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棘尾虫衰老无性系进行的灵芝抗细胞衰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种灵芝制剂和一种灵芝生药的浸出兴培养棘尾虫衰老的无性系细胞,直至它们死亡为止。和对照组的它们的姊妹细胞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细胞比对照的的存活时间更久,分裂次数列多。  相似文献   

2.
用改进过的蛋白银色染法研究了尖尾罗蒂虫哈尔滨品系的形态学。除主要特征与欧洲品系相同外,还发现一些新的鉴别特征。它们是:1)二波运膜不等长,内波动膜约为外波运膜的三分之二;2)背触毛列来自六个原基,除第2列背触毛为单列外,其余都是复合列;3)口器的深部结构与棘尾虫的相似;4)腹棘毛毛基既有左向小根,又有右向小根,缘棘毛毛基的纤维模式与棘尾虫的完全相同。根据口器及毛基纤维的特征,认为此种纤毛虫是和棘尾虫亲缘很近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不同以往的细胞移接法,首次获得了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o mytilus)的口围带相邻的镜像骈体——口邻镜像骈体。观察了该骈体的形成过程、皮层形态及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初步讨论了该骈体的形成机理和模式形成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杀虫双农药对土壤螨类和弹尾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土壤进行杀虫双农药染毒实验,获土壤螨类703只,隶属于3个亚目27个科;弹尾类666只,隶属于8科20属,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土壤类和弹尾类计608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科(属)数量均明显减少,与杀虫双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通过杀虫双对优势类群的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数量迹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减少,其中以弹尾类的棘图图属和球角属对杀虫双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油菜叶露尾甲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3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分别检验了油菜叶露尾甲的分布型 ,结果表明 :油菜叶露尾甲卵和幼虫在蒙原小油菜和大黄芥上的空间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应用 Iwao模型中的参数估计了田间调查时的最适抽样数 ,建立了资料代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测定百尾参中obtucarbamate A和obtucarbamate B两种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乙酸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obtucarbamate A和obtucarbamate B分别在3~96μg·mL-1和1~32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和98.94%,RSD分别为1.11%和1.57%.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百尾参中酰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人工半海水中主要生态因子与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生长的关系,得出了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因子最佳水平组合,并初步摸索出培养大个体轮虫的外界条件,在自然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繁殖生长周期为9d;它们的种群生长曲线呈逻辑斯谛曲线。通过生化分析,褶皱臂轮虫体内Vc含量为45.1μg/g湿重。作为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的饵料,可使河蟹幼体顺利地变态,且有较高的变态率,是河蟹苗期二、三期幼体理想的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8.
从兰科植物尾尖石仙桃(Pholidota protracta)全草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RP-18柱层析等方法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法结合理化分析对提纯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首次从尾尖石仙桃中分离得到gigantol、batatasin Ⅲ、3-hydroxy-5-methoxybibenzvl、dihydroconiferyl alcohol、间羟基苯甲醇、对苯二酚、水杨酸、b-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9.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罗默尾效模型的推导过程,对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1985—2012年山东省每年的城镇化进程降低20.46%,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从山东省内部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大体呈东低西高的格局,与城镇化率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应.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格局,减小资源环境的尾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对血液若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感染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的黄鳝血液若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被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的黄鳝血液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增大(P<0.05或P<0.01)血糖浓度有减小,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