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理论界形成了一个逻辑定式,认为只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也成了社会主义一个不变的经济特征。本文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而决非充分条件,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使以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一表述方法,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客观实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也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制定正确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的分配问题,已为人们高度重视。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理论界对传统的按劳分配原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尽管如此.分配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还是在会计学中的“损益计算”和“利润分配”中进行的。我们先回顾理论界对“按劳分配”原则作用范围的重新认识和界定。首先,传统的理论观点有两个最基本的界定: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特有产物,是公有制经济的专有分配原则.它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发挥作用,与私有制经济无缘,在私有制经济运行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二是从分…  相似文献   

4.
<正>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阐述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1875年完成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这一原则,并对这一原则作出了全面的,系统的、详尽的论述,对当时国际工人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这一原则也曾有过不同的理解,实践上还出现了许多失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仍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所构想的实行这一原则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不同,因而对按劳分配原则不能作教条主义的理解和套用,应当对它进行再认识,本文只是就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中央文件提出“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以后,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讨论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新概念已广为人们接受,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也被逐渐认识。作为一个国际共运史工作者深感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提出的这个论断,虽然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但如果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根本依据。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概括为一个公式:“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据此,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7.
按要素分配是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今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无论是全民所有制的工矿企业,还是农村中的集体经济单位,分配个人消费品都要贯彻这个原则。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每个劳动者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按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第一次出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提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一些高层领导以及党的重要文献起草者,都对此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理论界一些学者的探索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新型格局的形成,对传统的按劳分配格局造成猛烈的冲击,促使其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是因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以及在实践中使这种新的分配制度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就成了分配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来,它经历了从设想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本文试图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概述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理与实践的统一和差距,研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模式的演变和改革,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张红英 《科技信息》2011,(36):I0023-I0023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起点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认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 ,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 ,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和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类型分配中的一种,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是特殊性的东西;同时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它将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它又是普遍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应从按劳分配僵化理解的误区中走出来,正确把握按劳分配的本质,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实际的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联系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宗教问题研究,就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问题,对其内涵、依据和机制等有关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 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仅是众多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还不是决定劳动者货币收入的惟一依据。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还远没有实现马克思阐明的按劳分配原则。从根本上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才能够为我们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科学有效、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按劳分配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今天,我们捧读《邓小平文选》有关按劳分配的论述倍感情切。它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亿万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有着非常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构成。十五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完全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底子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突出的特征,它是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