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加速进行,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人才竞争更趋激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迈入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重点围绕本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教育观,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重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与新标准,构建符合新工科特质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新工科专业建设需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是应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新兴经济需求、产业转型需求,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对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与互动沟通能力、批判思维与跨界思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产业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我国教育部提出升级优化我国传统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发起并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本着落地新工科未来工程师培养任务的目的,该文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涵出发,参照未来工程师技能与素质的国际标准尝试提出我国新工科大学生人才观的具体所指。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成员,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刻把握"以生为本""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内涵特征,但以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表现来看,制度惯性与《华盛顿协议》内涵要求形成了鲜明反差。随着"新工科"建设倡议的发起,我国工科教育发展面临重大变革。《华盛顿协议》与"新工科"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实质等效性,二者的有效对接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以国际"新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以国际"新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新技术"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作为支撑我国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和理念创新方向的问题,以CNKI为数据源,从文献的来源、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维度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与分析,挖掘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从结果来看,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是创新创业和培养模式改革.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工程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新工科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魏力 《华东科技》2023,(7):135-137
<正>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契合工程教育规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物联网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从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该课程与多课程领域知识点进行横向结合,纵向贯穿项目案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措施,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作为新工科建设中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阐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滨州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办学实际,探索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新方向。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该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推进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构建校外实训平台和强化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虚拟现实学科是典型的"新工科"。近年来,虚拟现实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虚拟现实应用型人才需求井喷。然而,虚拟现实专业对于各学校而言是一个新专业,尚无成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资源条件等。基于此,本研究从虚拟现实产业演进史出发,聚焦虚拟现实产业人才需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并以重庆文理学院的探索为例,从5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虚拟现实产业需要的"新工科"人才:一是各高校要领悟"新工科"内涵,树立专业发展新思维;二是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三是构建以知识、能力、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VR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程实践体系,以创建创业俱乐部为主体的工程素养体系;四是搭建共享型育人实践平台;五是学程分段动态设计技术课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面向新经济培养新工科人才是广大地方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设计符合湖南理工学院实际情况的"4(4+1)"型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专业群,聚焦知识关联力和工程能力构建课程群,有效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实践检验,该模式推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实践教学是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工程专业人才在学校阶段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新工科建设中实验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模式,并从实验实训模块、实践科研模块入手着重介绍了实验实践教育的新方式方法,以期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工科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以培养具有工程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蚌埠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支撑条件等方面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教育改革是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社会系统已经形成基本平衡态势下,作为教育改革应该是一种系统性改革,需要在遵循教育内外部平衡原则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开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系统,需要立足于新工科之"新",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进行系统变革,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变革,实...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明确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构建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反思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人才定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教学资源等几个问题,以期为我国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物联网、云计算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的新发展,并结合福建服务外包学院的人才培养措施,提出了新时代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国家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在分析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内涵基础上,农业机械生产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从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教学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和产业特点,分析了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具有"跨界创新精神"的新工科专业人才,本文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培养方案重构、社会需求倒逼、校企协同培养、校内横向协同培养交叉融合和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