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二室铂矿组探针组中国地质科学院综合研究所一室铬矿组探针组 《科学通报》1979,24(7):310-310
1972年,美国矿物学家杂志报道了Snetsinger在美加利福尼亚州砂矿中发现一种灰色金属矿物,由电子探针分析确定为: (Os_(0.49)Ru_(0.465)Ni_(0.045)Ir_(0.025)Pd_(0.015)Pt_(0.005)Rh_(0.005))_(∑_(1.05)As_(1.065)S_(0.935),取名Osarsite。通过X-光粉晶数据与人工合成OsAsS、RuAsS以及Os_(0.5)Ru_(0.5)AsS对比,认为属单斜晶系。a 5.939±0.001;b 5.916± 相似文献
4.
5.
磷钙钍矿CaTh(PO_4)_2发现于我国新疆—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主要与铪锆石、锂辉石、铌钽锰矿、钠长石等矿物共生。它是独居石类的一种新矿物,在化学成份上富ca、Th,而只含极少量的TR,在结构上和人工合成的钙钍磷酸盐CaTh(PO_4)_2,基本一致。1953年,S.Bowie等报道过印度花岗伟晶岩所产的富钍独居石,但其中仍含有27.56%的TR_2O_3,仅为独居石—磷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在我国某地找到了一种新的含鈾钛铌钽酸盐矿物。这种矿物与已知的含鈾矿物在化学組成上都有区别,因此建議将这种矿物命名为震旦矿(Sinicite)。Ⅰ.震旦矿的产状——成塊状产于两云母型花崗偉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08,(17)
陈国达矿(Ag9FeTe2S4),产于中国胶东金矿区埠南金矿的含金-银的黄铜矿-石英脉中,呈5~70μm的半自形-他形粒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碲银矿、银金矿、自然银、未定名的Ag6TeS2,Ag16FeBiTe3S8共生,并被自然银和螺状硫银矿包围交代.其平均化学成分(16个EPMA分析值)为Ag8.97Fe1.00Te1.99S4.04,理想化学式Ag9FeTe2S4.利用甘多菲照相及同步辐射迴摆照相技术,获得陈国达矿的67个衍射线,主要衍射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括号中)为:6.742(69),6.416(39),5.951(33),3.265(100),2.981(24),2.649(22),2.25(24),2.188(71),2.142(22),2.123(31),2.044(23),1.949(33).该衍射数据指标化为斜方晶系,a=12.769(2),b=14.814(2),c=16.233(1),V=3070.63,Z=9,dcal=6.85g/cm3.反光显微镜下,陈国达矿的光学性质与硫银锡矿接近,浅灰色,无明显非均质性,摩氏硬度2~3,颜色指数:x=0.3027,y=0.3076,Y=25.78%,λd=474nm,Pe=3.68%.该矿物以中国地质学家、地洼学说的创立人陈国达教授的姓名命名.该矿物及命名经IMA-CNMMN于2004年投票通过.2005年作者补充数据后,由CNMMN主席正式公布,批准号2004-042a。 相似文献
8.
硫铑矿Rh_2S_3是一种铂族元素新矿物。根据化学组成将该新矿物命名为硫铑矿。硫铑矿是1979年发现于河北高寺台含铂超基性岩的与铬矿化有关的纯橄岩型铂矿床的砂铂矿中。 相似文献
9.
赛马矿(saimaite)为一含U、Th、Sr及稀土的锆钛硅酸盐新矿物,最初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现,本文系为新近研究的部分成果。一、矿物一般特征该矿物产于中朝地块大地构造单元内某碱性岩型铀钍及稀土元素矿床中。手标本中矿物颗粒极少,色深黑,易误认为氧化铁类。镜下具透明、高折光率、贝壳状断口并呈现强油脂光泽 相似文献
10.
新矿物——阿山矿(Nb,Ta,U,Fe,Mn)_4O_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前,我们对西北某地稀有金属伟晶岩进行矿物学研究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它是锡钽锰矿(Ixiolite)系列中的富铌端元成员,按其产地命名为阿山矿,英文译为Ashanite.阿山矿产在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的伟晶岩脉的中部,该伟晶岩分异作用不好,但钠长石化发育.与阿山矿共生的稀有元素矿物是:富钽的铌铁矿、富钍的独居石,以及铁铀铌镱矿(石川石)(Ischikawaite)等.阿山矿为黑色、沥青黑色,新鲜面上具半金属到沥青光泽,贝壳状到次贝壳状断口,条痕褐色,用比重瓶测得矿物的比重是6.61±0.01,显微硬度值是:570.08—850.96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二叠纪海绵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藻的生物学特征,埋藏及保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二叠纪海绵生物礁的成礁过程,认为它与地质历史时期其它生物礁的成礁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5.
16.
17.
18.
一种客观确定分形“无标度区”的方法——自相似比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观确定分形的“无标度区”是分维测算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自相似比法。这一方法严谨、客观、简便,可望在许多领域内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悖论形成和整合的特定视角,对自组织理论蕴含的系统思维,作了深入的哲学发掘;进而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相应的哲学系统观对时代精神变革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