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肥料与农业和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肥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引起环境污染。本文简要讨论我国农业中的肥料使用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及环境质量的关系。1肥料与农业11肥料结构111有机肥与化肥的比例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是增加养分投入和循环的基础,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的第1次绿色革命是以集约化、高投入、高产出来实现粮食作物高产,它是一种视觉感上的绿色.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必然伴随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大规模的集约化的农耕系统,破坏了土壤结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面对当前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同时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我国的肥料发展应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核心,实施"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创新绿色肥料生态工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回顾了第1次绿色革命的贡献与不足,论证了作为环境标识的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绿色化"意义上的绿色肥料,为使我国肥料农用总量及对环境的污染强度尽快跨过顶峰,并迅速减量,必须建立绿色肥料保障系统:不单纯要生产绿色肥料,还必须从"绿色化肥原料"、"绿色生产工艺"、"绿色肥料的性能或特征"等多方面构建肥料保障体系.指出绿色肥料产业体系应包括利用简单技术来为广大小农场(家庭农场)提供绿色肥料,介绍了与治污相结合的,利用工农业废弃物有限降解制备小分子碳肥的"深绿色技术";低能耗、低排放、零排放生产缓释肥料的生态工艺;符合绿色化学遵循的"原子经济学"原则,利用中、低品位磷矿,不排出磷石膏的脲硫酸分解磷矿生产中浓度、多营养功能性复合肥料产品.指出应关注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低品位磷矿活化及高效利用工艺及其机理研究;以熵增最小、能耗最低、对环境排放量最少的生态肥料工艺创立我国磷肥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庆逵 《科学通报》1964,9(9):780-780
一根据科学情报上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氮、磷、鉀三种主要化学肥料的消費量,大体上接近于1:1.1:0.9(1958—1959为1:1.03:0.90)。这个比例是按照氮素对磷和鉀的氧化物(N:P_2O_5:K_2O)来計算的,以国內通用的硫酸銨、过磷酸鈣和氯化鉀来表示,那么三种肥料的比例大体上是1:1.2:0.4。如果我国化学肥料的需要情况,大体上和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数字相当的話,那么当硫酸銨年产1,000万吨时,氯化鉀的需要量大  相似文献   

4.
沈允庆 《科学通报》1962,7(9):57-57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肥料概论”是1959年2月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决定编写的农业理论著作之一,全国有关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农业院校的许多专家教授参加了编写、审查和修改的工作。“中国肥料概论”是我国大跃进的产物,也是群众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它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我国化肥用量、结构和肥料管理3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调整肥料养分和产品类型来均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肥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管理来实现肥料可持续发展;应当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核心,实施"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战略.建议通过技术措施、管理法规和科技创新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肥料保障体系.围绕绿色肥料,提出了科技界在构建绿色肥料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与有机营养学说的融合;深入探究新型肥料作用机理与新产品创制技术,采用新技术革新大宗基础化肥;加强"肥料-土壤-植物"之间养分转化规律科学问题的梳理;探讨有机肥开发新的技术途径;呼吁创立以科学家、农学家、工业专家、企业家、政府主管部门共同主导的"科学的中国肥料体系".  相似文献   

6.
硫磷铝锶矿的焙烧过程和热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励生 《科学通报》1995,40(19):1767-1767
我国四川拥有储量丰富的硫磷铝锶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铝型矿床之一,并且是下层巨大磷块岩矿床的直接顶板.开采磷块岩矿床必须首先解决顶板硫磷铝锶矿的利用,否则将造成磷矿资源的巨大浪费并给环境带来污染.但由于该硫磷铝锶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加工难度大,过去长期研究未获有效结果.为充分利用我国这种特有的低品位磷矿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已开拓出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经过简单加工可制得含枸溶磷20%的磷酸铝型肥料,达到国家热法磷肥优级品等级.并且它是缓效肥料,可用于粮食作物以及草原牧草,对农业、畜牧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47个站点的晴空散射辐射比例(sunny diffuse radiation fraction,SDRF)资料,结合CO2排放、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和日照时数等对我国地区的SDRF时空分布、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SDRF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四川盆地,而在云南、新疆、西藏和东北等地SDRF值偏小;(2)大部分的站点SDRF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站点上升更为显著;(3)区域特征分析表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SDRF上升较为显著,而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SDRF上升幅度相对较轻;(4)日照时数与散射辐射比例高度相关.其中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其相关系数均超过-0.8,大气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升高对日照时数和散射辐射比例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8,3(16):511-511
合成氮化学肥料工业遍地开花是我国农业大跃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硫黄缺乏,合成氨还不能普遍制成硫铵。玥在很多地方工业采取了把氨制成碳酸氢铵的办法,但是碳酸氢铵肥料易挥发不稳定,不能长期储存。这样,化肥厂就只能在农村需要肥料的季节里开工生产,不能全年开工。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的同志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大胆创造,以忘我的劳动苦战五书夜,为解决这个问题打开了一条出路,研究成功了用泥煤固定氨来  相似文献   

9.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设施农业又称工厂化农业,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植物或动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和肥料等生长条件,使其生长在最经济的生长空间内,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集约化农业。  相似文献   

11.
化学与农业     
农业化学化的意义化学与农业有着密切与广泛的联系。这种不断加强着的联系是以化学深入生物学为基础的。这些科学联系的结果产生了并且迅速地发展着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化学、微生物生物化学、毒物学及其它科学。化学从各方面深入农业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业化学化,主要是沿着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的:1.利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提高收获量。2.通过化学保护的方法,利用杀虫剂、杀动物药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使植物不受昆虫、嚙齿类动物以及疾病的侵害,保证作物的收获。3.利用生长刺激剂、除莠剂、脱叶剂以及阻止贮藏着的马铃薯与其它食用块根发芽、阻止果树在寒冶的春天发芽的药剂,以及其它的药剂来加速或抑制植物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4.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保藏与防腐,以及仓库、升降机与运输工具的消毒。5.使用饲料来提高畜牧业和养禽业的生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铬铈比例的CrOx-CeO2/Ti-PILC催化剂(Cr/Ce摩尔比分别为1:0,6:1,4:1,3:1,0:1,总负载量Cr+Ce为8%(质量比)),并研究了各催化剂上正丁胺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r/Ce比例的升高,正丁胺的催化降解活性提高.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不同铬铈比例催化剂的结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酸性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铬铈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上的酸性中心强度和活性氧物种的流动性;当催化剂中含有少量CeO2时,铈对铬的助催化作用更明显,且两者的协同作用加强,更有利于正丁胺的吸附和氧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6日,一声嘹亮的啼哭,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了.虽然13亿这个数字晚来了4年,说明了我国在计划生育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但在男女出生比例上却存在着一些隐忧.按正常的性别比例来讲,如果女孩子是100的话,男孩子应该是102~106.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男女婴比例为112:100,超过正常值6个百分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些省竟达到135:100.超生游击队的小品为什么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为要个男孩成为超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也导致了我国新生儿性别失衡,在城市中如此,在农村中则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弊病多多的化学农业,生态农业的大旗正在全世界高扬,而物理农业则从中脱颖而出受到瞩目。科学家发现,电、磁、声、光、核、热等物理现象,也能作为农作物的有效肥源,人们把它们命名为“物理肥料”。  相似文献   

15.
稀土在农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华  周青 《自然杂志》2001,23(3):160-163
稀土微肥作为肥料家族新成员是中国首创并居世界领先水平的一项新成果 ,它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缓解人口增长与耕地匮乏的矛盾 ,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而稀土微肥的新领域更是昭示出它的诱人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生物固氮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农业的发展既要增加农作物产量,又不能破坏土地的持续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这就是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素肥料,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过度地施用和依赖化学氮素肥料,也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之际,人类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生物固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固氮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生物固氮优越性的分析,展望了生物固氮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并着重讨论了实现非豆科植物高效利用生物固氮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遗传工程或重组 DNA(R-DNA)技术,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公众健康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此项技术使得遗传性状能够在完全不同的生物体间进行迅速转移,从而它优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方法。潜在的利益包括:作物和牲畜得到较高的产量,其营养价值得到改进;杀虫剂和肥料的应用减少;土壤和水分污染得到更好的控制。然而,释放一些用遗传工程方法改造过的生物体也许具有一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 因此,科学团体的目标应是:从遗传工程中获得最  相似文献   

18.
富含鸟嘌呤(G)的DNA(5′-TTAGGG-3′)在钾离子存在下形成G-四链体. 通过圆二色谱(CD)、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G-四链体的谱图特征, 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研究了G-四链体与亚甲蓝的相互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单链DNA对亚甲蓝的荧光猝灭规律符合Stern-Volmer静态猝灭方程, 单链DNA与亚甲蓝以1:1的比例络合; G-四链体对亚甲蓝的荧光猝灭不符合Stern-Volmer及其修正的方程, G-四链体与亚甲蓝以1:1或2:1的比例形成络合物, 络合常数分别为1.047×105和8.79×104 L/mol. 实验表明: 亚甲蓝与G-四链体以1:1的比例结合在G-四链体的尾部或按1:2的比例与G-四链体形成夹心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草原的困境及其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占国土面积的41.67%,但其畜牧业生产力很低,产值仅为农业产值的5%,约为全国畜牧业产值的1/6.本文根据温性草原的起源和草地畜牧业的5个发展阶段构建了营养级金字塔,通过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性、草原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和草原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3个方面论证了当前中国草原面临的困境.因此,中国草原的生产方式亟需转型,由基本上源于一万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传统、粗放、落后、低生产力和生态不友好的天然草地放牧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向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和草地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建议:(ⅰ)在今后30~40年内建设约占天然草原1/10面积的优质高产的集约型人工草地4×10~7hm~2,以人工草地接替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并恢复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ⅱ)在草原带南缘的农牧交错带与农区普遍发展草地农业,即草田轮作制;(ⅲ)把草和畜牧业的元素融入农业系统中,以先进的草基农业系统改造我国传统的粮-经二元农业和原始的天然草地放牧业.在此基础上构建未来的草地金字塔结构,预示在上述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调整之后,我国的草地畜牧业将进入一个由现代化的草基农业和"返璞归真"的天然草地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周航 《科学通报》1962,7(1):41-41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1年11月28日在上海召开了地貌学术讨论会,并宣布成立地貌专业委员会。这次会议共收到七十三篇论文。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四个问题:1.我国地貌学的任务和今后发展方向;2.地貌学如何为农业服务;3.流水地貌的若干理论问题;4.地貌制图的原则和方法。到会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