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书评<"广义"的意义-〈广义修辞学〉的价值与局限>的反批评,指出试图以修辞研究的横向展开来否定修辞研究的纵向延伸,无助于修辞研究的蓬勃发展,从而呼唤实事求是的修辞批评.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实事求是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其次是着重论述了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赋予实事求是以崭新的内涵,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文章最后归结:坚持实事求是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涂家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新闻报道语篇存在投射机构修辞人格和维持意识形态的内在张力。作为硬新闻的涉华危机报道保持这种张力平衡的机制在于通过中介引述和级差强化等评价资源获得累积效应和修辞在场,并以动机语法组合暗显意识形态倾向,进而完成对立认同,最终实现重生修辞与举证责任转移。这实际上也例示了西方他者化中国的话语策略和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5.
何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1):62-67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和他的理论著作在思想上是统一的,一致的,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批评视野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做出新的开拓。文章主要谈谈我个人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几点感触,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利用合理、正确的批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学生的自尊特点,讲究批评的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天时"、"地利"与"人和"是批评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黄玉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Z1)
过去对“实事求是”的解说 ,都仅仅是从认识论层面理解的 ,缺乏存在论的高度。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 ,那么“实事求是” ,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 ,也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实事”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的 ,而是人的存在本身 ;因而“是”也并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所谓“客观规律” ,而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的真理 ;“求”作为对这种存在论真理的追求 ,本身也属于人自己的一种存在论事实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与"经世致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古今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实事求是"风气,到了汉代分别表现为对文字训诂和对微言大义的阐发.在宋明理学中,"实事求是"观念事实上被淡化.到了明末清初以及清代,随着考据学的重兴,"实事求是"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所表达的是从事实中求规律的科学认识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界限,是“改变世界”,为实践提供“应然”的价值观念。以“求是”为对象的关于“解释世界”的理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握是创佳”是在掌握客观世界和主体活动的规律性基础上,从理相性的人类类本质出发,对实践及现实进行人道评价和审美,创造更佳的未来。“是”和“佳”是两类不同的质的命题,前者是关存在的命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后者是关于价值的命题,提供人类活动“应然性”的价值观念。“实事求是”是人类合理改变世界的科学基础,“握是创佳”则显示人类创造未来的崇高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在学理上弄清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11.
以Walter Fisher的叙事修辞为理论框架并辅助Lloyd Biter的修辞情境论,对中日撞船事件新闻发布会进行叙事修辞解读,着重分析新闻发布会的叙事修辞以及取得的功能和效果。研究发现,该新闻发布会旨在通过叙事达到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树立国际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四六结构”与修辞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颐寿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本文从“四元六维结构”的哲学高度指出:“修辞过程”不限于“由想而移为辞”,“想”之前要先对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移为辞”之后,还要考察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修辞效果”不限于表达效果,还包括接受效果和社会效果;“修辞学”有内外之分,内修辞学包括本体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接受修辞学,外修辞学包括文化修辞学、文明修辞学和道德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助平行语料库软件ParaConc探讨了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匆匆》的三个译本中修辞现象的翻译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张培基、张梦井和朱纯深三位著名译者对原文中的比喻、排比和叠词的处理手法,指出运用平行语料库辅助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学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修辞方法的使用来实现的。注重修辞实例的语境分析和领悟、着力分析篇章整体修辞特色,运用适当的修辞创造优美的语气氛围,是把握修辞教学素质教育取向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陈骏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骏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学批评界盛行主张文本自足性的宗教批评,将批评应有的意义自行放逐.有鉴于此,萨义德因应时事地弘扬世俗批评,奋力从文本的迷宫中突围.理论上看,萨义德的世俗批评突显了现世性与境况性、抵抗性与自省性、越界性与对位法的美学品格.实践上看,萨义德的世俗批评从文学音乐批评走向社会历史批评,再转向国际政治批评,世俗性步步加强,而文艺批评既是他世俗批评的开始,也是其归宿. 相似文献
18.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发展的历程,始终伴随对食物的获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饮食,饮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无论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汉语言词汇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同时在世界粮食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赖书慧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5-69
从方位词"左"的语义入手,结合史料,对"尊左""卑左"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认为"卑左"和"尊左"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同时并存,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情景。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人把握世界时的多元和灵活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