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Cu(Ⅱ)超分子配合物[Cu(μ1,5-dca)(dca)(bpy)]n(1)被合成并用单晶X-射线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是由两组平行的二维网互相穿插形成的三维结构.磁表征结果显示在化合物1中Cu离子之间表现出通过二氰胺和4,4'-联吡啶桥传递的弱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1,9—二(2—氟代苯基)—2,5,8—三氮杂壬烷与铜(Ⅱ)的苯甲酸盐和硝酸盐,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C18H23F2N3)(C7H5O2)(H2O)](C7H5O2)·2(H2O)(1)和[Cu(C18H23F2N3)(NO3)2]·(H2O)1/2(2),并获得其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  相似文献   

3.
选取1,9-二(2-氟代苯基)-2,5,8一三氮杂壬烷与铜(Ⅱ)的苯甲酸盐和硝酸盐,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C18H23F2N3)(C7H5O2)(H2O)](C7H5O2)·2(H2O)(1)和[Cu(C18H23F2N3)(NO3)2]·(H2O)1/2(2),并获得其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Pi空间群,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  相似文献   

4.
以对苯二酚和双酚A为原料,分别与4-硝基邻苯二腈在氮气保护的碱性环境下,合成了两种双(邻苯二腈)类化合物:4,4′-(对苯二氧)双(邻苯二腈)(化合物A)和4,4′-{[丙烷-2,2-二基双(1,4-对苯)]双氧代}双(邻苯二腈)(化合物B).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碱性环境为分散在DMF中的无水碳酸钾,反应物摩尔配比为2.4∶1(化合物A)和2.3∶1(化合物B),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6h.对化合物A和B分别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确定得到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N’-二(5-溴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席夫碱及其Cu(Ⅱ),Zn(Ⅱ)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电子光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席夫碱配体还进行了^1H NMR和MS表征,给出了化合物可能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二维化合物Cu2(bipy)3(Mo4O1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166 5(9)nm,b=10.854 3(13)nm,c=11.779 2(13)nm,α=99.460(2)°,β=107.086(2)°,γ=111.386(2)°,V=885.03(17)nm3,Z=2.常温下该化合物表现出黄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颖配位化合物[Cu(pic)(Histindine)(OH2)]·2H2O (1) (picolinic acid, abbreviated as Hpic;Histindine, abbreviated as H2is),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对其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该配位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成具有纳米级空洞的三维网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苯甲醛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Fe、Zn、Sn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与Cu(Ⅰ)、Fe(Ⅱ)、Zn(Ⅱ)、Sn(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IBG)(2,2'-bipy)·H_2O}_2·5H_2O]_n,(H2IBG=1,3-二苯酰氨基酸;2,2'-bipy=2,2'-联吡啶),并且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c空间群,a=1.5335(2),b=2.3215(3),c=1.38333(19)nm,β=90.00°,V=4.9247(11)nm~3,Z=4.在化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与2,2'-联吡啶中的2个N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羧基配体中的2个O原子配位,并形成扭曲的四角锥几何构型.2个相邻的Cu(Ⅱ)四角锥单元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一种合成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Cu(CPY)_2(H_2O)_2](CPY=吡嗪-2-甲酸根)的新方法,用吡嗪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水乙酸合铜反应得到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合成了以吡嗪-2-甲酸根为配体的单核铜(II)配合物[Cu(CPY)_2(H_2O)_2].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其晶胞参数为α=5.4447(11)(A)、alpha=90 deg;b=10.894(2)(A)、beta=98.23(3)deg、c=10.386(2)(A);gamma=90 deg,Volume=609.7(2)(A)3.  相似文献   

11.
以H_2O_2为氧化剂与化合物[C_6 H_4{C(NMe_2)(=NPPh_2)}_2](1,4-;1,3-)进行反应,在乙腈溶液里得到了二(N,N-二甲基)苄脒离子型超分子聚合结构化合物C_6H_4[1,4-{C(NMe_2)(NH_2)}_2]_2+·2Cl~-(1)和C_6H_4[1,3-{C(NMe_2)(NH_2)}_2]_2+·2[Ph_2PO_2]-(2)的无色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分析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化合物2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详细表述了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讨论了化合物2的荧光性质与离子型超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二维片层化合物(n-C_(12)H_(25)NH_3)_2MCl_4(M=Zn、Cu),并且用元素分析和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热分析法确定了它们的分解温度、相变温度和相变焓。  相似文献   

13.
在钌化合物RuH2(CO)(PPh3)3的催化作用下,2-(二茂铁甲酰基)呋喃与二茂铁乙烯反应,合成了3-(β-二茂铁基乙基)-2-(二茂铁甲酰基)呋喃,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得到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定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用1,4-环己二酸分别与三苯基氯化锡,三甲基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苄基氯化锡反应,得到了[(Ph3Sn)2](C8H10)(COO)2]1,(Me3Sn)2[(C8H10)(COO)2]2,[(n-Bu)3Sn]2[(C8H10)(COO)2]3和[(PhCH2)3Sn]2[(C8H10)(COO)2]4四个新型的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1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二锡核的单体三苯基锡化合物,在配合物1中羧酸配体上的两个羧基都参与了配位,中心锡原子都是扭曲的四配位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Gd3+的超分子配合物[Gd(HBTA)(BTA)(H2O)4].2H2O(1)(H2BTA=bis(tetrazoly)amine).X射线单晶表征结果显示,化合物1是一种由O H N,N H O,N H N和O H O4种氢键构筑的超分子三维网状结构.该化合物的固体在室温下显示出有趣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新的配位聚合物〔Co2(btec)(phen)2(H2O)2〕n,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表征,该化合物是由均苯四甲酸根和邻菲咯啉混合配体构筑的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混价铜(Ⅰ)/铜(Ⅱ)配位聚合物[Cu_2(L)(nica)Cl]_2(1)(L=2-(4-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H_2nica=2-羟基烟酸),并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993 9(2),b=1.068 4(2),c=2.068 0(4)nm,β=96.35(3)°,V=2.182 4(8)nm~3,Z=2,C_(50)H_(28)Cu_4N_(10)O_6F_2Cl_2,M_r=1 227.92,D_c=1.868 g/cm~3,F(000)=1 228,μ(MoK_α)=2.123 mm~(-1),R=0.072 8和wR=0.195 2.配位聚合物1中,2个Cl~-离子桥连2个Cu(Ⅰ)离子和2个Cu(Ⅱ)离子形成了一个二聚[Cu_2(L)(nica)Cl]单元.相邻的二聚体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的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个新的有机配体L与乙酸锰为初始反应物[L=4,5-二氮杂芴-9-[3,5-二羧基]苯亚胺],通过常规的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螺旋状水链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Mn(C19H9N3O4)(H2O)4]·7H2O(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9573(8)nm,b=1.34347(12)nm,c=2.06644(18)nm.化合物1展示了一个由新颖的螺旋状的水链和[Mn(C19H9N3O4)(H2O)4]构筑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二维层状聚合物[Cu(4,4'-联吡啶)Cl]n,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I41/acd空间群, a=1.422 0(2) nm, b=1.422 0(2) nm, c=3.865 0(8) nm, V =7.816 (2) nm3,Z=16, Dc=1.735 Mg/m3, F(000) =4 096,μ=2.464 mm-1, R1 = 0.059 5, wR2= 0.093 3.结构解析表明,在此化合物结构中, Cu(Ⅰ)离子与联吡啶以首位相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维锯齿形链[Cu(4,4'-bpy)]n, 锯齿链又通过两个μ2-Cl桥相连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二维扩展结构化合物{[Cu2(2,2′-bipy)2(4,4′-bipy)]2[Cu(4,4′-bipy)][PW10(Ⅵ)W2(Ⅴ)O40]}(bipy= 联吡啶),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64 6 (3) nm,b=1.4022(3) nm,c=1.441 6 (3) nm,α=63.78(3)°,β=87.06 (3)°,γ=65.56(3)°,V=2.224 (8) nm3,Z=1,R1=0.053 9, wR2=0.11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