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区域投资管理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投资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活动,是实现区域神经再生产扩大的过程。区域投资管理是区域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 区域加强区域投资管理,可使投资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奇 《科技资讯》2006,(29):215-216
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区域规划,城镇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降低区域综合成本,提升区域竞争力,首先应制定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框架以及实施规划的相应策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区域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体现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竞争力来源于区域创新能力,而区域创新能力需要以区域科技发展来支撑和引领。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深入人心,探索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科技的改革开放恰似一叶扁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缓缓驶过30年。30年风雨历程,30年春华秋实,科技创新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时代歌。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区域创新是城市的活力。在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今天,加快区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途径。 本刊开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栏目,重点报道地方区域创新主体在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和环境要素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期更好促进地方区域创新主体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 欢迎各省、市科技厅、局来稿来函,让我们共享你们区域创新的成果,得益区域创新惠泽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考虑车辆冲突的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评估算法,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理论建立车辆车速预测模型,分析车辆冲突对跨区域物流配送产生的影响;根据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建立评估矩阵,引入熵权法获取对应的风险向量,归一化处理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计算跨区域物流配送在各个配送路径对应的风险权值,并加权计算,最终实现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有效提升跨区域物流配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评估耗时。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区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提出了一个级联城市区域分析框架(cascaded urban area analysis framework, CUAAF),用来对城市区域进行时空聚类分析.首先,将城市区域划分为多个地理栅格.其次,采用新的区域时空行为指标(area behavior index, ABI)评估任意2个栅格之间的相关性.接着,用Louvain算法对相应的栅格网络进行分析,得到聚类区域.在得到聚类区域后,可再次将该区域输入CUAAF框架,进行级联分析,得到更多分层信息.级联实验可以采用多种指标分析城市区域,从不同层次了解城市区域,获得更详细的城市区域信息.最后,分别用周中周末的数据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具有稳健性和数据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运输区域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以运输区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运输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运输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形成了七大运输区域。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运输区域的划分能为分析运输区域特征和区际之间联系提供空间背景,同时也为区域运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区域管理学是对区域各种空间行为进行对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调节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管理学基本理论、区域管理模式、区域布局、区域协调、区域调控、区域预测、区域决策,不同类型层次区域的管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方式变革的需要,地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使区域管理学成为21世纪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1):F0003-F0003
关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十七大报告要求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的理论工作者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李超博士和刘耀森博士所编著的《区域分工与区域产业演进路径探讨——兼重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内生化分工演进》一书,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扼要介绍了区域规则地图编制方法,并从区域规则地图的功能,编制原则,内容选题及编制程序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研究中科学而完备地编制区域地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大学是区域文化中心,引领区域文化发展是地方大学的历史使命。地方大学应该在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文化的内生转化,发挥大学的外向辐射作用,从体制内和体制外分别承担起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促进区域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始点,这一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质量.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基本途径进行初步讨论,试图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3.
提出要树立大人才观念,充分发挥区域人才优势。重要的问题不是有多少人才,而是用了多少人才,怎样才能用好人才。要把依靠区域人才优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借脑谋划”作为发挥区域人才资源优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区域创新体系是发挥区域人才优势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创新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设区域品牌已经成为了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百色在构建区域品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应该提高品牌战略意识,优化品牌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并延伸品牌的产业链条,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填充问题在CAD、科学可视化、图形图象处理等领域均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研究高效的区域填充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多边形填充算法只适用于多边形区域的填充,边界填充算法虽然对区域边界形状无严格要求,但要求区域边界颜色特征一致。为此,提出一个注入式区域填充算法,对于内点定义的区域,不要求边界颜色特征一致,在此基础上,对TurboC和BorlandC++的图形库函数进行了扩充。该算法及其实现给相关图形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图像块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宏  敬忠良  李建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1):1743-1746,1750
针对多聚焦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分割的图像融合方法,采用块区域局部对比度将多聚焦图像分割成三部分:聚焦清晰区域、聚焦模糊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边界区域,对于清晰区域和模糊区域,直接选取清晰块区域作为融合后相应块区域;对于边界区域,建立了基于对比度的像素选取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算法和离散小波变换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7.
将吸气罩流场计算区域分成两个子区域,分别推导出各子区域边界积分方程,并将各子区域方程组合成一个方程,利用边界元法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8.
张理臻 《科技信息》2008,(18):270-270
区域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是重点又是难点,初、高中地理所有的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规律都可往里面装。从近几年来文综试题看,综合题大都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把初、高中的学科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答题缺乏学科内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而从命题人员却喜欢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学生从“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学生调动和运用储备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区域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能力、发现区域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所提出的问题能力、从而提出解决区域问题的对策。为了更好有效地掌握区域地理,通过对部分高考试题的分析,与师生的广泛交流,笔者试从几个方面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区域地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容做答。  相似文献   

19.
打造高职教育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区域经济的分析,来把握市场走向,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办学品牌,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现阶段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平台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区域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如何能使平台针对大多数企业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共性问题;有效开展区域信息化的技术服务,以及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