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建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53-54,57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文《杨修之死》教学中遇到的三个疑难问题,即杨修之才;小说主要人物;杨修被杀原因等。  相似文献   

3.
4.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很喜欢《志杰之死》。 国内咨询业的动态是当今一大热点,“五大”旗下的咨询公司相继独立,2002年国内多家咨询公司倒闭,多家咨询公司涉案…… 在这个领域,不断有人进入,也不断有人退出。志杰就是退出的一个。文章指出了当今咨询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揭开了志杰的“内伤”,使闻之者足戒。但真正指出问题时志杰已死。志杰不  相似文献   

6.
《野有死麕》诗旨历来解读颇多,主要观点有恶无礼、刺淫奔、述杀礼、赞贞女、叙民风、寄托言等。诗中麕白茅朴樕等名物,反映先民思维观念与先秦风俗礼制,为传达诗旨的重要意象。结合《诗经》编修原则与历史语境,《野有死麕》之诗旨应为恶无礼。  相似文献   

7.
《麦与士兵》这篇作品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作家火野苇平根据徐州会战时的战时记录改写而成的。关于这部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创作的"战争文学",日本方面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工作,相对而言,中国方面却鲜有深入具体的研究。在借鉴以往《麦与士兵》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死亡无疑是每个悲喜人生的结局, 安德森和鲁迅在各自的小说中试图通过主人公的死亡来体现什么? 本文为此对这两篇小说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曾秀烨 《科技信息》2007,(11):147-14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作家,《达罗威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重大的意识流作品。本文以《达罗威夫人》为例,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探究其作品中的生、死主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以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旅游发展规划中如何运用相关历史事件,并从旅游者的角度,讨论了决定战争遗址旅游特征的几个因素:旅游者的情感状态、旅游者旅游前的期望、规划者对景区的展示与解释、旅游者旅游前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旅游市场管理人员如何与潜在旅游者及其他利益主体交流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是:动员全国各阶级、阶层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用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武装全国军民的头脑;在统一战线中具有一个中流砥柱,并按照"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与顽固派制造的磨擦作斗争.  相似文献   

13.
战争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战争文学更是能反映人的本真。作为战争文学的主力干将徐贵祥近年来佳作迭出,新作《马上天下》更是将战争写得出神入化,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交相辉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战争频仍,对战争的思考从未间歇,老子、庄子的战争观虽是两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两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现代高科技战争形势下,对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准备、战争的胜负、战争的本质等战争的深层思考,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军旅作家,徐贵祥对此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抗战时期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时代背景 ,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江南地区的特殊性 ,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坚决抗战路线得民心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反人民的路线失民心。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在我党干部教育史上是比较成功的.这一时期健全的组织机构、科学的领导方法、灵活的教学辅导、适时的督导检查,是此期间积累的部分宝贵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势必会对我国现阶段的在职干部教育起一定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颖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7-1450
小说《一个人的和平》中,“二战”背景若隐若现,不断逼近德文校园和学生们。它有很多象征意义:代表纯真不再,成年期的到来;最重要的是,代表刚刚走出天真的人们把人生想成战场,寻找根本不存在的敌人。正是这些象征意义烘托与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与名字:至纯至善的菲尼拒绝相信有人会成为他的敌人,他创造了“一个人的和平”。通过分析“二战”在贯穿故事始末、表现主题成分以及主要人物内心刻画等三方面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表述主题。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的党组织存在着两个突出的弱点:一为派系斗争的尖锐,二为基层组织的空虚。到抗战胜利时,这种状况不仅未得改善反而更趋恶化。严重的组织危机使国民党对与中共进行政党政治竞争深怀顾虑,进而使其在战后政治发展进程中增加了对武力的依赖。国民党在组织危机的刺激下发动了内战,又因党组织无力支撑内战而失去政权。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战争责任,由于美国的庇护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掩饰,日本天皇裕仁逃脱了惩罚,人们往往只怪罪日本的军国主义。事实上,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外,天皇对战争负有直接责任。天皇的免责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势”是《孙子兵法》中与“形”相对的一个概念,人们历来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对敌功势”、“战争态势”等。本文从字义训释入手,通过对“势”的形成、表观、特点等方面的考察去阐释“势”义,提出了“势”是一种以“勇”为核心表现的精神力量这个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教派矛盾、领土纷争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其他各种争端.伊拉克战争后,由于美国的介入,两国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从地缘政治、宗教派别和石油等方面分析了这一关系的转变,指出伊拉克战争后的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既是同宗的伊斯兰兄弟,又是潜在的威胁和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