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移动通信网的EMC主要指标,EMC的一般设计,从接地,屏蔽和滤波来实现抑制干扰,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着重介绍了移动通信网各环节的EMC设计,及组网技术的EMC设计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在我国的相继建立。如果在系统组网时,不对电磁兼容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引起本网与其它网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自身的干扰,文章就移动通信组网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矿井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剔除各种干扰源的瞬变电磁场的干扰,得到准确的探测结果,针对井下的主要干扰源如大型铁器、电力系统、锚网等进行了瞬变电磁法现场测试,并对不同干扰源的干扰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顺层探测,大型铁器需退后10m,而顶底板测量6m后已基本没有影响;电力系统干扰只对10μV/A以下探测数据有影响;锚网探测,测试线框要放在距锚网1m左右的距离,锚网主要影响10ms之前的测量结果。本结果可为井巷掘进超前探水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于清阳 《科技信息》2012,(22):257-257
本文结合青海电力通信网华为SDH组网情况,分析了ECC组网存在限制的原因,归纳了因ECC组网不合理给网络造成的影响,给出了青海电力通信网ECC优化的原则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多变流器并网、组网运行和控制涉及宽时间尺度过程,新形态的动态和稳定问题也随之出现,仿真技术常被用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然而不同细度模型的功能、性能和适应性存在差异,仿真前应根据需要研究或体现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评估被仿真过程蕴含的时间尺度,并选用合适细度的模型。该文总结、评述了含多变流器电网仿真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常规多电平电压源变流器(VS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为例,分析变流器组网与控制共性特征,基于主电路和控制各环节响应时间特性,分析变流器组网多时间尺度动态特性及时间尺度划分,讨论变流器模型细度与仿真需求、主导物理过程时间尺度匹配问题,总结4种常见细度变流器模型的适应性及其在电力系统场景下的应用,并以仿真测试验证了变流器组网时间尺度分析的正确性,直观给出了不同细度模型和仿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张豪杰 《科技信息》2009,(33):57-57,17
IP承载网和传送网在QoS、多业务支持、保护和恢复方面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传送网向分组传送网演进,T—MPLS发源于IETF的MPLS,由国际电信联盟进行标准化。T—MPLS是面向连接的MPLS,它和IP/MPLS可以无缝的组网,端到端的组网方式采用客户/服务模型,有T—MPLS承栽MPLS(主要有MPLS隧道作为T—MPLS客户信号和MPLS伪线作为T—MPLS客户信号两者方式)或MPLS承载T—MPLS两种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组网雷达发射站等功率发射信号导致抗欺骗式干扰方法不能获得最高鉴别概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抗欺骗式干扰的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首先,在现有组网雷达的参数估计模型中增加了发射站的功率信息,推导了对欺骗距离参数估计的克拉美洛下界(CRLB),计算得到鉴别器中欺骗式假目标的鉴别概率;然后,以最大化假目标鉴别概率为目标,设计功率分配模型,完成欺骗式干扰下组网雷达功率分配方法的设计。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文献中功率平均分配的算法,所提出的功率分配方法可保证将更多的功率资源分配到目标空间角度差异大及回波信号路径损失较低的发射站,有效提高组网雷达系统对假目标的鉴别概率,尤其在系统资源有限的约束下,鉴别概率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7.
IP承载网软交换接入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承载网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理念出发,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阐述了IP承载网的三种端局接入方式,并主要从IP承载网的总体结构、软交换端局接入方式的具体实现以及应用情况对三种端局接入的组网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IP承载网端局接入组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单部雷达的探测概率分析入手,利用空间分割法计算出搜索雷达组网在有无干扰条件下对其搜索区域内目标的探测概率,对于提高雷达组网的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铁路有线通信传输网络主要采用基于SDH同步数字体系的传输设备进行组网和搭建。详细介绍了SDH传输网的组网形式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将定位几何精度因子作为目标函数,为了减小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提高算法寻优能力,研究利用改进灰狼算法来进行干扰资源的分配。在多部干扰机伴飞导弹突防雷达组网的研究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快速地分配干扰资源的方法,以得到干扰效果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对比灰狼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本文利用改进灰狼算法来进行干扰资源的分配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具有更好的寻优能力,在雷达组网对抗中提高干扰机的干扰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电磁兼容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兼容预测是实现电子设备或系统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的必要步骤.提出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电磁兼容问题进行快速预测的方法.通过选择有效的电磁干扰参数作为输入预测因子,用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 (back propagation,BP)构造输入预测因子与敏感设备骚扰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获得的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对构造好的BP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电磁兼容快速预测模型.最后以导线间的串扰问题为预测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力系统需求,研制了一种具有RFID接口与GPRS通信模块的三相多功能谐波电能表,介绍了电能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了电能表的空间电磁干扰、传导耦合干扰和公共阻抗耦合干扰,探讨了电能表的电磁干扰传输途径,提出了三相多功能谐波电能表的电磁兼容可靠性设计方案,论述了电能表开关电源电磁兼容、PCB布线、通信接口抗干扰、防静电设计、软件抗干扰设计等电能表的EMC设计方法,给出了电能表的EMC测试结果.试验和运行表明三相多功能谐波电能表设计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模块局的安全防护与电磁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通信网中远端模块局大多设在农村乡镇且安全防护功能差的现状,构建了模块局通信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模型。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IEC61643-1(GB18802.1)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运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MCB(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组合方案,实现了多级保护方案设计。并针对瞬态干扰抑制中接地系统的机房环境、土壤取样和接地方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中模块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电子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电子系统在自身对外界产生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在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所以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针对现代电子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分析了其产生的途径和原因,电子系统最终要形成印刷电路板(PCB)才是一个实用的系统。所以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会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对电子系统的PCB设计也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地下金属管网电磁屏蔽计算的通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电力线路附近地下金属管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屏蔽作用 ,给出了同时考虑电力线路与金属管网的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作用时地下金属管网电磁屏蔽计算的通用模型。该模型基于传输线理论 ,将管线等值为有源二端口网络 ,以端口电压为未知量建立方程组 ,可求得管网的电压和电流分布 ,从而可计算金属管网对通信线路的电磁屏蔽作用。由于二端口网络参数可解析计算 ,同时未知量仅为管网分叉点和端点处的端口电压 ,因此 ,该模型具有计算规模小、计算效率高的特点。该模型对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的走廊选取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通信工程接地系统缺乏标准化设计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广泛的接地信息平台,完善设计过程,实现了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领域中防护和抗干扰问题。其特点是将通信工程接地与各种客观条件相融合,科学设计、合理施工,解决了通信接地工程的规模化设计问题。为干线工程和楼内通信接地提供了较好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综合建立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的方案,分析了山区公路基站选址、天线应用与无线信号场强衰耗的关系,计算了山区公路中不同环境下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场强衰耗,对解决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建设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电气化铁道的电磁干扰对计算机联锁系统产生的影响,结合目前的现状和有关测试数据,重点讨论了对电源和地电位升等干扰的防护措施,并提出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通信测量仪器的电磁敏感性和自我防卫条件,依据电磁兼容性的基本理论,在实现过程中运用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发展的新技术,以测试的基本要求及模拟工作的电磁环境为主体,研究了系统间、系统内的屏蔽措施。对设备中的物理结构、屏蔽方式、部件隔离、印制版、器件筛选等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对通信仪器基本设计元素抗干扰能力有很大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正常运营中举足轻重.论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服务器端网络数据通讯模块的分析和设计.依据建立的相应对照关系,通过对传输数据的包装与解析,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中RTU站和调度站之间的正常通讯.为使系统模块的设计和开发更加规范化,以利今后进一步的开发与维护,设计使用UML语言进行了面向对象的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