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泉煤矿地质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葛泉煤矿多年勘探和生产中获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该矿地质构造以正断层十分发育为特点,其展布方向以NE向为主,构成阶梯式不对称地堑,大断层短训班是由相邻的几条断层构成断层带或紧邻平行发育,小断层具有成群、成带发育的特点,论述了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地质构造的发育特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霍州矿区煤层中小断层发育规律及影响小断层发育的因素,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小断层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为6个期次:①印支末期(T3),主要发育两条北西向逆推断层,平面上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组合;②燕山早期(J1 2),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活动强度弱;③燕山中、晚期(J3 K),北西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该时期末北西向断层活动性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活动;④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为盆地转型期,北东向断层开始活动;⑤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北东向断层活动达到高峰,并伴随有次级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为新生代惠民凹陷发育的主要时期;⑥喜马拉雅晚期(N-Q)断裂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亡。各个时期的地层展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典型的缝洞型储层,断层带钻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较多的研究认为断裂带是有利的裂缝发育带并沿裂缝形成溶洞,研究发现地表剖面溶洞充填物被断层切割错动,溶洞次生方解石充填物中可见沥青质包裹体和沥青团块,沥青物质为原油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而石油裂解成气的时间远早于构造断层菜成期,钻井质资料统计表明,放空的井次在断点附近并没有明显优势,放空井段通常造近侵蚀面顶部,而断层带以裂缝发育为主,因此,下二叠统储层中溶并非断层裂缝形成后的产物,溶洞发育时间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之前,而构造褶皱,断层发育后并发未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秦皇岛鸡冠山断层露头附近的裂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观察和成岩矿物分析,研究了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形态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裂缝的成因机制。研究发现:鸡冠山露头逆断层上盘的裂缝密度明显大于下盘,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裂缝条数随着与断层破碎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裂缝长度随着与断层的距离出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其成因主要受构造主应力控制,靠近断层以发育共轭剪节理缝为主,随着与断层距离增大,主要发育单一近直立方向的高角度缝。建议把花岗岩储层中上部作为主要油气探勘对象。  相似文献   

6.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落差分析研究高邮凹陷南断阶主控断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强烈的构造运动使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主控断层上升盘遭受剥蚀而缺失大套地层,难以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而断层落差分析法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从而可以明确断层形成时期及发育历史.对真①、真②’、真②等断层的落差分析表明,真①断层形成于泰州期,阜宁期活动最为强烈;真②’断层形成于戴南初期,并在三垛期强烈活动;真②断层在许庄地区形成于三垛早期,三垛末期强烈活动,而在竹墩地区则形成于戴南末期,三垛期活动强烈.随着三垛运动的结束,南断阶构造活动趋于平静,各主控断层在盐城期相继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演化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边界断层组合样式及演化特征的分析,利用新方法量化表征边界断层活动性特征,并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边界断层活动性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量板。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期边界断层活动性自西向东具有弱—强弱交替—强的变化特征;微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控制形成了稳定-富物源型、动荡-富物源型、稳定-贫物源型和动荡-贫物源型4种沉积环境;宏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推进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微观与宏观上相结合,可以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识别量板,明确边界断层活动性与陡坡带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济宁二号矿井小断层发育特征,分析小型断层成因,研究了小型断层发育规律,并进行掘进巷道前方小型断层超前预测方法的研究。实践证明该规律及预测方法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1):951-958
通过对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断层带与裂缝形成机制、特征、油气运移等方面大量的文献调研得出:断层带两盘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带两盘裂缝发育相差较大,不同岩性的断层带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断层带产状对裂缝发育程度也有影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定性的基础上对断层带和裂缝关系进行研究,但对两者的关联性的定量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不断完善,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将会是断层带与裂缝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断层的结构特征及对油气垂向输导的影响。基于野外调查、地质与地化资料,精细刻画了断层结构;结合油源对比和油源期次分析,确定了红雁池断层结构与油气垂向输导模式。红雁池断层具有滑动破碎带、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等3个结构单元。其中滑动破碎带由各种断层岩组成,裂缝发育但基本全充填;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内裂缝发育,部分充填,原岩结构保留。断层内曾发生4次较大规模的流体活动,油气主要来自断层下伏的中二叠统源岩,大规模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第三次流体活动时期。油气运移前,断层滑动破碎带大部分已封闭,主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断层垂向输导油气的优势通道,靠近滑动破碎带处是优势部位,被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次要通道。  相似文献   

12.
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及断层的封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一般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这与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原理的假设有很大的差别。依据断层特征,分断层面和断裂带2种类型讨论了岩性的配置关系,进一步结合断层两盘的岩性、排驱压力及断距,划分了12种岩性配置模式。对营32断层岩性配置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砂层组的岩性配置有很大差异,其中1砂层组岩性配置最好,8砂层组岩性配置最差,这导致纵向上断层不同部位封闭程度有很大不同。沿断层走向,从北向南断层的断距逐渐变小,这必然增加了同一储层的砂岩在断层两侧相配置的概率,岩性配置由北向南变差,因此营32断层两侧的剩余油挖潜应侧重于断层的北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应力摩尔圆分析法,探讨了三维空间状态下断层能动度与构造应力方向和断层面几何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断层面法线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间的夹角θ在大于断层内摩擦角φ和小于π/2时,断层可能产生滑动;当θ角等于45°+φ/2时,断层最易滑动。在此基础上,将断层能动度进行数值化。华北地区1966至1976年4次强震区的活动断层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断裂是断陷盆地内构造变动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发育,也控制着油气聚散。对惠民凹陷18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对该凹陷的10余条断层活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各断层的活动特征。惠民凹陷的断层发育可分为6个期次:①印支末期(T3),主要发育两条北西向逆推断层,平面上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组合;②燕山早期(J1+2),北西向断层继承性活动,活动强度弱;③燕山中、晚期(J3+K),北西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变为正断层,该时期末北西向断层活动性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活动;④燕山喜马拉雅过渡期(Ek—Es4),为盆地转型期,北东向断层开始活动;⑤喜马拉雅早中期(Es3—Ed),北东向断层活动达到高峰,并伴随有次级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为新生代惠民凹陷发育的主要时期;⑥喜马拉雅晚期(N-Q)断裂活动明显减弱,甚至消亡。各个时期的地层展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活动断层是地壳最易破坏的地方,也是发生形变和位移最大的地方.通过对活动断层的观察,对于预测地震的发展趋势、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临汾、洪洞两个剖面的观察研究,揭示活动断层和地震的关系,为山西的地震预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建波 《科技信息》2009,(31):J0398-J0398
综采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断层和破碎带。在过断层带时,若处理不当,不仅会严重影响生产.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主要方法,并时过断层判断方法、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断层带中断层气异常测量作为气体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已应用于地震预报和断层活动性研究.断层泥是断层活动历史的直接记录,为了探索断层泥中的吸附气体与断层活动性之间的关系,对大柳树地区的断层泥取样,进行室内脱气和气体组分测定,分析了不同特征断层泥吸附气体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初步建立了断层泥吸附气体组分与断层泥测年值之间的相关方程,并计算了误差.结果表明断层泥吸附气体与断层特征和活动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断层对地基的主要影响,并通过一些实例,简述了几种常见的断层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断层这种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9号煤层断层特征的认识,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与小断层间的成因关系,预测了9号煤层小断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