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3,18(1):39-39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它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腾而下一泻四千八百多公里,注入渤海湾,由于黄河的中上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每年给下游带来十六亿吨的泥沙使河床淤积高于地面,解放前年年泛滥成灾,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56,1(11):66-66
一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我们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璨灿的文化与光荣的历史。数千年来劳动人民聚集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沿岸,遗留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而三门峡和刘家峽两个水库区也正是我国远古文化发展中心地区之一。过去在这两个地区虽作过极少数的工作,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3.
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很兴奋地听了邓子恢副总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由此,更加认识到,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如此规划。这个规划不但使黄河流域的人民永远免于泛滥之灾,而且还能得亿万亩土地灌溉之利,在黄河中上游能发千百万千瓦的电力为祖国节约亿万吨的煤炭,又能使500吨的汽轮从河口直达兰州。这一远景在不久将来就要实现了,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因此回想我过去在黄河及其支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诞生地。千百年来,她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这一片黄土地。她为无数炎黄子孙所景仰和颂扬。本刊特约稿《河欢——黄河是一条黄金的河流》,以大量的科学考察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黄河的兴衰史,进行了黄河的病患考,总结了“治黄之道”,提出了治理开发黄河和黄土高原地区以振兴黄河流域的一系列可行性方案,并大声喊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能离开黄河流域的振兴”这一响亮的振奋亿万中国人心弦的呼声。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博士,研究员。他长期从事野外考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力,该文就是他长期考察和研究的总结,也是对综合解决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和资源开发问题的总构思、总框架和总认识。这不仅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论著,而且是一曲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黄河和黄土地的热情洋溢的颂歌,更是一篇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战斗檄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情真意切,蕴意深刻,启人共鸣;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新词僻语,读后一目了然,使人耳目一新。从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热爱和赤胆忠心,同时也领略到他对振兴黄河、振兴中华的一种执著的追求和他那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为此,本刊不惜篇幅,全文一次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唐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今,作为世界三大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却已少有滋养生息的乳汁涓涓流淌。1972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断流时间长达7个多月,海河流域许多河流的  相似文献   

6.
钟柯 《科学通报》1975,20(1):15-15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黄河丰富的水沙资源和两岸肥沃的土地,适宜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在这里进行开发、利用。 但是黄河两岸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夏秋两季,并  相似文献   

7.
我这次参加黄河勘察队得有机会去西北了解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勘察队包括水利、地质、气象、农林及共他工作人员百余人,主要的任务是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和勘定黄河中游坝址问题。兹就我个人通过这次短短的考察所得到的一些初步认识,简单报道於下。  相似文献   

8.
王乃梁 《科学通报》1956,1(7):67-67
黄土的成因与黄河河道发育都是久经中外地质学者与地形学者探讨而仍悬而未决的问题。解放以来,为了改造黄河、综合利用黄河流域的富源,曾有广大的科学队伍踏遍了黄河流域,深入到黄土高原的各个角落。同样的问题也都不只一次地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思考。今天把这两个问题重新提到我们研究日程上来,无论对于许多理论问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伯声先生把他多年来在黄河流域黄土最发育的地区的丰富工作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新的解释,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出一个新的方向,这是值得我们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10.
子午岭位于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其森林生态系统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林区.本文阐述了子午岭林区森林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子午岭位于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其森林生态系统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源涵养林区。本文阐述了子午岭林区森林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生态承载力的流域整体性和时空连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2021,66(22):2785-2792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育地.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据了3000多年,孕育了河洛文化、河湟文化、关中文化等,分布有西安、郑州、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以其占全国2.2%的径流量灌溉了占全国15%的耕地,  相似文献   

13.
<正>平阳木版年画作为黄河流域民族文化的一枝,长期受历史文化、戏曲艺术、民俗风情的影响,形成了自己极有特色的造型体系风格。黄河文化的粗犷豪放、地方戏曲的凝炼刚健、历史壁画的流畅舒雅,凝聚和形成了它包罗万象的类别。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扩张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考古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前仰韶时期(9 000~7 000 BP,BP表示距今年代,这里指距1950年)遗址数量少且分散;仰韶时期(7 000~5 000 BP)遗址数量显著增加,分布范围扩张至黄河及支流谷地;龙山时期(5 000~4 000 BP)遗址分布空间进一步扩张至丘陵地带。对比古气候和农业考古研究进展,显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粟黍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文化扩张的主要动力,气候变 化则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满目疮痍     
1998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最长久的断流,242天。 1999年3月,重庆,长江见底,航道最窄处仅51米。 中国西部地区有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00万平方公其中长江、黄河流域达8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松花江七大水系,因此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因为河流泛溢影响着水运、灌溉和生活用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科学之友》2005,(4):79-79
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是我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岸,苍山挟持,万里黄河至此,河床由300多米突然收缩到50多m,浩淼的黄河水骤然收成一束,从30多m落差的黄河壶口飞流直下,奔泄于十里龙槽。因其形状似一把壶的口子,故而得名。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周围自然景观奇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壶口附近的衣锦村传说为大禹娶妻成家的地方。传说大禹治水从疏通壶口开始,劈孟门、凿龙门,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存有大禹遗址。另有孟门山、黄河…  相似文献   

18.
古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和侵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迎如 《科学通报》1983,28(21):1322-1322
公元1194年,黄河曾在阳武决口形成南北分流,南支夺淮人南黄海,至1495年黄河抛弃北支全部南流人海,直到1855年终止的661年期间,古黄河在苏北、南黄海塑造了大型三角洲。1973—1979年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开展过1/50万海洋地质综合概查和潮间带路线性调查,比较系统地获得了地貌、沉积物等方面的资料,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前人成果,对古黄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的果洛、玉树和四川省的阿坝三个藏族自治州境内。位于山脉西北部的主峰海拔高达5266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发育有现代冰川。巴颜喀拉山属于东昆仑山尾翼的南部支脉,同时也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其南坡径流汇人通天河和金沙江而属于长江流域;其北坡径流则汇人玛曲属于黄河流域。因此,巴颜喀拉山也被称为“江河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熊毅 《科学通报》1958,3(14):428-428
从1953年开始,我们在华北地区进行土壤工作,特别是这几年来,集中力量搞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了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但是还需要实践来证明。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土壤勘查,黄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土壤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合作进行的,有关各省也派干部参加,前后参加工作的同志有400多人,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集体科学工作。一什么是限制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华北平原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15℃左右,年平均雨量500毫米左右,主要是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6、7、8月降下,蒸发量很大,往往超过降水量好几倍。华北平原是由大陆下沉逐渐为冲积物填充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