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 ,30岁 ,因下腹隐痛半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产型 ,阴道畅 ,宫颈Ⅰ°糜烂 ,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 ,左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包块 ,大小约12cm×8cm×6cm ,不活动 ,右附件正常。B超提示 :左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大约9cm×7cm×5cm ,大网膜与腹膜盆壁粘连 ,左侧卵巢大约10cm×8cm×8cm向阔韧带伸长 ;右卵巢大约5cm×5cm×4cm ,形状不规则 ,盆底及腹腔见多个包块 ,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囊肿剥除术。临床诊断 :卵巢囊肿。病理检查 :带双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 ,子宫大小8 3cm×5cm×5cm ,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 ,宫腔有1枚…  相似文献   

2.
1 病例  患者 ,女 ,8岁 ,因出生后会阴漏尿 8年入院。入院前患者在外院接受了CT、IVP(静脉尿路造影 )检查。结果均提示独肾 ,右肾缺如。入院查体 :腹部无压痛 ,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痛。肛门外生殖器外观正常 ,会阴有漏尿 ,但未见明显瘘口。入院诊断 :1)输尿管异位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患者 ,男 ,4 4岁 ,于 1997年 4月、1999年 10月先后两次因甲状腺癌接受了甲状腺癌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曾接受 3次131I治疗 (剂量分别为 3 7× 10 9、7 4× 10 9、11 1× 10 9Bq)。 2 0 0 0年 3月复查 ,头颅及颈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 0 0 0年 11月复查 ,外院颅脑磁共振(MR)平扫加增强检查示 :左侧顶叶见一大片异常信号影 ,大小约 3 5cm× 3 7cm。左侧额叶见两个小异常信号影 ,较大者约 0 5cm× 0 7cm ,结合临床考虑脑内多发性转移瘤。随后在外院接受 1次全脑外照射治疗。2…  相似文献   

4.
盆位孤立肾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腰部酸痛10a,加重伴尿频、尿急半月就诊.尿常规:白细胞(++),蛋白(+);B超所见:双侧肾脏区域均未探及正常肾脏结构.膀胱充盈尚可,其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Follistatin-like 1(FSTL1)是一个可以被TGF-β1诱导产生的分泌型胞外糖蛋白,它在输尿管和肾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缺失FSTL1会导致小鼠先天性输尿管积水和肾盂积水.本研究拟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诱导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探讨FSTL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在病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小鼠右侧肾脏行UUO手术,左侧肾脏作为对照,UUO术后14d小鼠被处死.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纤维化特征分子,如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FSTL1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STL1表达和分布.UUO损伤的右肾组织表现出严重的间质纤维化,并且胞外基质(COL1,Fn)以及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同时发现,FST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UUO损伤的右肾组织也显著升高,并且主要集中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因此推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可能与FSTL1表达上调有关,但其功能和确切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0例肾结核,仅有4例获得早期诊断并经药物治疗痊愈;延误诊断36例,除1例为先天性孤立肾合并结核因误诊而作探查手术外,其余35例全都作了肾切除术或肾切除加输尿管切除术。延误诊断的原因:(1)病史询问不够详细,也未对病史作全面分析或者对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了解(占61.1%)。(2)不重视尿常规和尿液抗酸杆菌的检查。(3)临床表现不典型。(4)症状不明显,病人忽视而未就诊。文中讨论了排泄性尿路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时,可能的原因有:(1)造影时腹部压迫不紧,造影剂由输尿管迅速排入膀胱。(2)一侧上尿路的暂时性梗阻。(3)先天性弧立肾或一侧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症。(4)其它疾患。(5)肾结核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RAML)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AML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2例观察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9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B超、CT、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肾错构瘤(RAML)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1例AML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 2例观察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9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B超定位电磁波源碎石机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B超定位电磁波源碎石机对 34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 :肾结石 90 0例 ,治疗成功率为91%;输尿管上段结石 5 4 8例 ,治疗成功率为 97%;输尿管下段结石 1932例 ,治疗成功率为 98.5 %;膀胱及后尿道结石 10 0例 ,治疗成功率 98%。结论 :B超定位电磁波源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RAML)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AML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2例观察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9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B超、CT、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肾动静脉瘘引起突发难以控制的严重血尿少见 ,临床相关检查缺乏特异性 ,致使发病原因一时难以明确 ,往往因为来势凶猛 ,危及生命而被迫采取患肾切除术。借助介入放射进行诊治 ,可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男 2例 ,女 1例 ,以突发性全程内服血尿就诊 ,伴发患者腰痛或排尿困难 ,体查 ,肾无隆起 ,患肾区部压痛 ,HP 1.3~ 8.0g ,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血小板均正常 ,B超或CT显示患肾孟内及输尿管有血凝块声像 ,IVP患肾不显像 ,膀胱镜检示血尿来自一侧肾脏。采用Seldinger技术肾A造形显示异常血管外下方在一小团造形剂显示由淡变浓密 ,取明胶海绵颗粒与 30 0 #PVA微粒混合进行栓塞 ,取明胶海绵 2条经导管注入 ,再取 3mm毛弹簧全塞该动脉。 10min进行肾动脉造形复查见该血管闭塞 ,无团状造形剂渗出。术后 2h患者血尿停止 ,随访 5~ 12月复查镜下无血尿 ,IVP肾盂盏显影良好。我们认为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血尿 ,借助于介入放射技术结合B超、CT等检查 ,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 ,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非证实为肾脏恶性占位病变 ,应避免盲目行患肾切除。对其他肾血管良性病变引发的血尿也可借助于介入放射技术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时灰階B超发现10例肝脏小血管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30~64岁,其中4例经CT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1例经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本病。全部病例经长期B超随访(最短的3年,最长的6年),B超所见肝内瘤体结节共16个,分布于肝右叶的有9例,于左叶的有1例。病灶最小的约1.0×1.7cm~2,最大的约3.0×5.0cm~2。强回声结节的9例,低回声结节的有1例。B超图象特点为肝内孤立性或多发性强回声结节,内部结构疏松呈小蜂窝状,边缘清晰、锐利,呈锯齿状或花边状。病灶对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血管无挤压征象。长期B超随访观察,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观察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肾血流变化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测50例正常人及5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测量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检测血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组及2型糖尿病组RI均较正常组增高,而Vmax则明显减低,且高血压病组及糖尿病组肾内血管管壁增厚、内径变细,彩色血流信号稀疏.结论: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测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血流参数变化对肾脏的损害能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更敏感、更准确、更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根据病例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进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CT、利尿肾图等所有检查项目,排除经排尿膀胱造影有输尿管反流的病例,最终筛选出8例临床资料丰富的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8例患者中有1例因肾功能丧失而行患肾输尿管切除术,7例进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2 a.术后恢复良好,对侧肾代偿良好,肾积水全部得到减轻.结论 IVU、逆行造影、排尿膀胱造影、利尿肾图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解除梗阻、改善引流,尽量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肾脏、输尿管手术时,常规于输尿管内置人双J导管起着支架管及引流作用.术后输尿管内双J管的取出,常规在膀胱镜下进行.2004年3月~2007年2月,我科室对59例术后留置双J管内引流的女性患者,采用肾取石钳自尿道进膀胱将双J导管直接取出,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西藏墨头鱼泌尿系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西藏墨头鱼的泌尿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墨头鱼的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和膀胱.中肾由肾单位、集合管以及拟淋巴组织组成.其中肾单位的肾小体直径为(70.2±7.8)μm,随机分布于肾组织中.肾小管分为第一近端小管、第二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拟淋巴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较少,无甲状腺滤泡分布.输尿管位于肾腹面两侧,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未见粘膜下层,肌层由环肌和纵肌组成.膀胱为输尿管膀胱,膀胱粘膜上皮中有分泌细胞分布.结果也显示,西藏墨头鱼肾脏的组织结构与低海拔地区生活的淡水鱼类相比并无特殊之处.通过对几种淡水鱼相关数据的对比,提出了淡水鱼肾小体的大小与其体型大小存在一定关系的观点,即体型越大,肾小体平均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56岁,因发现颈部包块4mo ,近2mo来包块增长迅速前来就诊。体检 :左颈部见一大小约15cm×10cm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 ,溃破 ,质硬 ,无压痛 ,移动性差 ,无搏动感 ,边界清楚。CT显示两侧鼻咽腔、腮腺、甲状腺正常。诊断 :左颈部包块 (多考虑为左颈鞘神经纤维瘤囊性变 )。B超检查 :左颈部见大小约5.7cm×3.8cm囊实性包块 ,壁厚 ,边界清。包块上极见2.6cm×2.5cm实质不均质强回声向腔内突起 ,形态不规则。包块内液体混浊 ,包块周围见部份正常甲状腺组织 ;右侧甲状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颈部囊实性包块———甲状腺腺瘤伴出血。手术于胸…  相似文献   

18.
<正>例1,患者26岁,已婚,孕1产0,因患葡萄胎行清官术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自感全身畏寒鼻塞不适,检测尿HCG阳性,作妇科检查子宫略增大,质软,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阴道未见紫兰色结节.B超检查提示子宫6.9cm×3.6cm大小,宫腔内无异常回声,子宫底偏右上方见3.6cm×2.7cm的强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多个暗区.胸部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住院治疗.以5-Fu及更生霉素联合化疗七天为一疗程,共进行三个疗程.化疗完毕查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一月后又进行5-Fu250毫克宫颈注射,每周一次共五次,同样测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并多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底部2.5cm×1.2cm混合光团向肌层深入.考虑单纯化疗效果不佳,故决定手术.术中见子宫底右上方3cm×3cm向浆膜层凸出,表面呈紫兰色,质软,双侧附件均正常.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即行病灶剔除术.首先在其病灶周围注射5-Fu50毫克后,再挖出陈旧性血块及水泡状组织约5克全部送病检,病理报告葡萄胎样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结构完整.手术顺利,术后五天检测血β-HCG正常,病人鼻塞、全身畏寒症状好转,随访至今血、尿HCG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患者,男,37岁。因全身疲乏无力、腹胀消瘦3月,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0 d前自己发现腹部肿块就诊,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从剑突至脐下6 cm可触及约18 cm×15 cm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有轻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小,体位变化时肿物移动小。B超检查示:腹主动脉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图,大小约18·3 cm×5·7 cm×12·2 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7·4 cm。CT检查示:胰头区可见一大小约10·7 cm×6·7 cm肿块影,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肾盏憩室并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其采用B超结合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成功,根据个体情况运用扩张憩室盏颈或电灼憩室囊壁两种方法处理肾盏憩室。结果:本组患者均获穿刺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5~120(65.8±7.89)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憩室消失9例,明显缩小8例,1例虽结石复发但可保守观察。结论:经皮肾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穿刺路径选择、小心建立通道以及憩室盏颈的处理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