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5-27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于2004年通过了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验收,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坚持学校领导提出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注重绩效、注重服务”的办园宗旨,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北京化工大学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36-38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1月通过了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教委的评估,成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06年10月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目标是“凸显电力特色、实现全面创新”全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电力科技园”。以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工作重点,为首都经济和国家电力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48-50
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00年初,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批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入科技园,科技园进入起步阶段。在科技园成立之初的几年里,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教育部长周济同志等领导先后到首都师范大学视察工作,参观了科技园,并对科技园的建设予以高度评价。在这一阶段,科技园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后有7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科技园,产生了以“尊科育源教师备课系统及素材库”等为代表的一批教育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32-32
多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始终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高校服务社会的窗口”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将科技园的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完善科技园的功能建设来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科技园依托学校在“新材料研究和制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及人才优势,提出了“建设以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为特色的精品园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22-24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北邮科技园)是全国大学科技园中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专业性科技园。紧密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特别是在通信领域的人才和研发优势,通过各级各类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及开放实验室所拥有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成果转化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目标是在信息领域内建设从底端到高端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园区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5-18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2年,于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地处三环路西北角,紧邻中关村科技园区中轴线,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科技园以场地、设施、物业服务为基础,在1992年起步建设的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的硬件设施基础上,针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了通过资源整合提供增值服务,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创新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的网络本质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功的大学科技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关系的”、“结构的”、“无中心的”和“开放的”特性,并成为可扩展性的创新网络。一旦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创新网络,就能够通过其网络效应、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推动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增加创新型企业的收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最好的“栖息地”。在重新审视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技术和资本、企业与网络组织的关系的基础上,把这些关系放在体制构架中来理解,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应坚持政府建设网络通路、网络富集创新要素和资本追逐高新技术的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33-35
北京工业大学从2000年开始设立并建设大学科技园。2005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估。评估专家组认为: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自2001年5月被北京市确立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以来,有效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及人才资源,按照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在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育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推进技术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转化方面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批准,时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率领由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于2006年11月21日出席了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协定文件的正式签署仪式。ITER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建立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协定》(简称《组织协定》),除美国外的其它六方还签署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简称《特豁协定》)。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英文术语的等效对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这一中文术语酝酿和正式提出已经近两年。但这一术语的英文名称问题却一直未能正式予以确认。“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走向世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因此 ,该术语的英文名称问题应该尽早确定下来。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作为中文术语的地位趋于确定   2 0 0 2年 7月 31日 ,科技部做出启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大决定 ,并成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财政部 2 0 0 3年第 1号文件专项批准 1亿元人民币、科技部整合 5 .5亿元人民币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试…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知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科技园建设涉及到政府与科技园的关系,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科技园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政府如何界定其在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关涉到科技园能否长大的问题;大学如何摆正其在科技园中的位置,涉及到园区怎样长大的问题;创新型企业如何应对科技园内网络关系,决定着科技园能够长多大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关系认知上存在的“计划情结”、“权力情结”和“高、大、全情结”,造成了大学科技园现实发展中的障碍。只有化解这些障碍性情结,视大学科技园为一种基于市场解决模式的创新网络,并且是一个通过组织协同、互利共生充分展现网络效应的网络组织,才能澄清认知理路,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56-56
为规范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973计划自1998年正式启动起,就着手部署973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建设,我国大学科技园——特别以中关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大学科技园为代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4家,其中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家,北京市认定的大学科技园2家,另外还有几所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校正在积极筹备建设科技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是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高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标志工程之一。办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把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国家赋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北航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几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按照科技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7月4日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是中国政府首次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8-10
北京大学科技园是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对外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北京大学科技园立足于北京大学的优势学科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致力发展原创科技、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一流的创业服务(3M)、技术转移服务(TLO),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建成与北京大学具有同等赞誉的一流大学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成果进入园区创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生态谷”建设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理念。通过“生态谷”项目建设,在生态型园区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文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而提出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模式和途径,为我国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身着特制的“飞天”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京沪高铁”的建设,杭州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落成,北京“T3 航站楼”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钱正英院士、沈国舫院士、刘昌明院士向中央提出建议“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提法”,国务院要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该名词组织讨论,提出意见。2005年5月17日,全国科技名词委邀请在京生态学、环境科学的有关专家共同讨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内涵、用法和翻译等问题。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各自对这两个名词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