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该物种濒危原因的研究进展.缙云卫矛的生境所受的人为干扰较大,生境遭受了严重的破碎化.种子较大,花较小,野外观察发现该物种的传粉昆虫很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缙云卫矛种群间分化大,表明该物种的花粉、种子扩散较弱.小种群的座果率较大种群的低,补充授粉实验能显著提高座果率,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种子萌发实验表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比大种群的低,表明小种群存在着近交衰退;种子易腐烂,这些现象说明种子到幼苗阶段可能是小种群生活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缙云卫矛对生境要求特殊,生长缓慢,竟争力弱.对该物种的保护首先是生境的保护、提高种群植株数量.  相似文献   

2.
生境破碎是许多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不同物种对生境破碎的反应不同,破碎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信息对物种的保护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由于公路修建、旅游景点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缙云卫矛种群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居群小且处于隔离状态。对位于缙云山的该物种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9.3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40.6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之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与该物种居群间的长期隔离,花粉、种子的扩散距离较近有关;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58%,但最小的板子沟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仅29.17%,表明小居群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居群间的基因流(Nm)偏小,为0.730 9,难以抵消遗传漂变引起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最近的居群首先聚在一起,表明该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小受空间距离远近影响。研究认为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应加强对小种群的就地保护,增强居群间的基因流,防止小居群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2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2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4.
锯缘报春苣苔(Primulina serrulata R.B.Zhang&F.Wen)是黔东南特有的濒危植物,观赏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开发价值。本文研究了该物种的种子萌发特性,以探讨其濒危机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赤霉素(GA3)在萌发纸和营养土基质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发芽率和促进种子提前萌发的作用,而在泥炭土+珍珠岩基质中则无提高或提前的作用,这可能与基质本身特性有关。从促进萌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来看,用于浸种的GA3浓度为50 mg/L效果最佳。锯缘报春苣苔种子无休眠现象,且萌发能力较强,说明这并非其濒危的原因,而生境偏好和风力(传播种子)受限可能是其濒危的主要生物学原因,尤其该物种现在处于(极)小种群状态,这更加剧了因为环境波动和人为干扰导致的灭绝风险,亟需开展对该物种的生境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拯救濒危物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工作之一,而探索其致危机理则是首要工作.缙云卫矛是重庆特有植物,具有分布狭窄和数量较少的特点,已被列为重庆市保护植物.为了给相关机构提供保护建议和策略,作者对缙云卫矛开展了长期且持续的野外调查,并得到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阿利效应及其对生物入侵和自然保护中小种群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有着极大威胁. 生境破碎化后出现许多小种群,小种群很容易受到阿利效应的影响而加速灭绝;外来物种在其入侵过程中也存在着阿利效应,阿利效应对生物入侵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 介绍了阿利效应的定义、作用方式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外来物种在入侵初期会因为繁殖困难、密度低或周围环境等原因存在阿利效应;阿利效应影响物种的入侵速度、入侵策略和在入侵地区的生存. 由于阿利效应的影响,濒危物种可能因为种群大小处于临界点以下而趋于灭绝. 针对这些情况总结了阿利效应对入侵物种防治和濒危物种保护中小种群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Torreyafargesii)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濒危机制、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巴山榧树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巴山榧树的濒危机制,总结巴山榧树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1)巴山榧树濒危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气候变化导致巴山榧树数量大规模减少;巴山榧树遗传多样性低,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低;巴山榧树生殖障碍大,种子萌发率低;巴山榧树群落内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高,种群间竞争激烈;人类活动导致了巴山榧树生境的破碎。2)巴山榧树资源保护策略目前主要有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等,但同时还应全面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结论】应深入研究巴山榧树濒危机制,开展巴山榧树繁殖技术和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境的破坏和逐渐片断化,越来越多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因此保护破碎生境的物种多样性就迫在眉睫.复合种群理论是当今国际数学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前沿,并提供了保护濒危物种及种群的新的理论依据,也为生境破坏对物种造成的伤害做出预测和度量.本文首先对复合种群的已有概念、理论和模型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其次对复合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作者参与的研究课题,尝试对复合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有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和广东等省的部分区域。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长柄双花木的自然地理分布特征、群落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的可能原因。导致长柄双花木濒危的原因主要有:(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花粉和资源限制、花粉竞争、传粉昆虫缺乏以及有机养分积累不足等,导致其有性繁殖能力差,结实率和结籽率低。(2)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萌发率、成苗率。(3)克隆繁殖能力有限,自然种群中克隆个体稀少。(4)生境片段化导致种群缩小,更新困难。(5)严重人为干扰直接导致种群锐减。此外,本研究还从强化科学研究和和保护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其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重庆特有极小种群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为评估对象,以其生存现状及近年来衰退趋势为基础,依据《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及在地区水平上的应用指南和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前者濒危等级为极危(CR),后者濒危等级为Ⅳ级濒危,与物种现行无危等级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缙云黄芩的濒危等级评定及实施有效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