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虚拟实践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形成,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自主性和兼容性等新特点。虚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突破和超越,它扩大了实践的范围,大大减少了社会发展的代价,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由于实践实现了对各种价值现象和价值的多种属性的内在统一的规定;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实践生成和再生;实践对价值本质的确证、发展和完善,从而表明实践是价值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认结构及其历史性展开,价值本体只能是实践本体。实践实际上只是一种本体承诺,或者说只是一种理解价值现象的特殊的“价值图式”,而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性“本体”。  相似文献   

4.
实践主义是继审美主义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哲学,由美国学者戴维·埃利奥特创立。埃利奥特批判了审美主义纯粹听觉及其审美感受的主张,以后现代思想以及音乐人类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音乐表演为中心的实践音乐教育思想。实践主义把音乐理解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通过"做乐",提高学生音乐理解,通过音乐理解力的提高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最终达到学生音乐自我成长的终极教育目标。"审美"与"实践"并非对立思想,二者共通之处即都是音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方法论不只是方法的理论形态,也不只是方法的前提和依据,方法论是一个整体,究其根本,方法论只不过是哲学在实践中的另一种称谓而已。而实践哲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论:人以此在在世的状态存在于世界之中,人在完整的丰富的实践中和世界遭遇,人的实践除了对内在的"善"的终极追求之外没有其它目的,方法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境域生成,存在的意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向人的意识自身显现。  相似文献   

6.
论地学实践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地学有着独具特色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结构.本文分析了地学实践结构的物质、动态、精神、管理诸因素,特别是提出了地学实践场和地学实践场力的概念,目的是为进一步讨论地学思维的机理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及其结果已成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方式和标志。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然而社会实践自身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社会实践的现实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实践本质的答案,这就是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解构与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马恩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把实践作为他们的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足点,实践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在当今时代,尽管有许多新变化,但实践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10.
"取下求上"是《墨经》概括老子实践哲学的命题。分析"取下求上"命题的产生过程,用《老子》中的大量论述来说明"取下求上"的命题可符号化为"取非A求A",还可泛化变形为"非A则A"、"大A若非A"等多种实践哲学公式。论述老子辩证理论哲学的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老子实践哲学可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谋略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永崇  莫丽娟 《科技信息》2007,1(24):388-389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统率和领导着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实践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繁盛发展期与曲折发展期。在哲学的繁盛发展期又存在着高潮显现期和潜行深化期两种形态。当前,我国哲学发展正进入了潜行深化期。哲学要追踪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的推动下,我国哲学出现了三种发展潮流:一是探索建构新的哲学体系,二是重新整理、研究中外哲学的历史成果,三是应用哲学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虽然马克思高度重视感性的人和感性的世界,但他并没有停留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件。因为具体的人和具体事件在理论上无法言说和表达,其言说和表达势必经过理论的抽象和概括。因此,在马克思哲学中,感性的人和感性的世界已成为普遍概念,感性的人对感性的世界的能动变革,也已成为普遍的哲学问题。马克思所做的工作,就是对感性实践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4.
实践概念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置于最为高贵的思辨活动和最为低贱的创制活动之间,使之兼具二者的某些特性但又在实质上有所不同。康德一方面取消亚里士多德生产创制活动的独立地位,使之成为理论思辨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把实践仅仅限定于道德实践,并将其推向独立于且高于理论思辨的彼岸。马克思继承并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实践观,将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基础性内涵,进而把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概念的本质,开创了一种以人的生产劳动为基本内容、囊括一切人类活动的广义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5.
实践合理性的实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的反思、评价和规范。实践合理性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所合乎的“理性”本身的合理性的追问、反思和评价。实践合理性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实现实践的合理化,即实践合理化的条件、原则和途径问题。实践合理性追求的现实意义是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欣欣向荣、硕果累累,却难以有效给予人们多维度的生活关怀和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因而让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迫切的时代诉求。从理论建构、语言表达、哲学教学和回归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哲学向生活还原的实践路径,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大众需要的沟通和相互关切,让思辨哲学真正消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17.
康德哲学并不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唯一思想资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才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思维起点。李泽厚既受惠于《手稿》,也深化了《手稿》。他从马克思《手稿》中继承了“人化的自然”命题、人类学学术视野及群体本位、理性主义立场。这些因素既有益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建构,也对它形成了制约。主体性实践哲学并没有走出《手稿》的人类学视野,仍未完成从工具本体论向心理本体论的过渡,是一未完成、不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信息科技与虚拟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在人类高新科技平台之上的虚拟实践引发了全社会实践方式甚至是带个哲学观的发展变化。因而梳理虚拟实践的相关哲学研究,不仅是在当前语境下推进对虚拟哲学进行进一步研究,也是对虚拟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看,哲学与科学都是人类实践的方式和成果,是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创造。哲学和科学创造都要以其他的实践方式为基础。哲学和科学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异同,异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实践基础。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还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观哲学的视域里,就全部的社会生活而言,实践其实就一种客观的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中国哲学始终以实践观的态度看待全部社会生活,通过沟通人道和天道,以天道论证和服务人道,并以天人合一为根据,不断谋求改变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