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自2016年夏英国政府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以来,英国脱欧就产生了国际轰动效应,在欧盟引发广泛争议和不满,成为近年来欧洲最具爆炸性的政治事件。今年3月19日,欧盟与英国公布了一份有关英国"脱欧"过渡期安排的协议草案,宣布已就其中大部分条款达成一致,这份协议于3月24日获欧盟批准通过。这意味着英欧已经正式开启了"后脱欧时代"英欧关系谈判。从脱欧到退欧:英国走到关键路口  相似文献   

2.
进入了决斗阶段英国女王于9月25日宣布解散议会,于10月15日举行大选。随着选举命合的发布,保守党和工党的竞选运动进入了高潮。这是战后以来英国的第六次选举,也是十多年来保守党和工党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斗争。保守党和工党都是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多年来它们在议会内外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点辍,这是英国选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这次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主要反映了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因为两党的方针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自1951年以来英国举行的三次大选中,保守党都处于优势。这是由于工党右翼领导集团在外交和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伊始,英国能否、何时、又将以何种形式脱欧都还是未知数。英国脱欧也将迎来几个重大时间节点。2019年1月为脱欧协议正式批准的截止日期,英国议会需就首相的脱欧协议做出最终表决,表决将决定英国脱欧走向的不同结局(继续延迟、重启脱欧公投、无协议无序脱欧)。根据《脱欧法案》,英国的正式退欧日期为2019年3月29日;根据2018年3月欧盟与英国达成的广泛协议,英国与欧盟如能最终达成脱欧协议,将自  相似文献   

4.
<正>6月8日,英国举行大选。这次选举是今年4月由梅首相宣布提前举行的。特雷莎·梅主张"硬脱欧",其提前举行大选的本意是带领保守党一举取得议会的绝对控制权,从而减少脱欧谈判中受到的国内掣肘,以"搁置争议、共同对外"的方式带领英国成功脱欧。在竞选造势过程中,梅要求民众在支持"硬脱欧"的保守党和支持"软脱欧"的工党之间进行选择,因此6月8日的大选也被视为"决定英国如何脱欧的一天"。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英国和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草案引发了英国政坛的强烈震荡。数名部长因不满该草案的有关内容而辞职,其中包括时任脱欧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保守党内部的不信任风波对首相特雷莎·梅的执政地位带来挑战,脱欧协议草案在议会有可能因得不到足够支持而难以通过。如果英国"内讧"持续发酵,或将给脱欧后续进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英国政治上的右倾年:6月大选,以右翼领袖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大获全胜,以左翼代表人迈克尔·富特为首的工党惨遭败北;9月,英国职工会举行第115届年会,近十多年来日趋激进的职工会在这次年会上开始向右摆动;10月,工党举行年会,检讨在大选中遭到“耻辱性败北”的教训,选举新的领袖,并试图改弦更张,振兴工党。今年6月,笔者在伦敦就地考察了英国大选,觉得工会和工党政治上的遭遇反映出英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杂志送印刷厂付印的时候,英国脱欧公投正在进行中。而一周前的6月16日,英国主张留欧的工党议员考克斯惨遭杀害。目击者称,袭击者曾大喊"英国优先",而"英国优先"是英国一个极右翼民族主义团体的名称。近年来,欧洲极右翼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政党呈上升趋势,其共同特点是反欧盟、排外、反对欧洲一体化,充分代表了欧洲日益凸显和壮大的"分"的力量。未来的欧盟是分是合,既要看成员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撤切尔主义』振兴了经济,留下了社会问题;梅杰政府为自身政策失误也为前任的问题付出代价。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的局面,终于在5月1日的大选中结束。在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回顾一下保守党从上台到下台的历程,是很有意思的。从“巴茨克尔主义”到“撒切尔主义”二战后的头30余年中,英国两大党不管哪个上台执政,奉行的都是由艾德礼工党政府首先推行的所谓“巴茨克尔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政策。那时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把工党政府搞的这一套接过来,略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9.
大选惨败,更换衡人;重整旗鼓,力图振兴——英国工党流年不利,自1979年在大选中败于保守党后,一直与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无缘。在以后的两次大选中(1983、1987)工党屡战屡败。今年4月9日大选之前,工党行情普遍看好,直到大选前一周的民意测验,工党尚领先保守党好几个百分点,谁知到头来入主自金汉宫的心愿还是成了“南柯一梦”。英国国内舆论指出:工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改革,抛弃不吸引人的老政策,提出新思想。在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工党于7月18日召开了党的特别会议,选举出约翰·史密斯为新领袖,决心“改错、变革,”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0.
微弱的多数,不稳的地位英国大选已于10月15日举行。工党以四个议席的微弱多数上台。10月16日,英女王任命工党领袖威尔逊为新政府首相。这是英国战后的第六届大选。在竞选运动期间和选举日里,工党和保守党的一千七百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混战。最后选举的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三百零四席,自由党九席。工党所获得的多数,甚至于比上届工党政府在1950年大选中所获得的五个议席的多数还要少,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执政党所获得的最微弱的多数。本届英国大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英国国际地位迅速衰落,英国经济严重恶化,英国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由于在外交政策方面唯美国是从以及国内无力摆脱经济上通货膨胀和衰退之间根深蒂固的恶性循环,保守党十三年  相似文献   

11.
工党志在问鼎,保守党力图坪联。鹿死谁手取决于经济能否迅速回升。英国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先后于9月29日和10月8日举行年会。这是在英国大选临近(一般估计在明年春天举行)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因此既反映了两党竞选趋向,又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的英国政局动向。工党背水一战,政策右转。工党已经历三次大选失败,饱尝长达12年之久在野的清苦。近一个时  相似文献   

12.
英国大选     
假民主的把戏10月8日英国举行了战后第五次大选。结果保守党获得多数,继续执政,工党惨败。在英国议会六百三十个议席中,保守党获得三百六十六席,工党获得二百五十八席,自由党获得六席。保守党席位较工党多一百零八席。而在上届议会中保守党仅较工党多六十八席。由于英国选举制度的不民主和英国统治阶级对共产党竞选活动的重重限制,大选结果是不能完全反映英国五千余万人民的愿望的。尽管英国选举制度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只要有十人提名,即可当候选人。但事实上由于每个候选人必须事先付出一百五十英镑押金,而当所获选票不到该区选民数的八分之一时,押金就要被没收,因此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是很难被提名作候选人的。  相似文献   

13.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9日英国正式脱欧的既定日期一天天临近,但相关各方在脱欧方案上依然达不成共识。有关商业活动受到脱欧前景不确定性风险的深度影响,由此,人们对中短期欧洲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前景普遍悲观。梳理当下情势,英国脱欧前景大概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延迟脱欧,期盼新版脱欧协议。脱欧这道难题不仅存在于英国与欧盟之间,英欧达  相似文献   

15.
张蓓 《世界知识》2022,(2):46-47
<正>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坛丑闻频出,首相约翰逊地位不稳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消息称保守党议员已有意挑战约翰逊的党内地位,谋划取而代之。那么,约翰逊及其政府执政前景将如何?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2019年12月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将履行脱欧承诺作为执政重点之一。约翰逊宣称要开启英国脱欧后的全新时代,被一些英国民众称为"脱欧英雄"。但是,近期约翰逊政府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涉及多位高官和议员,使其形象严重受损。2021年11月,保守党议员欧文·帕特森被曝"有偿游说",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最终帕特森辞去议员职务,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工党領袖的爭夺中,曾經两次敗北的哈罗德·威尔逊,今年2月終于击敗了他的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領袖。由于英国保守党最近几年来在內政外交上一系列的失敗和英国人民对保守党的不滿,在野已經十二年的工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后登台执政,这样威尔逊就将成为英国首相的继任人,虽然这是今秋或明春大选以后才会見分曉的事,然而威尔逊出任首相的可能性已引起西方舆論的注意。对許多活着的工党“元老”来說,威尔逊是晚生后辈。他現年  相似文献   

17.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6月9日举行的英国战后第12届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再次获胜。在650议席中,保守党获397席,是1945年二次大战后不久工党取得压倒优势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获209席,是1945年以来工党获得的最少席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获23席,其他小党派获21席。 6月11日,撒切尔夫人改组了内阁,免除了保守党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皮姆和运输大臣豪厄尔等的职务。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将表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将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政局,  相似文献   

18.
工党政策向保守党靠拢促生新的『共识政治』,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化和选民的求变心理。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同时,今年的5月1日对英国劳动者来说又别有一番意味,因为这天打着民主社会主义旗号的、属于左翼政治力量的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执掌了英国政权;它的领袖、年仅44岁的托尼·布莱尔入主唐宁街10号,成了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而立志要使保守党实现“五连冠”的前任首相约翰·梅杰则在大选后辞去了保守党领袖职务。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公投做出的脱欧决定正在对欧洲乃至全球安全防务产生深远影响。在英国进行的民调显示,支持脱欧的民众和政治家更多是出于在经济、主权和移民问题上的考量,安全防务政策并不是他们主张脱欧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随着脱欧谈判具体问题浮出水面,脱欧公投对英国和整个欧盟地区安全防务的潜在影响成为欧洲政客们辩论的焦点之一。鉴于脱欧谈判时间表在2017年3月刚刚确定,双方在谈判中的预期和对未来脱欧完成后新的安全防务关系远  相似文献   

20.
4月9日,在英国战后第14次立法选举中,保守党获得下议院总数651席中的336席,比其他所有党派的席位总和多21席(1987年多101席)。工党获271席,比上届增89席。自由民主党20席。还有24席分属北爱尔兰统一党、苏格兰民族党、威尔士民族党等其他党派。就在大选前不久的民意测验中,保守党尚落后其主要对手工党好几个百分点。当时舆论大多认为,此次选举很可能出现“悬挂议会“(没有一党能在议会中占多数)的局面。反对党工党从竞选一开始就摆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誓将保守党拉下马。在竞选前的70多次民意测验中工党一直领先,最高时高出7个百分点,大有唐宁街10号“非其莫属”之势。结果是前紧后松(指竞选活动),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