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东亚飞蝗蝗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的飞蝗蝗区是中国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蝗灾历史悠久,最早于1191年在横县发生,受蝗灾袭击的县达53个,现有蝗区面积约1.3万ha,主要分布于红水河、柳江和黔江沿岸一带的武宣、来宾及宾阳等地。作者从昆虫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把广西东亚飞蝗蝗区划分为内涝蝗区和沿河蝗区两大类,本文还阐明了上述蝗区的结构、成因和发展现状。东亚飞蝗在广西每年可发生2-3代,主要为害代为第二和第三代。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相间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前年9-12月和当年3-6月持续干旱所引起的生态失衡是导致飞蝗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本文还提出了广西东亚飞蝗综合治理的对策:(一)在西江流域上,中游山区营造大面积水源林,并加速治理红水河与柳江,以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现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三)加强第一代飞蝗的监测,采取化防措施,控制第二、第三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五龄若虫和成虫进行了马拉硫磷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同时对若虫和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晋源种群若虫的LD50值(4.94μg/g虫重)是成虫(2.44μg/g虫重)的2.02倍;有机磷抑制剂对该种群若虫和成虫的AChE的体外抑制研究表明,晋源成虫AChE对氧化毒死蜱、对氧磷、甲基内吸磷的敏感性比晋源若虫分别高1.39、1.34和1.24倍.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值均较成虫为高;用乙酰硫代胆碱(ATC)做底物测定AChE活性,若虫AChE活性是成虫的1.22倍.中华稻蝗晋源种群若虫对有机磷抑制剂敏感性下降可能与其AChE活性的增高有关,而成虫与若虫之间AChE活性的差异可能与不同阶段虫体对马拉硫磷选择压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东亚飞蝗不同龄期解毒酶和靶标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各龄期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肤 S-转移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酯酶进行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龄期酯酶的比活力不同,五龄若虫最高,一龄若虫最低.酯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各龄期酯酶同工酶酶谱主带比较一致,在谱带上存在有细微的差异;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二龄若虫最高,四龄若虫最低;一龄若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最高,三龄若虫最低.据此推测,东亚飞蝗不同龄期解毒酶和靶标酶的活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各龄期生长发育代谢机能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东亚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s)表达与代谢能力的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亚飞蝗沧州和天津种群9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GSTs基因在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差异,基因LmGST1、LmGST3、LmGST5、LmGST7和LmGST8随着蝗虫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高,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虫体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沧州种群GSTs的表达水平高于天津种群,据此推测沧州种群个体对有机磷农药的代谢解毒能力强,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柱分离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Ⅰ、Ⅱ、Ⅲ段粗分物,并测定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的致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Ca~(2+)/Mg~(2+)-ATPase、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瑞香狼毒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mg/mL、72h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92.50%;同时,毒杀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I段粗分物对上述3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在药物浓度为5mg/mL、96h对Na~+-K~+-ATPase的抑制率为40.38%;分析发现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毒杀作用与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推测,Na~+-K~+-ATPase可能是瑞香狼毒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活性跟踪,选取瑞香狼毒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石油醚萃取部分,测定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及其中肠消化道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具有拒食、触杀、胃毒活性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中拒食活性最为显著,24h、48h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17.63、113.20mg/L;96h触杀致死中浓度(LC50)、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8.21mg/L、2486.19mg/L;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48h生长发育抑制中浓度(EC50)为39.75mg/L.东亚飞蝗中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萃取物可破坏东亚飞蝗中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其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坏死.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东亚飞蝗消化系统双向电泳技术,建立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表达图谱,探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的差异,利用pH值为3~10和pH值为4~7的胶条分别对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种类多于雄性,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偏酸性蛋白数量与偏碱性蛋白相当,而雄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酸性蛋白多于碱性蛋白.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相匹配蛋白中,含量差异达3倍以上的蛋白约占总匹配蛋白的50;.可见,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东亚飞蝗4~5龄蝗蝻卵巢组织及孵化12d的胚胎组织,首次在我们改良的TC-199-MK和TC-100培养基中,28℃恒温培养,第10d可见大量透明的梭形细胞从卵巢块周围逸出,第160d可见大量圆球状的胚胎细胞分裂成团,来自两种组织的细胞分别培养90d和330d,均贴壁生长,但胚胎细胞贴壁不牢。从培养结果看,它们发展成连续细胞系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H2 SO4介质中 ,高碘酸钾氧化偶氮羧I的反应。研究发现痕量铋 (III)的存在 ,可以强烈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羧I的反应 ,由此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铋量在 0~ 0 .2 μg/mL之间 ,检出限为 2 .30× 10 -9g/mL。该方法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可用于人发、天然水及合金中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Pd(OH)2作催化剂,溴苯为添加剂,以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在乙酸酐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液中氢解脱苄合成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IW)反应的动力学.方法固定催化剂用量,通过空白实验修正催化剂对反应吸H2量的影响,以吸H2量来表征反应程度.采用积分反应速率方程,对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求得该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8kJ·mol-1,指前因子为2.43×106min-1.30℃时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1.33×10-2min-1.结果与结论实验表明,从反应开始至产物生成转化率(按物质的量计算)约80%,这一阶段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聚2,5-二甲氧基苯胺(P25DMAn)薄膜电极用电聚合的方法制得.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酸性溶液中抗坏血酸(AH2)在P25DMAn薄膜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该薄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讨论了不同种类负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制成的薄膜对AH2氧化的催化特性的影响.光电子能谱图所得的结果也证明了P25DMAn薄膜电极上有AH2反应的物种产生.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催化过程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Poly(p-phenylene benzobisoxazole)(PBO) is a candidate of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for many applications. PBO materials' proper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fabrication process, especially coag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agulation effect on the chemical and microstructure of PBO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help of a PBO model compound, 2, 2'-( 1,4-phenylene) bis (5-amino-6-benzoxazolole). During coagulation, the hetero-cyclic ring of the PBO structure was experienced cleavage and even being broken down completely under some extreme conditions.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 analysi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agulants could cause the microstructure difference in PBO materials. In a slow coagulation process, PBO molecular chains aligned more orderly in the side-by-side direction (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