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谭旭东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6):768-769
目的了解胃复安对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本科120例的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实验及空白)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期为2天,详细记录其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以及发生腹痛、腹胀有无情况.结果观察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01),腹痛、腹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胃复安使用有利于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作用。研究对象为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诊疗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据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6)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n=38)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手术相关情况,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在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下床活动、体温恢复正常、维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更少,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更好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循证护理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选取定西市临洮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因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54例,以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为原则,以每组77例平均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同时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手术情况、炎症因子、胃肠激素、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50)的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胃肠激素水平即MTL,GAS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虽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症因子水平CRP,TNF-ɑ,IL-6,IL-8无差异(P0.05),术后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前患者血清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指标ALT,TBIL,AST,GGT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清淀酚酶情况,促进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肝功能尽快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探究在不同手术时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所取得的应用效果。选取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高原地区基层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对照组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观察组在病情发作24 h内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在急性发作24 h实施手术者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者,疾病恢复效果好,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机体内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LC治疗)和对照组(OC治疗)两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可有效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源性胰腺炎(BP)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BP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A组:32例,于发病7 d内行LC治疗;B组:33例,于发病7 d后行LC治疗。对比2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复发率。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6、1.689,P=0.140、0.096),住院时间(9.53±2.52)d短于B组(13.18±4.36)d。术后B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术前(P<0.05),2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低于术前(P<0.05),且A组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475)。术后随访1年,A组复发率0.00%(0/32)低于B组18.18%(6/33)(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4)。发病7 d内行LC治疗能缩短BP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测定甲氧氯普胺的化学发光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碱性条件下,甲氧氯普胺能够与鲁米诺和亚铁氰化钾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甲氧氯普胺的化学发光新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线性范围为8.0×10-8~1.0×10-4g/mL,检出限为4.0×10-8g/mL,对8.0×10-5g/mL的甲氧氯普胺标准溶液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药片中甲氧氯普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食管动力检测仪的设计方案,系统介绍了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包括食道压力信号的采集、USB控制芯片AN2131SC的应用、EZ-USB固件程序和USB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及上位机软件编写;测试表明,该仪器能够满足实际的医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成岗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2):106-111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慢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不仅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仍然缺乏良策,而且新药研发速度也并没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得到提高,进而导致欧美以及中国医疗改革举步维艰,反过来提示当代医疗模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进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基于大量志愿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慢病的菌源性学说”,倾向于认为人体慢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紊乱造成的,同时证明可通过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显著改善包括便秘、肥胖、糖尿病等在内的慢病症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心理活动的菌源性学说”,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除了与大脑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人体共生菌群密切相关,甚至不排除人类心理活动有可能是微生物菌群通过人体大脑控制下的机体行为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表现。进而提出新医学理论和菌心说学说,认为人菌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而人菌失衡是慢病的根源,而且人菌失衡的关键在于人体和菌群之间的碳源竞争。菌心说学说认为相对于人体的躯体和大脑而言,由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所构成的“心脑菌脑”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中心和重心,而人体则有可能是被设计为菌群微生态系统提供生存与发展作用的场所和工具。基于这一观点,不仅可望实现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突破,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对人类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认知与升华,对于重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术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常用术式。本院自1992年4月至1995年2月,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共49例,结果表明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家庭养花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花卉在削弱室内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SO2)、氟化氢(HF)、氯气(Cl2)等;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含菌量;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含量及辐射危害;监测空气污染。同时文中对具有空气净化能力的家庭常见花卉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总结。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主流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思想是基于物理思维,对四分之一天棚阻尼悬架模型进行推广,从而忽视了经典天棚阻尼控制策略背后的数学原理。针对上述问题,从数学原理角度,提出全新的整车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提出运用模态解耦的方法对多自由度耦合的整车悬架系统进行解耦,对解耦后各独立的模态振动进行天棚阻尼控制,符合经典天棚阻尼控制针对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思想。对各模态振动系统控制时,提出利用临界阻尼的优越性选取天棚阻尼系数。后将各模态耦合以实现该策略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四轮相关路面输入激励下,对整车天棚阻尼主动悬架与整车被动悬架进行时、频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车主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策略对车身三个自由度的运动响应改善效果明显,对车轮的接地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割裂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严重危害;并说明中国卫生系统近年来在弥合这一裂痕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例如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报告体系,加强了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的紧密衔接,以及临床医学逐步接纳现代疾病防控理念,为适应患者需求,在控制重大慢性疾病——脑中风中实施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重大转变。虽然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在调整和加强临床与公共卫生两个子系统的联系与合作中发挥了作用,提高了疾病控制体系的整体效能,但是这些进展仅仅是初步的。卫生系统还需要在制定和实施“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推动疾病控制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是在液压制动力矩和能量回收制动力矩协同工作下完成的。在分析多种制动策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门限值控制和模糊控制的制动策略,以实现制动力矩的动态分配,在保证汽车制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制动能量最大程度的回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达到较理想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