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蚊虫标本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是一类重要的媒介昆虫,有关蚊虫的生物学和形态分类学等研究是有效控制它们的前提;完好的卵、幼虫、蛹、成虫、外生殖器标本是开展蚊虫形态分类等研究的基础.然而以往报道的蚊虫标本制作技术尚不完善,因此有改进的必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套经过多年实践而改进、总结出的较理想的蚊虫标本制作工具;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蚊虫标本制作经验系统地总结和报道了卵、幼虫(包括幼虫皮)、蛹(包括蛹皮)、成蚊及其外生殖器标本的制作技术,对以往蚊虫标本制作的技术有许多完善和补充,特别蚊虫各阶段标本的处理技术,旨在为蚊虫研究工作者制作蚊虫标本提供方法指导.同时本文还首次详细介绍了蚊虫针插标本和玻片标本包装和邮寄方法,为蚊虫分类学研究者之间进行标本交换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蚊虫的研究需要广泛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完整且种类丰富的蚊虫标本是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形态分类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抗药性研究的基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套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而总结出的较理想的蚊虫采集和饲养工具;并总结了蚊虫幼虫、蛹和成虫的采集环境及方法,蚊虫幼虫及蛹的单管饲养和实验室饲养技术,成蚊的单雌饲养技术,幼虫皮、蛹皮和成蚊的保存方法,幼虫、蛹和成蚊的运输方法。本文介绍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于在蚊虫野外调查中获得完整的标本和生物生态学信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蛾类昆虫标本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玻片标本制作和玻片标本绘图等方面论述了小蛾类昆虫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比较和实践,对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或重新设计.在标本采集制作方面使用对人体安全的乙酸乙酯或风油精来处死昆虫,展翅是吹开翅稍加调整后从近旁插上三角纸片来固定翅;标本保存方面提倡使用樟脑精块或风油精防虫;简化了外生殖器等玻片标本的制作程序,使制作时间由1h以上降到10~15min;重新设计了玻片标本绘图方法,使绘图更精确、快捷.整套研究方法趋于合理,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记录了浙江西天目山分布的粉蝶属Pieris Schrank3种蝴蝶,分别是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菜粉蝶Pieris rapae和黑纹粉蝶Pieris erutae.通过对幼虫、蛹、成虫外部形态和成虫雄性外生殖器特征的研究,得出了3种粉蝶多种区分点,并给出了幼虫、蛹、成虫翅面和成虫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5.
双翅目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多个物种幼虫和蛹形态相似、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数据缺乏等问题都为双翅目昆虫的物种鉴定带来困扰.DNA条形码技术的有效性已被证实,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双翅目昆虫中的应用以及对该技术和方法提出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标本制作,一方面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可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多年的制作实践,尤其是对蓝孔雀标本制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以及对部分传统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进行了运用,这对于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8.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美国白蛾在秦皇岛市的生活史、生活习惯、各龄期幼虫的特性、卵的发育速度、各龄期幼虫的耐饥力等生物学特性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 ,以及美国白蛾蛹重与携卵量的关系 ,并建立了蛹重与携卵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在中国西藏地区严重危害藏川杨的未知潜叶蛾进行分类学、生物学、发生调查及危害研究,为藏川杨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西藏12个区县设置样地131块,获得生物学、发生和危害数据,并采集含有幼虫的被害叶片,饲养得到成虫标本,保留蛹蜕、潜道,解剖成虫外生殖器、制成玻片标本片,分类鉴定,最终确定该虫分类学地位。【结果】根据潜叶害虫潜道、蛹、成虫及其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新发现害虫为柳潜细蛾[Phyllonorycter pastorella (Zeller, 1846)]。该种的形态学鉴别特征主要在雄性外生殖器上,包括抱器瓣基部稍狭,背缘中部膨大被短刚毛,至3/4处急剧变狭,抱器腹具1列短刚毛,末端呈钩状,有长刚毛;结合寄主和潜道特点可做准确鉴定。柳潜细蛾幼虫潜叶为害,使藏川杨叶下表皮与叶肉组织分离,被潜食部位叶背面鼓起泡囊,相应位置叶正面褪绿发黄。在131块样地中,柳潜细蛾危害严重的占比29.0%,分布在昌都、洛隆、尼木等县;危害中等的占比22.9%,危害较轻的占比48.1%,分布在南木林、江达、察雅等县,其中察雅县虽然受害较轻但点多面广。【结论】柳潜细蛾是西藏地区严重危害藏川杨的新害虫,是西藏新记录种。藏川杨是柳潜细蛾的新寄主。建议西藏察雅县密切关注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