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hanges of chlorophyll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nfirmed that 0.1 and 1 mmol/L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a donor of nitric oxide (NO) in vivo, could markedly alleviate the oxidative damage to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leaves induced by 150 and 300 mmol/L NaCl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Further results proved that N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both of which separately contributed to the delay of O 2 and H2O2 accumulation in wheat leaves under salt stress. Mean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proline was apparently accelerated.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O could strongly protect wheat leaves from oxidative damage caused by salt stress.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和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对土壤可溶性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绿色覆盖方式对0~20cm土层都具有明显的抑盐效应,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下降幅度达16.4%~30.5%;在生育期内,红豆草的抑盐效应(0~20cm土层)较小麦强,红豆草使0~80cm土层脱盐率达23.4%,而小麦使0~80cm土层积盐率达14.2%;单作小麦收获后的空闲地.土壤表层盐分上升速度较裸地快.  相似文献   

3.
报道两种基因型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一年以后形成部分颗粒状和粉粒状结构,可用于悬浮培养。当分散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形成后,即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较长时间的悬浮培养容易使材料的胚性丧失,昌乐5号的胚性悬浮细胞系20天左右建成,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4/10~5(再生植株数/植板的原生质体数);而山农587的悬浮培养物需5个月以后才能用于原生质体培养,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下小麦新品系89122的抗氧化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受粉后的花粉管通道将高梁DNA导入普通小麦陇春13号,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从中选育出已稳定遗传的丰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系89122。经大田和盐池鉴定,89122的耐盐性明显高于陇春13号,用NaCl(0,0.1,0.15,0.2,0.25mol/L)处理89122和陇春13号幼苗7d,测定盐胁迫后其幼苗中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转基因小麦89122较其受体陇春13号能维持较高的SO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耐盐小麦新品系89122和其受体“陇春13”,在盐胁迫处理下,测定盐胁迫后89122和“陇春13”无性细胞系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脱落酸的变化,结果表明,89122较其受体“陇春13”能维持较高的SOD,POD,CAT活性,ABA含量明显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6.
NO供体SNP浸种显著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品种德抗961为材料,用NO供体硝普钠(SNP)浸种研究外源NO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0.02~0.1 mmol/L的SNP浸种24 h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以0.06 mmol/L的SNP浸种预处理效果最好.并从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3个方面证实:0.06 mmol/L的SNP浸种预处理对盐胁迫下的小麦叶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能显著诱导盐胁迫下小麦叶片SOD活性、APX活性、CAT活性,从而减轻盐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及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研究是建立高效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的基本条件。文章首次以去胚的成熟胚盾片为外植体材料,对10个小麦基因型进行了离体操作。结果显示: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可达96.5%,10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都能分化出绿苗,分化频率最高可达10.5%,没有白苗化现象;根的分化与绿点、绿苗的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鄂恩1号的植株再生能力显著优于其它基因型,其植株再生系统已具备了遗传转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DNA导入小麦及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以期获得变异系小麦.对小麦球蛋白的SDS—PAGE,印迹表明,冬小麦T2l6#产生了新的蛋白亚基,其分子量为78kD,而有的变异品系一些蛋白亚基消失了;凯氏定氮法和氨基酸分析表明小麦后代T216#的总蛋白含量增加,其氨基酸组成,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明显提高.RAPD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基因组出现多态性,并具有供体特异性DNA带,这些变异现象表明该小麦品系为转基因后代.本实验为选育高蛋白、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亲缘系数分析四川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代表四川小麦优良种质的4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亲缘系数分析,探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约60%品种组合间的COP值为0,所有供试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75,平均值仅为0.08,表明大多数品种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或无遗传关系,通过COP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6个类群,2个引进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其余38个品种分别以繁6,阿勃,绵阳11号,成都光头4个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分析认为,供试品种间系谱上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文中对不同育种单位及不同时期小麦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麦(Triticumaestivum)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和对香豆酸辅酶A联结酶[4CL,EC6.2.1.12]的活性从分生区至成熟区逐渐增加.PAL活性在分生区细胞中为0.4CL活性近似为0.在成熟区细胞中PAL和4CL活性均增加到最大.木质素的含量变化与PAL和4CL活性存在着平行性,同样在分生区细胞中木质素含量很低,到伸长区稍许增加,至成熟区增加最多.PAL和4CL是木质素合成的开始步骤和关键酶.木质素主要在管状分子和细胞壁次生加厚时沉积,是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 175个株系的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发现杂种F5代有 10种不同的麦谷蛋白组成 ,并出现了 1Ax1,1Ax2 ,1Bx13,1By16 ,1By8,1Dx5等 6种不存在于亲本小麦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 1Bx13 1By16 ,1Bx7 1By8,1Dx5 1Dy12等 3种新亚基组合 ,部分杂种中出现了高冰草的麦谷蛋白特征谱带 ;杂种株系的SDS沉降值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中一些杂种的SDS沉降值明显高于亲本普通小麦 .结果表明 ,通过体细胞杂交有可能将野生禾草的优良性状引入普通小麦 ,创造出多种不同组成及组合的新种质 ,为小麦品质育种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小麦环境释放中基因漂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漂移供体是转基因小麦,受体有转基因小麦的非转基因分离体、受体对照品系和地方小麦品种,以外源uidA基因表达作为基因漂移的分子标记,在供体开花期间,距供体5个不同距离上收集花粉,约80%的花粉分布在距供体中心15m以内,距离35m处只检测到约6%的花粉,在11个检测样点检测受体和供体间杂交率,供体与分离体混种同一小区时,基因漂移频率较高(1.08%);与其受体对照播种于相邻小区(相距约0.5m)时,基因漂移频率居中(0.63%);地方品种距供体边缘0.5~2.5m处,频率较低(0.25%);3m以外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认为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距离应在3m以内。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春小麦不同抗旱性品种对干旱和高CO2反应的差异,在不同土壤持水量和CO2浓度梯度条件下,对高产性高原602和抗旱性定西24两种春小麦交叉处理一个生长季,结果发现CO2浓度倍增,使两种春小麦的光合速率、气孔阻力和水分蒸腾效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正、负和正相关.这种变化幅度在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之间进行比较,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发现春小麦光合作用、气孔阻力和水分蒸腾效率的变化幅度,抗旱性强的春小麦表现出更有利于生长的趋势.这说明春小麦对CO2浓度升高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也就是说不仅和土壤持水量相关而且还与春小麦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小麦温光反应理论,温度和光照在小麦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温光反应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可为小麦温光生态的研究和小麦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铈对小麦幼苗镉伤害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长期暴露(7d,16d)试验和无矿质营养元素竞争短期暴露(24h)试验,研究镉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及其生物可利用性,进而研究稀土元素铈对镉造成的小麦损伤的防护效应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抑制小麦生长、降低根系及茎叶矿质元素的含量。铈对镉引起的生长抑制及营养障碍无明显的保护作用。但铈可明显降低小麦幼苗茎叶及根系中隔的生物富集量。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小菜蛾作为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对多种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甚至植物源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的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杀虫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分子、遗传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8个影响春小麦生长的因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区域地形气候、土壤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标准评价方法,得到中国春小麦潜在适宜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和适宜等级.结果表明:春小麦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自东北到西南呈带状分布,少许分布在新疆等地区,其中吉林省中部和西南部、黑龙江省的南部、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为最适宜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积温(≥0℃)、日照时数、降水量为影响春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潜力与抗氧化胁迫能力具有相关性。为解析小麦TaCATs基因家族的分子生物学及生化特性并为后续试验验证奠定理论基础,利用e-PCR方法进行小麦过氧化氢酶(CAT)新基因克隆,结合in silico技术对小麦TaCATs基因家族的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克隆的小麦TaCATs基因家族新成员与水稻的CatA和玉米的Cat3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分别达89%及81.1%,命名为TaCAT3,基因组DNA和cDNA长度分别为1986和1482bp,编码494个氨基酸的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CAT3可能定位在线粒体中,且所有的功能活性位点在小麦TaCATs家族中具有一致的保守性。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表明,小麦TaCATs能形成3个独立的分支。在蛋白质编码序列同源比对的基础上,利用SwissModel的Swiss-PdbViewer 3.7软件包对TaCATs高级结构进行同源模拟,发现所构建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TaCATs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枸杞种质硬度评价对枸杞育种和树体整形修剪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别在枸杞休眠期、枸杞枝条萌动期和新抽枝条木质化期,用砝码挂重法对7份枸杞种质材料进行了硬度测定和分类。结果表明,7份枸杞种质材料划分为3种类型,即软条型、半软条型和硬条型;枸杞休眠期、枸杞枝条萌动期硬度分类结果一致,而新生枝条木质化期测定结果使得天精3...  相似文献   

20.
两个杂交组合中转基因小麦外源1Dx5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组合川89-107×B72-8-11b和绵阳26×B72-8-11b的亲本、F1、F2代,研究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结果表明:外源1Dx5基因在F1代中呈现显性,在F2代中呈现3(有):1(无)的分离,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遵从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杂交育种选择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