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反演出大面积,从每日到每旬,每月不同时间分辨率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资料,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高,中,低产县的冬小麦为例,深入探讨了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内APAR的波动规律。结果表明,APAR的时序变化与冬小麦生育节律有着很好的响应关系,并最终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图3,参12。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与预测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及黄淮麦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性状之间的变化态势的异同及相互影响的程度。用GM(1,1)模型对90年代小麦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明确育种的主攻方向,提高育种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了为小麦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胡华平  汪浩 《系统工程》1994,12(5):31-34
用早熟3号/特矮大麦、早熟3号/91-6411、早熟3号/浙皮1号和91-6411/特矮大麦4个组合的P1、P2、F1、F2、B1、B2和B26个世代的试验资料,探讨了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早熟3号/特矮大麦和91-6411/特矮大麦的株高表现明显的超显性,分离世代中高秆、矮秆呈双峰分布,株高的遗传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模式,高秆为显性。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制约农林牧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文中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宁夏盐池县北部未来年份降雨量进行了拓扑预测,效果良好,为农业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了长期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0.36:0.20:0.44,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同时,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0.4690,提高55.4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表2,参5。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年四点定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麦/玉米-稻两旱-水比麦-稻-稻两水-旱的种植制度,明显影响土壤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通透性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玉米茬晚稻起发快,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增加,表现穗数足、穗型大,两年平均较早稻亩增产14.9%,采用麦/玉米-稻种植制度的全年亩年产量可达到或超过麦-稻-稻。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21 001 kg.hm-2之间,变化趋势是从北向南逐级递减。光温生产潜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间,大体从江淮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生产潜力为9 78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介于5 876kg.hm-2~8 988 kg.hm-2,空间变化趋势为从江淮中部向周边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值为7 657 kg.hm-2。2006-2008年江淮地区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为2 537 kg.hm-2~5 954 kg.hm-2,区域平均值为4 871 kg.hm-2,由此看出,实际的产量与潜在气候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江淮区域冬小麦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最后,针对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情况,提出提高冬小麦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应用作物多维全息协调方法来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为作物生产中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决策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研究了目前河南省推广应用的十多个当家品种的关系。明确了当前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主攻方向,并认为豫麦18号、豫麦15号、豫麦7号、豫麦10号的性状、习性等最为接近,是洛阳区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在管理上可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一是农民容易接受,二是可以获得较大收益。表2,参4。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的Web主题信息搜集系统依据链接的重要性决定访问Web的顺序,因此如何评价链接价值是决定其搜索策略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综合价值的搜索算法,它综合了立即价值和未来价值两种链接评价方法,并依据链接价值所反映的Web实际搜索情况对两种价值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调整,使网络蜘蛛能更准确地预测页面的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中GM(1,1)模型的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有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讨论了GM(1,1)模型的混沌特性,并研究了GM(1,1)模型混沌特性与其所表征的系统的混沌特性间的关系,合理解释了GM(1,1)模型的禁区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用指数平滑改进GM(1,1)模型中矩阵B的构造,提出了GM(1,1)模型群,并给出最优及准优GM(1,1)模型的判别准则。最后,把本方法应用于农业总产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GM(1,1)与DM(1,l)模型的实质及其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法杨义群,冯恭己(浙江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杭州310029)(杭州大学)TheCruxofModelsGM(1,1)andDM(1,1)andtheLeastSquare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保护耕作模式在旱地冬小麦上应用效果定位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及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2.66%~6.65%.其中,以保护耕作夏免耕 秋免耕处理效果最好,增产达显著水平.从成产三因素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从干物质积累与土壤水分的角度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通过降低冬小麦前期干物质积累,减少水分的无效消耗,为中后期籽粒的灌浆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水分.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提出多变量灰色模型(multi-variablegreymodel)—MGM(1,n)模型,它是单变量的GM(1,1)模型在多变量(n元变量)情况下的自然推广。通过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就业人数和城镇集体建筑施工企业就业人数的建模和预测,表明MGM(1,n)模型的精度高于分别单独使用的GM(1,1)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灰色预测模型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根据各种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对于同一原始序列来说,当计算零点升高、新序列的第二项减小或累加次数增多时,GM(1,1)模型的预测值增大,同时指出这些问题是由GM(1,1)模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带有阶跃函数的GM(1,1)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湘 《系统工程》1996,14(1):65-68
本文给出了一种估计带有阶跃函数的GM(1,1)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计算简单,而且扩大了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实例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8.
具有残差校正的n次累加灰色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一种具有残差校正的n次累加灰色模型,给出了这种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建模步骤,这种模型提高了GM(1,1)模型的精度,拓宽了GM(1,1)的应用范围,特别适用于数据波动“无序”,随机性强的系统的建模。文中仿真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GM(1,1)置零建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GM(1,1)建模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置零建模的新方法(简记为GM0(1,1)法).  相似文献   

20.
GM(1;1)模型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模型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包括收敛、发散、稳定、混沌等在内的GM(1,1)模型的各种动态行为特性,从而为研究其适用的预测对象的特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