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明阳  牟虹  陈庚友 《广东科技》2012,(3):161+163-161,16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速生且适应性强,深为山区林农喜爱。但由于马尾松能在瘠薄的立地生长,因而马尾松常被营造于地力条件差的陡坡、土层薄的石质山等地,致使林树形成低残林马尾松,在增加稀疏林套种杜英和香樟后,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树高生长和蓄积量。阐述的是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香樟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生长量及其生物量节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996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连续的定位定期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工程林6年生幼林的林木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6.16m3/hm2和36.86t/hm2,分别比常规造林11年生和不施肥同龄林增加3倍~6倍;揭示了马尾松幼林生长量规律及其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马尾松工程幼林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与地径逐月生长量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40a生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马尾松树干生物量大于木荷,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上树冠重叠较少,根系在土壤空间的利用上,两者有明显的互补优势,混交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高于纯林中的生物量,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经过8年(1983—1991)的试验研究,证明在强度疏伐的马尾松中龄林下混交火力楠是相宜的。既缓解种间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林地改良。使混交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呼吸代谢强度、酶活性、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养份元素含量都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香樟人工混交林中的邻体干扰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荆界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香樟(Cinnamomun camphora)人工混交林中,马尾松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马尾松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义为邻体,采取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马尾松生长速度和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香樟对马尾松以及马尾松自身对马尾松的生长均表现为竞争关系,其中马尾松的种内竞争尤为强烈.因此可以推断,此人工林群落演替的动力是马尾松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以及香樟与马尾松种间竞争所引起的他疏作用.马尾松种群最终将退出该群落.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炼山建立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平均树高超出10.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7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12.5%;不炼山立木材积为26.5773m3/hm2,炼山材积为20.9618m3/hm2,立木材积相差5.6155m3/hm2.试验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4年每hm2可节约整地造林与管护投资1072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释放规律和种类,采用顶空法提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其混交林11个树种叶片的VOCs,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15 min, VOCs检出率为100%的树种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混交林中的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检出率为73%-90%的树种有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马尾松、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和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以及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肪胺、环氧等8大类,除了红锥和大叶栎外,其他树种均以萜类化合物数量最多;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容易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对马尾松纯林结构进行相应改造,而松材线虫病对松林造成的毁灭性危害毫无疑问地加剧了马尾松纯林改造的紧迫性。本文综述松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与桉树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尾松不同种源和不同家系未漂硫酸盐法制浆 (UBMKP)试验 ,系统研究木材产量、木材密度、木材化学组分和浆纸性能的遗传变异规律。发现上述多数性状在种源间和家系间存在巨大差异 ,受较强的遗传控制。综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家系间的绝对差异较小 (2 %~ 3% ) ,且与制浆得率和成浆主要性能无关 ,对选育的实际意义不大。相关分析表明 ,木材密度和热水抽出物含量似是两个预测成浆性能较可靠的间接选择指标。基于单株纸浆产量、吨干浆材耗量和成浆物理性能的综合考虑 ,筛选了 6个马尾松纸浆材最佳产地。在构建不同经营模式UBMKP…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的生长量,于1997年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7.42 m、7.50 cm和30.06 m3·hm-2,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4.58m)、平均胸径(4.96cm)、平均蓄积(18.193m3/hm2)提高62.0%、51.2%和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种源试验试点效应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选自全国的23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种源,在七个测试点进行了生长性状的稳定性评定和试点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点间和种源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结合种源稳定性分析中,参试的23个种源,可划分成四个类型:高产稳定型,只有P_6一个种源;高产非稳定型,包括八个种源;低产稳定型,包括十二个种源;低产不稳定型,包括P_1和P_22两个种源。又由于种源与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所以同一种源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也有明显差异,通过适宜性分析确定了各种源最适宜种植的场点。七个试点对种源判别能力分析表明,以L_5、L_6具有较强的判别优良基因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世许 《海峡科学》2008,(8):38-38,43
经现场监测地表径流、侵蚀痕迹及沟流水的流量浑浊度来考察改造区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发现,对马尾松公益改造采用水平带状清理整品字形配置植穴,种植改造树种阔叶树,抚育只进行当年块状劈草抚育等技术措施,可以克服传统造林头两年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影响:改造的伐区斜面路面造成水土流失,但通过开疏通浅沟可减少水土流失程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比较分析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两种林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均大于0.01 nmol·g-1的标记种类为27种,其中25种PLFAs标记含量均为纯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s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s多样性均高于异龄混交林,其中土壤PLFAs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香农威纳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改造为异龄混交林后,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均与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不明显,异龄混交林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低,以及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是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低于纯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光皮桦和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 (Betula luminf era)的生长量 ,于 1 997年 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 ,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 7.42 m、 7.50 cm和 30 .0 6 m3· hm-2 ,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 (4.58m)、平均胸径 (4.96cm)、平均蓄积 (1 8.1 93m3/hm2 )提高 62 .0 %、 51 .2 %和 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 ,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竹阔混交林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竹阔混交林不同类型的地上部分截留降水能力和土壤贮水性能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混交类型中,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上述指标基本上呈增强的趋势。混交比例为25%-35%类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较高,其土壤贮水能力最强,林分的总涵水量最高,表现出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杉木喜树混交林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杉木喜树混交林与杉木纯林进行了长期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具有促进根系分布合理、维持林地地力、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强林分抗火性的作用.与杉木纯林相比,16年生混交林中杉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分别提高18.4%和16.8%;0~20cm土层中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土壤自然含水量分别提高32.4%,23.6%,38.2%,18.6%,22.8%,35.9%和9.0%,8.9%.与杉木纯林相比,16年生混交林林地可燃物载量降低2.05t·hm-2,可燃物中含水率、灰分含量、木质素含量较杉木纯林分别提高33.2%,34.6%,12.4%,而可燃物中的粗脂肪、苯乙醇抽提物含量则较杉木纯林分别降低33.0%,41.2%·可见,混交林有利于林分抗火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脱脂,经双氧水漂白的方法处理了马尾松,分别进行了单体和预聚物聚合及高聚的塑化改性,结果表明:刚性链高分子塑化改性的效果不理想,柔性链高分子和增塑聚合物塑化的木材,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最大冲击强度比原木冲击强度高3.1倍,同时经塑化的木材尺寸稳定性,耐水性,防腐性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外生菌根种类鉴定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生境的马尾松与其他植被的混交林中采集马尾松菌根样品,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马尾松菌根共生体的宏观形态,并制作菌根光镜切片,在OLYPUS显微镜和JEM-100CXⅡ透射电镜下,观察菌根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结合菌根共生体的宏观、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对菌根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其中初步鉴定到属或种的有5种,对暂时无法确认的菌根,采用Pini加特征性词尾-rhiza,再加上菌根的特征描述加以命名的外生菌根有31种.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外生菌根种类很多,菌根资源十分丰富;研究还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菌根真菌种类及种群数量呈现明显差异性,季节、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对马尾松外生菌根的生态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北海堤基干林带杨树-刺槐混交林竞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泥质海岸带海堤1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进行了种群竞争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杨树与刺槐混交较刺槐纯林最少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351 %。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被压木比例高达641 %,刺槐单木平均胸径仅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的55 %。竞争分析显示,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平均单木竞争强度高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相应竞争强度的188 %。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来自杨树种间竞争的强度占其总竞争强度的比例高达819 %,而在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这一比例仅为355 %。此外,杨树重要值相近的两块样地出现较大的生长及竞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苗木分枝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J L .Harper的构件理论 ,对 1- 2 0a的人工马尾松林苗木的分枝率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马尾松树冠上部的分枝率在 1- 12a阶段为逐级上升 ,到 12a时达到最高值 6 2± 1 8974;在 12 - 2 0a之间马尾松的树冠分枝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树冠的下部 ,分枝率在 11a时达到最大 ,为 2 9± 1 370 3,之后树冠下层分枝率呈逐级下降的趋势 ;马尾松树冠顶层对下层分枝率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