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性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1)口原基(后仔虫)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2)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刻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除第一列CA原基)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并且在前/后仔虫表现没步;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衰老型上海四膜虫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其大核经无丝分裂,成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传给前、后仔虫、小的有无与大核的分裂机制无关,分裂前期其旧口器在新口器发生时被逐渐吸收,只剩下一些痕迹,在新口器分化趋于完全时也开始重建,最后恢复正常形态,新口器位于分裂沟后,且和旧口器在细胞的同侧,分裂末期成为后仔虫的口纤毛器,旧口器经过重组成为前仔虫的口纤毛器。  相似文献   

3.
腹毛目纤毛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腹毛目纤毛虫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过程,指出了对纤毛虫形态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认为对某些纤毛虫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的命运有重新作观察的必要.也对皮层先存结构毛基体,以及细胞核在纤毛原基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 ,其主要特征为 :1 )口原基 (后仔虫 )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 ;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 ;2 )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 ,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列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 (除第一列CA原基 )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 ;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 ,并且在前 /后仔虫表现不同步 ;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  相似文献   

5.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6.
首次研究建立了海洋纤毛虫,具沟急游虫无性分裂期的个体发生模。该种无性生殖间口器及体张地毛器的重建过程表明急性虫在寡毛目中代表了较高等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采用Wilbert蛋白银法及Chatton-Lwoff银浸法对一种附生于栉孔扇贝鳃丝上的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光镜水平下的研究。依据其形态学和纤毛图式特征,该种被鉴定为Trichodina jadranica Raabe,1958.此为我国新记录,同时也是第一例有关寄生于扇贝鳃表纤毛虫原生动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及银染法对阔口游仆虫的活体、纤毛图式和银线系做了研究。其结构特征如下:额腹:横:尾一缘棘毛按9:5:4模式排列;口围带小膜平均为48片;背触毛多为8-9列,其中背触毛列约含18对毛基粒;大核“3”或“C”型;银线系为典型的“double-eurystomus”型。文中另对属内相近种作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9.
依据干银法和蛋白银法梁色法研究了黄渤海沿是经济鱼类寄生的车轮虫科内3属4种纤毛虫:球核拟车轮虫、斜拟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其中球核拟车轮虫科斜 拟车轮虫为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态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等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主要采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小腔游仆虫形态和形态发生进行了描述和研究,从银线系角度及发生角度上证明该虫尾部的四根棘毛的来源不同,由此建议把左边两根看成是左缘棘毛减少至两根的情形并称之为左缘棘毛,讨论了长期存在混淆的区别,并验证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前者。  相似文献   

11.
四角翁尼柯虫无性生殖中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蛋白银方法,对淡水腹毛目纤毛虫四角翁尼柯虫细胞形态发生以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演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纤毛虫上海种群显示了与以前报告的模式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即在无性生殖期间,前仔虫口围带和口侧膜在老结构位置更新形成;左右缘棘毛的发生与老缘棘毛无明确关联,这不同于尖毛科的其他纤毛虫.棘毛基部纤维包括前纵纤维、后纵纤维、横纤维和放射纤维,其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的定位与已知几种纤毛虫的同种结构不一样;细胞形态发生中,位于前后额腹横棘毛原基区的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瓦解消失,左右缘棘毛原基区中左缘棘毛基部横纤维首先退化解体,这一过程与原基区的分化密切联系,并且老棘毛及其基部纤维对原基的形成和分化可能具有物质贡献;其他纤毛器及其基部纤维在皮层残留的时间较长,它们可能是伴随着老结构逐渐失去功能而退化瓦解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研究了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中由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和非纤毛器微管组成的皮层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纤毛器附属微管包括口围带及小膜托架微管,波动膜及基部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左缘棘毛及基部的前纵维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背触毛及基部的玫瑰花环附属微管等;非纤毛器皮层微管包括背腹面的细小网格状微管,背面的斜向微管层及贯穿于细胞纵长的纵微管层等.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被前仔虫继承,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老纤毛器基部微管退化,并且老棘毛及其附属微管可能具有定位和定向作用,但未见直接的物质联系.所得结果为揭示腹毛目纤毛虫皮层微管胞器建构的多样性、细胞皮层微管的分化及其细胞调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重庆缙云山和四川南充金城山的颊脊隐翅虫属一新亚种,中华颊脊隐翅虫金城亚种Quedius(Raphirus)Chinensis jinchengius。新亚种与指明亚种十分相似,但阳茎中叶末端和侧叶端部感觉钉毛以及雌性生殖节等10背板略不同,前胸亚侧刻点列后刻点位于大的侧刻点之前,与之有别。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详细地观察了近亲游仆虫(Euplotes affinis Dujardin)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并对新纤毛小器官原基的产生、发育和老纤毛器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改良的蛋白银染色技术重新审视冠突伪尾柱虫接合生殖全过程,不仅弄清了许多以前未曾观察演变细节,而且新发现存在第四次皮膜形态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记述四川省四极虫Chloromyxum Mingazzini3种,球孢虫Sphaeros pora Thelohan1种,冠孢虫Mitraspora Fujita3种,粘体虫Myxosoma Thelohan6种。四极虫2新种,即黄颡四极虫,新种Chloromyxum pelteobagrus Ma,sp.nov.,马边四极虫,新种Cholromyxum mapiensis Ma et Zh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