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试的时候,仅仅回答因为名气大就选择报考东京大学是不够的。笔者在中国的大学教书时,有学生希望毕业后去日本留学读研究生,他们对我说这样毕业后回中国国内找工作更有利。中国人口多,人才也多,理所当然地竞争很激烈。据统计,2011年在日本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一共有138075人,其中87533人来自中国。他们留学的方式各种各样,日语水平较低的学生,首先在日语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到了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大陆政策”觊觎中国西藏,他们采用的伎俩:一方面拉拢宗教上层人物,培养亲日“感情”;另一方面以“留学生”“朝圣”“学经”等名义,派遣间谍,从事侵略中国西藏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3.
拥抱管大事     
陈颐 《科技智囊》2001,(3):86-87
十几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正巧分配在留学生楼。每天看到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大呼小叫地拥抱在一起的场面,觉得很好玩的同时,很希望也能尝尝这样的滋味。但是当外国留学生拥抱我们的时候,许多中国学生、特别是男生,竟像木头人一样发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事后我向他们问起感觉,回答竟是“浑身冒虚汗”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生遇到应用型问题的时候往往回答得不理想我在中国读博士时,因为在考试中按照日本的方式答题,所以没有得到高分。最近,笔者教书的大学举行期末考试。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考卷中简答题较多,论述题很少,学生也比较习惯回答简答题。但笔者现在担任的课程包括新闻以及日本概况之类,考试的时候常出一些论述题,于是,想要看看学生对一个问题怎么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中国人对外学习的大门,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他们努力寻求救亡之道。于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痕迹。本文就是从留日学生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况、近代中国出现大量留日学生的原因和留日学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使用汉字较为频繁的两个国家。了解两国汉字的使用情况以及汉字在日本的传播情况,不仅能够为文字研究者提供帮助,而且还能帮助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学生赴澳大利亚留学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在澳洲生活、学习及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国人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各大学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访谈分析,报告中国留学生在澳现状和心理感受,并提出参考建议,以期达到出国留学朝着更健康和更理性的道路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伦敦失学记     
正申请英国的学位要注意了伦敦都会大学被取消海外招生资格,数百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金秋9月,英国的大学即将开学,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是值得期待的月份,但对伦敦都会大学的留学生蔡建发来说,这是忐忑和揪心的一个月。从留学到失学"我的论文截止日期是9月21号,但8月底学校就被取消招收(欧盟以外)海外生的资格。老师告诉  相似文献   

9.
刘德秦 《世界知识》2012,(17):62-64
日本电影从来不缺乏中国观众,但如果问及他们对电影的观后感,他们的回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南辕北辙。比如对日本电影《入殓师》的评介,有中国观众结合自己处理亲人后事的经历,把这部电影作为比对的对象,进而得出日本人尊重死者,而中国人粗暴对待故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这种将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日本虚构的电影进行对比,接着就轻易下结论的方式方法,是对日本电影的又一次误读,也低估了日本电影导演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高爽 《科技信息》2011,(33):281-282
东日本大地震冲击留学市场,引发日本语学校、餐饮业及贩卖行业危机,打破留学区域格局。日本政府支援留学生政策和中国留学生的动向,决定日本留学市场很快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芳兰 《科技信息》2010,(20):393-394
1983年日本中曾根内阁提出了"接受留学生10万人计划",到2003年外国留学生人数已逾10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此期间,日本对国内的留学政策作了很大的调整,不断地改善条件提出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吸引留学生,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国家学习和借鉴.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接受留学生10万人计划"以及各项管理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留学政策的不断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4):F0004-F0004
傅益瑶,江西新余人,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197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画创作。1979年,她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的留学生,毕业于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画系,取得硕士学位。后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平山郁夫研究室,师从平山郁夫。  相似文献   

13.
根据网络调查,日本高中生最希望就读"重视个人"的明治大学。"为了考上好大学,你要好好学习。"笔者小时候,父母和老师都说过这句话。在日本,"好大学"是指东京大学以及京都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和中国现在的情况类似,学生要考名牌大学的理由是,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或者大型企业找到工作。进入大企业的话,将来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中日两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史上的"中国通",往往被当作日本浪人来看待。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中国通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然而,通过考辨其历史成因得知,真正的中国通有别于日本浪人,他们是一些精通汉文化的、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说,只有具备汉学或中国学素养的文人学者,才有资格被授以这种称呼。  相似文献   

15.
李强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0,(20):36-38
2009年11月,在澳大利亚莫瑞迪安学院学习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小张突然接到通知,学校已经倒闭,自己不能去上课了。学校里有180多位中国小留学生,他们大多不到18岁,很多人来到澳大利亚只有几个月,还没有过"语言关",得知这个消息,小张的几位女同学都哭了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担心签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健康 《世界博览》2011,(12):40-40
严复与伊藤博文没有机会同学李鸿章身边的西学人才毫不亚于日本的"海归"但他们只能以失败者身份参加谈判。1894年,中国甲午战败。次年3月,清廷派出以李鸿章为首的谈判代表团赴日本马关和谈。长条形的谈判桌两边,一边坐着托着长辫子的中方代表,另一边坐着早已剪去发髻留着欧美式短发的日方代表。他们是两拨彼此敌视的人。但是,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中不少人同是欧美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他们两口子"融入"得如此顺利,和他们夫妻间始终能相濡以沫,保持美满恩爱,有很大关系。最早的中生代移民,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来加的国际留学生,在完成学业、适应当地生活后,"就地转化"的一批。他们让当地人看到了中国人善于学习、奋发向上的一面,对重塑中国人在加拿大的整体形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青溪认识其中最早的两位是1986年来加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企业技术进步速度之快,成效之显著,这是举世公认的不争事实。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加快技术进步的?不久前,笔者去日本,带着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感到受益匪浅,他们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1 不将拿来作模仿,消化之后再创新  相似文献   

19.
赵萌 《世界博览》2012,(16):32-35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世界高校国际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据统计,2011年中国赴英国留学生已经突破9万,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高达15万人,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2%。在美国,每年发放给外国留学生的H1B工作签证约有6万份,其中三分之一被中国学生拿到。  相似文献   

20.
求职日本     
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日本古代文化全面承袭中国文化,在近代受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多。因此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直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很重要的渠道。去日本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周恩来总理和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求学过。现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大概有40万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