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与空间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条件,构建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支持3个子系统的27个指标,采用痛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综合发展指数对江苏省65个县(市)进行评价O在区域发展差异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并对区域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O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异;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续艳艳 《科技资讯》2011,(32):210-213
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尺度。本文在分析区域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3个模块、7个因素、1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首先确定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从系统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福建省区域经济存在的系统协调发展主要问题,指出各地市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偏离份额法对陕西省11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调整对策,希望能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量图分析法的河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量图分析法,选取人均GDP、三产比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将河北省11个地级市分为先进、中等、落后3种类型,以分析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之后找到影响区域差异主要因素——区位、经济基础、行政及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经济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优化——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作为区域中特指的地理单元,经济差异在所难免,缩小和归避内部差异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宁夏各区域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所以有必要用定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以2003年宁夏统计年鉴为依据,从4个方面设立了反映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35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宁夏各区域的因子总分,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宁夏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区域间旅游竞争力比较为视点,基于不同维度对江西省内11地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结构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研究梳理各地区旅游影响要素的优劣差异,认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奠定基础,最终促进江西省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山西省地级市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差异研究,将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分为了四类;其次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各地的发展建议,并找出11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主城区县经济实力雄厚,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边远区县经济发展较滞后,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区县精确定位,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及实现重庆市整体均衡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构建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选取31个省市,4大经济区域的16个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在对各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东部及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以期为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定量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等11项指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按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分为3大类,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外部技术冲击对地区经济与产业增长的影响。通过比较外部技术冲击对沿海发达城市与民族地区的影响,考察不同地区受各种外部技术冲击的程度与持续性,总结与归纳地理特征带来的不同冲击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不同产业受外部经济影响具有鲜明地区特点。沿海城市与民族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沿海城市受国家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多,体现了沿海地区更多地融入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程永静  师谦友 《河南科学》2014,(11):2360-2365
基于2006—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和落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40个区(市)县为单元,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表明,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并可以划分为4种梯度区,梯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在于自然环境与区位,社会文化与科教水平,历史经济基础及政策方面,可为制定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心城市经济扩散效应的卫星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规划卫星城市对引导中国城市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通量与其间两城市间的产业梯度及交通通道的通过能力成正比,说明交通发展对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卫星城市规划应以经济扩散通量为依据,首先选择经济扩散通量大的城镇为卫星城市,对经济扩散通量小而与中心城市产业梯度高的周边城镇,可以通过交通通道建设来培育其向卫星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A)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A)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优劣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幅度,甘肃省各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将14个市州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分析了4个典型市州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并对各城市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唐山、石家庄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邢台、张家口、承德、衡水为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其他城市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的地区,各层次城市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华 《科技与经济》2009,22(6):73-7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区域差距也不断扩大。运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得出总体差距以及三大区域间差距和县域间差距明显。导致区域差距的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发展策略是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和中心城市规模对区域差距的影响也很大。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旅游空间发展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引力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市旅游业进行了竞争力和经济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具有显著差别,太原市、晋中市竞争力最强,且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最活跃.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与经济联系量排名具有很大契合度,太原、晋中居首,朔州、吕梁居尾.结合区域地理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即核心旅游经济圈、晋北旅游经济带、晋南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经济空间组织的对比分析及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两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比较分析,认为建立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PS软件对关中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陕西关中地区构建8个城市经济区的总体设想和推进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