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的计算机化程度是衡量储层地质模型研究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借助于计算机的可视化、交互化技术所研制和开发的储层三维地质建模软件,虽然提高了储层地质建模的计算机化程度,但建模质量却过多地依赖于储层地质建模专家的水平,这不仅影响了软件的使用效力,也限制了建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本文针对地质建模的特点,提出了智能化思路与办法来代替专家在研究、处理等工作的部分智商与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领域的计算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复杂构造多断层油藏小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层对比工作在复杂构造、多断层油藏很容易出现分析失误,使油水井注采关系不清,区块完善程度不清,给地质研究、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西区的小层对比分析为例,采用常规油层对比的同时,结合构造位置、构造趋势及钻井地质录井资料等,进行了多井分析判断,及时发现断层。通过对1984年以来728口新井小层对比分析,特别是对14口钻遇断层井的分析,经三维地震资料验证,与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完善了油层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索小层对比定量分析方法与手段,弥补传统人工小层对比定性分析的不足,确保构造建模的正确性。将小层对比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研究,模拟人脑和创造性思维的对比过程,借助于数学方法,开展井间灰色关联分析,以关联度作为定量分析的标准,建立数学算子与地质解释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地实现井间定量化自动连层,还可以对人工小层划分结果进行定量化检测,识别异常小层划分。  相似文献   

4.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延912储层变异系数、级差、夹层频率及分层系数均较高,且...  相似文献   

5.
肖凤英 《科技信息》2010,(10):I0386-I0386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也是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重点抓好数据库的建设。切实改进信息自动化管理体制,引入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建产区是以平台+水平井的井工厂模式运营的,利用水平井开展页岩小层对比及其结构与构造建模,在目前还是一项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在解析页岩小层结构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小层分层模式和水平井测井多井三维可视化对比方法,依靠井震结合,实现了页岩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的三维建模,形成了井工厂模式下页岩气建产区小层结构与层面构造三维可视化表征新技术。成功完成了四川盆地W页岩气田某典型建产区6个页岩小层分层模式的建立、水平井多井可视化对比,以及页岩小层结构与7个小层层面构造模型的建立。在证实该技术实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还为研究区后期的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了构造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准已由原来的大体分层向小层沉积时间单元转变,针对密井网开发区前缘相储层标志层多、层多且薄和河道下切等特点,采用"标准层控制下,平面逐级闭合、剖面逐层逼近"对比方法和5项关键技术,即全区标准层控层系对比技术,局部参照层对比研究技术,岩性特征组合系列对比,平面逐级闭合对比以及标志层逼近控制对比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前缘相储层统层对比路线,完成了各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该方法解决了前缘相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加快车档系统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车辆异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以后,剩余油的预测及挖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地下油藏的研究精度和认识程度.对沉积微相进行单砂体级精细研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通过大庆油田杏十二区葡萄花油层组葡Ⅰ3(PⅠ3)小层6个重点沉积时间单元138口开发井的测井资料分析,将各井沉积时间单元细分至单砂体级并精细统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10.
对民航飞行签派员执照考试计算机化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进行了研究。该系统采用资源管理层、应用服务器层和表示层3层体系结构,网络通信采用TCP/IP网络协议,应用层通信协议采用自己定义的二进制数据包协议,程序设计采用Delphi语言,使用OOD。该系统框架包括考试管理子系统、考试服务器子系统、考生考试子系统和考生自测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深厚湖积层软基上建坝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务坪水库深厚湖积层软基加固处理的多途径分析研究,在离心模拟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现场生产性振冲桩验证和调整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深厚湖积层软基上建坝的技术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水库工程的建设.该工程竣工并下闸蓄水表明,其33m深的软基加固处理是成功的,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仪化地区土壤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并作了土壤现状评价。影响土壤元素含量是母质和土壤类型,土壤元素含量与土壤属性有关,上层土壤较下层土壤元素含量稍高。该区土壤及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较低,可作为背景值。植物及土壤有机氯含量均较国内外为低,植物含量的顺序是:自然植被>果树>青菜和麦苗;叶片>叶柄。该区土壤现状评价结果是,大部分地区是清洁及尚清洁区。  相似文献   

13.
以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为依据 ,以旋回地层学界面识别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为基础 ,对孤岛油田馆上段辅助标志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馆 1+2砂层组有两个辅助标志层。测井资料的充分利用和首选对比标志的研究是寻找并确定油田开发中后期河流相储层辅助标志层的两个重要环节。寻找并确定辅助标志层是河流相储层划分对比的关键 ,应当始终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深厚软基筑坝可行性——离心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心模拟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深厚软基采用碎石振冲置换后筑坝的变形性状,并通过不同置换量对比,得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当代先锋电影和底层的关系作逻辑和历史的梳理,对"先锋的底层转向"以及"先锋底层转向之后"、中国当代新生代电影"底层泛化"的外部语境、表现及其内在原因和规律等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力图通过建构"泛底层"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底层"悖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个滤波整形电路,以便从干扰记录中,尽可能干净地提取出中央台授时信号。然后用理论授时信号与实际得到的授时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求出中央台授时信号的准确的整点时刻。  相似文献   

18.
卟吩结构的理论方法和基组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考虑电子相关的MP2和2种DFT方法,在不同的基组下对卟吩结构全优化。结果表明,当使用MP2/3-21G方法时,仅考虑20个最外层占据轨道的电子相关,即可较好地描述卟吩的对称结构;而BPL/3-21G和B3LYP/3-21G方法也能正确描述其对称结构;其中后者更接近实验值,说明用同时考虑定域和非定域相关的B3LYP方法,比仅考虑定域相关的BPL方法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更大的基组对卟吩结构的描述并无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叫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碳酸盐结合态(C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X)的w与茶叶中总铅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形态铅w在所测剖面范围内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叫(REX):>w(OX)>硼(0M)>w(CA)>w(EXE);同一剖面内铅的分布特点为:w(EXE),w(OM),w(REX)为表层高于底层,w(CA)和w(OX)则是底层高于表层;各形态铅所占总铅的比例,随其在土壤剖面各层中w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EXE铅在各土壤层中所占比例最小,REX铅所占比例最大(除底层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茶叶中的铅叫与不同形态铅在土壤各层中的w均呈正相关,但关联度最大的是EXE铅,其次为OM铅,且以表层土壤中的铅对茶叶中铅的w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经济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利用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资源,使用泡沫板、蛭石两种人工基质无土栽培水芹、水蕹菜和多花黑麦草,研究其净化污水的效果。室内试验结果,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其叶长、株高、根长均有显著增长,且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NO3-N、TP、PO4-P等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通过应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将一些陆上植物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工程中,同时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此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