并二萘嵌苯和苯并芘含量较高。杂环化合物中检测到的含氮化合物远多于含硫化合物,表明兖矿高温煤焦油应该是一种高氮低硫的焦油。并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物各组分的分布规律,为提高高温煤焦油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采用超临界甲醇对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进行提取处理,并对产物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考察甲醇添加量、压力、温度和搅拌速率等反应条件对轻质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添加量对萃取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压力;温度及搅拌转速对抽提结果的影响较小,最后得到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在超临界甲醇中轻质化的最佳条件为:甲醇与中低温煤焦油体积比10:1,压力9 MPa,温度250℃,超声转速30 r/min,轻油收率为78.9%。通过探索煤焦油在超临界状态下轻质化过程,有利于煤焦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调和技术,以物理化学特性参数相似的高温煤焦油和重油为原料制备锅炉用燃料油,主要考察了温度、调和比、胶体磨的剪切研磨作用、煤粉添加量对燃料油粘度的影响.得出调和油粘度变换快慢的分界温度,随着温度升高调和油和油煤浆粘度降低,初步研究了物理降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加氢转化的煤焦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了此改质煤焦油中的化学组成,从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结果表明:从中鉴定出207种化合物,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和分布均于普通煤焦油有极大差别,其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55%,酚类化合物高达10%以上.可以利用这种焦油提取酚类化工原料,还可以作为调制高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温煤焦油加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探讨了"萃取酚油+废水配碱"工艺在中温焦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中温焦油废水不外排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煤焦油热裂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MS联用仪研究了煤焦油热裂解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气相产物的逸出规律,应用双外推法推断了煤焦油裂解反应机理,采用Costs-Redfern积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对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求得了煤焦油两阶段失重反应的机理函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煤焦油裂解主要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是煤焦油分子脱水后的缩聚反应过程,此过程主要受随机成核机理的控制,属于旧物相消失新物相生成的成核阶段,主要产物为小分子气体和大分子冷凝焦油,活化能为162 kJ/mol.第二阶段是焦油冷凝大分子再次裂解的过程,此过程受三维扩散机理的控制,反映了气相产物相互传输的机理,是核的生长和扩散阶段,此阶段主要产物为H2和CO,活化能为76.68 kJ/mol.  相似文献   

18.
致密煤层中瓦斯的运移和抽排与煤体的致裂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溶剂抽提致裂煤体、产生裂隙会有助于低渗透性煤层瓦斯的运移.本文对块体煤进行了不同种类溶剂的抽提损伤实验,测定了抽提损伤后煤体的孔隙率变化.溶剂种类对煤体的致裂损伤作用效果显著不同,N-甲基-2-吡咯烷酮(NMP)抽提后的煤体形成了许多裂隙;二硫化碳和NMP混合溶剂体系对煤体的抽提存在协同作用,其对煤体的抽提损伤效应大于单种溶剂;NMP和NMP与二硫化碳混合溶剂抽提后煤体的孔隙率约是原煤体孔隙率的4倍和5倍,煤体的孔隙率增大十分明显;抽提物及抽提残煤体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抽提残煤中的脂肪烃类物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微波条件下抽提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辅助下,以神府煤为研究对象,四氢呋喃、乙醇、甲醇为溶剂,考察了抽提温度、时间、溶剂量及煤粒度对抽提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3种沸点不同的溶剂抽提率达到其最佳值所需要的溶剂量及煤粒度相差不大但抽提温度有所不同;同时探讨了以四氢呋喃、丙酮、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波辅助抽提效果,结果是变质程度相似的煤在相同抽提条件下抽提率不同。运用红外光谱现代分析技术,对神府脱灰煤和溶剂抽提后的残煤进行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抽提并没有破坏煤的大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