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到知识     
“幸福在哪里啊,幸福在哪里?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那么,在个人知识管理(PKM)中,知识的获取或者叫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知识在哪里?首先要找到知识。我们都知道,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像公开发表的论文、软件项目的开发文档、各种会议纪要和备忘录等都属于显性知识,可以用文字描述;而大部分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隐藏于知识工作者的大脑中,包括他们的技能、经验、洞察力、直觉和他们的信任等,这部分知识是极难评估、共享和衡量的知识。本文试图说明第一:知识在哪里,第二:如何找到这些知识。知识在哪里关于知识…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分类到知识地图:一个面向组织现实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目前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组织中知识的内涵及特性,提出了基于显性/隐性、个人/组织、专门/综合三个维度的八种知识类型,并在此分类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组织现实的全新"组图式"知识地图框架,以期能够架起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资料你搜集了很多,知识也学习了很多,但这些资料和知识怎么进行有效的管理呢?搜集资料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而怎样对这些资料和知识进行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对知识和资料的有效管理,就不可能有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什么是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你储藏知识的架构,有系统的知识架构,将有助于你将收集到的资料有系统的储存与未来快速的撷取,缺乏系统化的分类架构,将造成日后撷取与整合资料与创造知识的大量时间浪费,达不到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绘画也好、音乐也罢,都是这个道理,没有技术的艺术虽然不能说不是艺术,但至少是盲目的艺术。管理亦是这个道理。经常听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讨论,很多人以为管理是不需要学习或者是不可掌握的。其实恰好相反,管理是必须学习的,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方法,才能通过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现在我们所欠缺的,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任何接受上级的指令,如何给上司提出建议,如何给下属布置任务,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授权,如何了解员工的心态,并有效地激励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专长影响下属,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摆脱工作中的繁忙状态等等。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呢?一是习惯,二是能力,我们企业的管理者,知道的太多了,什么新概念,新理论他们都知道,遗憾的就是做不到。  相似文献   

5.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按照知识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视角,研究了隐性知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8.
安斯康姆指出,在意向性行为中行为者不用观察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一种区别于思辨性知识的实践知识,是行动的原因.其中有两个未明确的问题;一是行为者如何无需观察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二是实践知识的"知道"和思辨性知识的"知道"有何实质区别.学者对意向所知的证据进行了分析,但这些分析显示出,难以在意向所知是行动的原因和意向所...  相似文献   

9.
框架问题是经典人工智能的主要难题。它旨在寻找出一种表征形式,让行动中的能动者可以有效和恰当地表征一个变化的、复杂的世界。经典人工智能直接可用的显性符号表征由于难以实时、自动地更新,也无法捕捉大量的隐性知识,从而无力表征现实世界,面临框架问题的困扰。寻找一种打破显性/隐性区分的表征形式是解决框架问题的关键。联结主义采取了内在性策略,用内在表征取代外在表征,从而可以对表征自动更新;情境进路采取了交互性策略,让表征与对象之间保持高度的交互,从而可以让表征对语境充分敏感。但两种方案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框架问题。强化学习同时满足了内在性和交互性标准,或许将是解决框架问题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0.
1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人在2003年,在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中,那些人做出了贡献,那些人推动了这个进程的发展,那些人在孜孜以求知识中国目标的实现?说出你的观点,说出你所认为的对促进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做出贡献的人!2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媒体知识管理在中国的推广需要媒体的鼓与呼,你认为在2003年推动中国的知识管理发展的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有那些?我们感谢他们!3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实施在2003年,你知道有哪些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效果如何?把你知道的共享出来,这些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是中国知识管理实施的先驱!4郾2003年中国…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本文对波兰宜的《个人知识》和《隐性方面》两本书中的有关隐性和知识及隐性认识与科学研究的有关论述进行了考查和概括;对朱克曼的《科学界的精英》发表以来关于科学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及其传播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提出六个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补钙,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今看看电视里眼花缭乱的广告,就可以知道中国人有多缺钙了。从小孩子到老人,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强调补钙的重要性。有的小儿患者的父母找到我,提出自己的孩子的一些反常的表现。说的最多的是她的宝宝严重缺钙的问题,补钙是必须的!我告诉她,宝宝的枕秃、爱出汗等问题与缺钙可能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必然缺钙。我们的医生特别喜欢给宝宝补钙。导致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开始补钙,这样做大多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的,认知者只有成为专业机构的一员才能获得知识生产的资格。他们的知识生产活动产出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生产需要对专业团体负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知识生产过程干预的加深与社会化研究机构的兴起,知识生产正在变成一种社会活动,专业知识也开始朝向社会知识转型。社会知识的生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责任都变得空前复杂。  相似文献   

14.
慕义 《科学大观园》2006,(10):35-36
身为约瑟后代,背井离乡2700年后希望返回故土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熟悉中东历史的人都知道,以色列很多部落流散在世界各地,今天他们大都找到了自己的根。但谁会想到,有一个部落竟在2700年前背井离乡流浪到印度。现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5):44-46
如果我们认识到别人是会成长、变化的,那么我们就会容忍别人的变化,并且容忍我们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改变。障碍1: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我们经验主义的产物。事先假定我们相亲相爱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会有什么反应,然后在这种假定的基础上自己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是一种很省事的方法。你是否对某人说过这样的话"我没告诉你是怕你知道后会烦心"?结果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因为你的这番好意并经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的科技奖励来看,对隐性知识持有者进行科技奖励是可能的,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测量、隐性知识共享等直接奖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效用进行奖励等间接奖励的方式。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是一种"能力—承认"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默顿"成果—承认"模式的不足,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孵化器网络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孵化器网络的作用和孵化器如何管理自己的网络资源.良好的网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通过资源组合、知识共享、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等途径来创造价值,因为网络具有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有利于降低各成员间的交易成本和提高网络内组织资源配置效率.高技术小企业尤其需要这样一个资源网络,进入孵化器是这些企业可以获得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孵化器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已经成为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速高技术小企业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专业服务机构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孵化器的网络资源管理能力成为其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孵化器必须加强网络资源的管理、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最多跑一次”的新工业革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政府提供的政策背景和政治环境等隐性作为,相对于直接投资等显性作为,发挥了更基础的作用。从发展动能、支柱产业、研发模式和总体特征来看,中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发生新工业革命的条件,但仍存在公众参与缺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作为行政革命形象亮相,却以加强政府隐性作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上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府显性作为优势与这种隐性作为相结合,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2,(24):57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科幻影片《黑客帝国》,看完之后有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恐惧感,那就是我们是否事实上真的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宇宙中。而今有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自己究竟是否身处虚拟现实的宇宙之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西拉斯·比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对于宇宙的模拟,不管多么逼近现实,总是存在着局限性。而要想分辨出这种局限性,方法就是对我们自己进行模  相似文献   

20.
小凡很不喜欢竞争,甚至害怕竞争,单位开会时,即使他有好点子想好好地表达出来,但如果看到一些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很热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会沉默下来。他觉得如果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好像是在跟这些人争宠似的。单位开展工作竞争,优胜者有奖。小凡觉得,如果自己去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想去争。他给自己找的理由是:我不和那些人争,挺没意思的,只要我知道他们的能力不如我就行了。久而久之,小凡似乎形成了一个习惯:如果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竞争胜利,那就不去争,似乎这样就不会让自己失望。实际上,小凡的做事能力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