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识建一先生是在书中。他在《自然物质的变化》这本书中对“恐龙灭绝、古猿变人、生命演化规律、大陆漂移假说、通古斯大爆炸、地球冰期说、宇宙黑洞”等17个生物学、物理与天文学、地球科学方面的自然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曾就科普创作的一些问题与建一先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对建一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裸猿》     
《科学之友》2004,(8):88
此书为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学术新著。作者把人类称为“裸猿”,并以动物学家的眼光,对人类基本行为的起源、模式和功能加以考察,从而揭示出人性中的动物性一面,同时又从这个角度对人类进化至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既是一部观点新颖的学术名著,又是一部风行世界的畅销书。此书从动物学的角度考察人这种哺乳动物的动物本性。作者认为,人这种动物受到强有力的先天欲望的控制。但是人类先天的这种“动物冲动”并没有导致“野蛮”。人类先天行为的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强…  相似文献   

3.
一个崭新的学科在兴起 近来,国际上出现一门同计算机关系密切的学科,它就是人工生命。 1987年美国圣菲研究所的克里斯·兰格敦博士认为,生命的特征在于有自繁殖、进化等功能,地球上的生物只不过是生命的一种例子,只有用人工的方法由计算机、机器等制造出具有生命特征的行为并加以研究,才能了解生命的全貌。在这种思想推动下,他首创了人工生命这一新学科,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生物学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计划在全球开始实施,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组当作《圣经》,认为只要读懂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基因,也就读懂了“生命天书”,就能描绘出生命本身的蓝图。  相似文献   

5.
正一系列简单的步骤即可解释从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生命这一重大转变。数十亿年前,生命跨越了一个门槛。单个的细胞开始结合起来,众多无定型的单细胞生命正逐渐演变为如今拥有各种形态和功能的多细胞生命,从蚂蚁到梨树再到人类。这是生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变,直到最近,我们仍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质量的起源     
质量是什么?从平常的尺度来看,这似乎易于理解。物体包含的物质越多,它就越重;但在较小尺度上,在物质的基本粒子水平上看,就不完全了解质量的真实意义。很幸运,我们对其了解的前景已大有进展。高能实验已近于测试关于粒子质量问题的似乎有理的解释。这些概念的被肯定或被否定,其结果都将使我们更进一步地搞清质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斯坦利·米勒(Stauley Miller)在1953年第一个提出了可以在简易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生命起源的试验,他当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一年级研究生。由于他的这一见解,才使哈罗德·尤里(Harold Urey)相信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即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是由大气分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是国内外知名的,最近这支科研大军中又增添了一路强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筹建的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正式通过验收建成并对国内外开放。由新华社播发的这条消息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化学如何介入生命科学研究是我们很想了解的内容。恰巧,日前报上又报道了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的学部委员赵玉芬教授的一段话:“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生命化学中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磷酰基参与的化学反应才是生命化学的关键,”赵教授的话显然点出了当今生命化学研究的某种新见解,那么生命有机化学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9.
因果性的复活(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nge  M  吴晓江 《世界科学》1989,11(5):56-58
4.生物学中的因果性因果性思想在生物学中一直是起作用的,但在我们的时代里,它特别活跃,在以下几个问题领域中尤其如此:进化,指向目的的行为,下向因果关系以及形态发生。让我们先从进化问题谈起。由于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偶然的,分子生物学家有一种傾向,就是相信偶然性在生命水平上是压倒一切的,而且所有生物的新  相似文献   

10.
这是1978年美国出版的《无知百科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这本书试图通过知识的进展以说明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无知,也即从无知的大海中看知识的增长。这对于人类的妄自尊大,是一付清凉剂。本刊将陆续选译其中部分文章。作为该书第一篇文章,著名物理学家O. R. Frisch一下子就抓住了科学发展历史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千百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人类究竟回答得怎样了?物理学的回答,例如说人跑是因为大脑传输了有关信息,往往象是开玩笑。但是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就只能得到目的论的答案:跑是为了赶汽车,光折射是为了走最短的路程,等等。今天物理学已不接受这种答案,但生物学仍接受。为什么生物会有那样一些器官和特性?为了生存,也即由于“自然选择”的合乎目的的作用。今天的粒子物理学用来源于赌窟的概率观念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以掩饰自己的无知。也许我们会找到还在隐蔽着的“隐变量”,但这也不过是再一次复辟一个关于粒子可以预测的幻觉而已,将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为什么”——永恒的科学之谜——在等待着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生命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古老问题,也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本质,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无论对自然科学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恩格斯首次科学地定义生命从古到今,人们围绕着生命问题,展开了争论和斗争,其中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科学与神学的激烈斗争。一些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生命是神创的,是永远不可认识的谜。他们常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生命,把生  相似文献   

12.
飞离太阳系     
正2012年8月,美国宇航局"旅行者1号"探测器成为第一艘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所谓星际空间,是指位于银河系中众多恒星系统之间的区域。星际空间一度被认为是空旷的,但现在看来,星际空间中的星际介质有可能是让我们了解暗物质、恒星起源甚至生命起源的关键。通过研究星际介质中的物质,科学家希望能更多了解——恒星及星系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人体中是否存在经络现象?至今在医学界(中西医)这仍是个无统一见解的问题。至于死人身上是否还有经络现象,便无争论了,一致认为死人无经络,因此几乎没人再去讨论死人的经络问题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经络的实质,是研究经络现象的一个方面,是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它有助于揭示“经  相似文献   

14.
海燕 《科学之友》2007,(9A):3-3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一定会说,历史就是历史,怎么会存在两种解释呢?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人类所经历的真实才是历史,那么,一种真实的经历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呢?但是,我们真的是太主观了,我们的很多见解其实是我们主观强加的结果,因为在走访了山西一个名叫怀仁的地方之后,我明白了什么是一种历史的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15.
邱瑜 《世界科学》2012,(8):62-62
●生物学和历史都告诉我们生命始于迁徙:从细胞到鲨鱼,从蜂鸟到人类,生命迁徙出于下列三个原因——生存、保护与繁衍。然而癌细胞也是如此……生命组织一直在运动。细胞在身体内迁徙;鸟儿迁徙是这颗星球永恒的心跳;无家可归的迁徙动  相似文献   

16.
1975年威尔逊发表《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后引起的激烈争论,经过三年多的白热展开,已经蔓延及西方国家整个学术界,并从单纯的学术问题转变成为一个政治论题。1978年以后通过《人类的本性》等著作,威尔逊又提出了基因与文化共同进化的理论,企图用文化因素来解释人类行为是进化的产物,并扩及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于是就遭到反对者,特别是反种族主义者的批判。这就是威尔逊所说的“社会生物学的第二轮争论”。本文是作者在最近走访包括威尔逊与古尔德在内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实录,希望读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作分析。——译者  相似文献   

17.
从五大连池看地球生命的演变当我们在五大连池住下来,一次次走进火山,整日整日徜徉于众火山中,我们对于火山的好奇和惊叹渐渐沉淀成深深的思索,不仅是对火山的思考,更是对火山的植被的思考,我们好比在阅读一部上苍写就的大书,每一株草、每一片叶,每一种植物、每一个植物群落……著名的科普作家,美国科学家刘易斯·托马斯说过:任何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脆弱的想法都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地球的生命乃是宇宙间可以想像到的最坚韧的膜……而我们倒是那膜的柔软部分。是的,生命,自然界的生命,远比我们了解的、想像的坚韧、顽强,并且多姿多彩!五大连…  相似文献   

18.
生物系统的分子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家睿 《科学》2003,55(3):27-28
人们曾经认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有许多特殊的运行规律.随着20世纪中叶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科学家们提出,生命的行为可以还原到分子层次,可以通过单个生物大分子如基因或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做饭烧水要用煤气或电,开汽车要用汽油,取暖供热要用煤,太阳能热水器加热要有太阳光,人的生命活动需要食物。上面说的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宇宙间从机械运动到生命运动,从物理运动到社会运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什么?能量是一个物体或系统在其他物体或系统上做的功,是量度一个物体或系统在另一物体  相似文献   

20.
傅佑丽 《世界科学》2005,(11):45-45
当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译者注)潜心钻研他的物种起源的伟大理论时,有一个事实使他困惑不解,那就是:从蚂蚁到人的诸多动物都可以形成社会性群体,在群体中大多数个体都为群体的共同利益工作。这似乎违反了他的观点——个体的适合度是其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适合度是指把个体基因传至下一代并能在这一代生存且再继续下传的概率,它与群体的平均概率相关——译者注)。但是,在写《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之前,达尔文对上述问题做出了一些解释。他认为,自然选择能够促进家族中的利他行为,以便提高“家族”的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