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工业废液生产酵母油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武治味精厂,黄鹤楼酒厂,武汉淀粉厂等3厂排放废液为培养料,培养了橙黄红酶母,热带假丝酵母,干酵母,啤酒酵母等4种酵母,并测定了其生长量及产酵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味精厂废液培养的酵母生长量明显高于酒厂废液对对照培养基B.酵母的油脂含量在4%-7%之间。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在麦芽汁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钙、亚硒酸钠、二氧化硒等多种硒化合物制备硒酵母的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同化各种无机硒化物为有机硒的利用度不同,其中亚硒酸钙作为硒源具有毒性小、利用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混菌种发酵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榨汁后的新鲜苹果为研究对象,以根霉、啤酒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了单菌种发酵果渣、不同组合的混菌种发酵果渣发酵后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并对比了不灭菌和灭菌发酵工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由于近年来人类在医疗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医疗导管等高新技术,导致念珠菌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白假丝酵母致病性的工作也日益增加,快速分离鉴定白假丝酵母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免疫、基因探针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分离鉴定白假丝酵母的方法.并对不同分离鉴定手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分别与3种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Pichia farinosa,Candida lipolitica)混合培养时对细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入的菌种中,当B.subtilis和酵母的细胞数量比为100:1时,啤酒酵母的存在使细菌蛋白酶活性提高1倍;粉状毕赤氏酵母的存在对细菌蛋白酶活性的提高有较小的作用(约25%);而解脂假丝酵母则无影响。当B.sub-tilis和酵母细胞的数量比为10:1时,3种酵母对细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假丝酵母Cu-12(Candida sp.Cu-12)经Cu^2 诱导产生的蛋白进行Sephadex G-100和纤维素DE-52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测定,获得的蛋白具有四个亚型,其主理化性质均与MT的定义相符,因此确定得到了假丝酵母的类金属硫蛋白,同时测定了该Cu—MT清除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遗传算法,对利用热带假丝酵母降解油脂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用50个实验样本完成了6种培养基成分、64个质量浓度水平的优化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优化培养基成分含量,取得更好的效果.按照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热带假丝酵母对油脂的降解率为95.4%,比优化前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8.
PH3.0的味精厂废液利于产朊假丝酵母积累胞内蛋白,胞周间蛋白,也利于热带假丝酵母积累间蛋白,PH3.5时热带假丝酵包内蛋白最高;在味精厂废液中补充1%(NH4)2SO4可促进产朊酵母产生胞内蛋白,而5%蛋白胨有助于胞周间蛋白的产生,1%(NMH4)2SO4,1%蛋白胨可促进热带假丝酵母产生胞内蛋白,对胞周间蛋白的产生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假丝酵母Candida sp.木糖发酵生产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供氧水平、培养基初始pH值、木糖质量浓度等条件对假丝酵母1779A木糖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0℃)、转速(150r/min)恒定的条件下,假丝酵母木糖发酵生产乙醇适宜在半好氧务件下进行,乙醇产生的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木糖质量浓度为60g/L,最大乙醇转化率为62.1%.假丝酵母木糖发酵生产乙醇存在葡萄糖效应,以葡萄糖与木糖的质量比3:1混合发酵生产乙醇时的产量比单独木糖发酵生产时的高57.6%.  相似文献   

10.
从工厂与研究单位送检的30株石油发酵酵母菌,经鉴定分别属于3个属6个种:其中7株为皱格假丝酵母(Candidarugosa),6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7株为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lipolytica),7株为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guiltiermondii),2株为脱蜡球拟酵母(Torulopsisdiporaffin),1株为皮状丝抱酵母(Tirchosporoncufaneun);其中27株属假丝酵母属,2株为球拟酵母属,1株为丝抱酵母属。  相似文献   

11.
硒酸酯多糖和亚硒酸钠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TT比色分析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比较研究了有机硒化物——硒酸酯多糖(Kappa-selenocarrageenan,KSC)和无机硒化物——亚硒酸钠(Na2SeO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KSC和Na2SeO3体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p<0.001);K562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群体(克隆形成细胞)对硒的抑制作用更敏感;KSC的抗白血病效应明显高于含同样硒量的Na2SeO3,KSC的作用约为Na2SeO3的5倍.本研究证明药理剂量的硒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机硒比无机硒具有更高的抗白血病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木糖培养基上分别研究7种已知存在于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微生物代谢抑制物(甲酸、乙酸、糠醛、苯甲醛、香草醛、愈创木酚、对羟基苯甲酸)对热带假丝酵母细胞生长及木糖醇发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试验中毒性最强的甲酸与香草醛、苯甲醛这3种代表性抑制物共存条件下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这些抑制物在低浓度条件下虽然对酵母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却能使木糖醇比生成速率略有提高.随着抑制物浓度的提高,它们最终均能完全抑制酵母细胞生长,使木糖醇发酵完全不能进行.对酵母细胞生长而言,甲酸与醛类抑制物之间存在毒性相互拮抗作用;对于木糖转化率和木糖醇比生成速率,甲酸和苯甲醛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所有考察指标,醛类化合物之间均无显著的拮抗作用,它们之间对酵母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将能够成功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巴斯德毕赤酵母培养至诱导期后,流加亚硒酸钠,同时设空白对照发酵液(不加入亚硒酸钠),通过对比相同菌株在两组培养基中表达的rHSA的含硒量,判断硒能否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蛋白质中。发酵液经热处理、超滤、离子交换和丙酮沉淀等步骤后,进行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原子吸收分析。结果表明,加硒发酵液样品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对照多23.2%,硒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0069,高于对照发酵液近35倍,初步证明无机硒可以被毕赤酵母同化,转化为硒代氨基酸,并形成硒代重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皿生化反应从四川麸醋曲药中分离出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利用18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最适生长pH值、酒精耐受性、碳源和氮源同化能力,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酯透明圈实验分离出的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亚种(Wicherhamomyces sp. Lzcq 2014)。该株酵母菌的最适合生长pH值为5.0~5.5,在酒精度为10%的情况下几乎不生长;对不同碳源同化能力强弱顺序依次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对不同氮源同化能力强弱顺序依次是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尿素。该酵母菌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其质量浓度为0.64079mg/L,且乙酸乙酯浓度远高于其他代谢产物。其他代谢产物分别为甲酸异戊酯、丙酸苯乙酯、苯乙醇,质量浓度分别为0.04136、0.03943、0.02300mg/L。  相似文献   

15.
以杨树木屑为原料,考察了固液比、酶添加量、pH和酶解时间对其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得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5 g/L的酶解液,将酶解液作为碳源替代传统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其他营养成分不变,发酵制备富硒酵母,重点研究了酵母菌在酶解液中的生长情况和富硒能力。结果表明,酵母在酶解液培养基中长势良好,5 L发酵罐发酵36 h后,每L发酵液酵母干重23.9 g,单位酵母硒含量超过3 500 μg/g。  相似文献   

16.
木本植物氨同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同化作用是植物将无机氮转化成有机氮的一个重要过程。笔者对木本植物的氨同化进程、氨同化作用的关键酶、氨同化作用的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几种木本植物氨同化关键酶的定位、生化特性、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氨同化作用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对提高木本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海藻硒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硒多糖对小鼠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均优于同剂量的无机硒和海藻多糖,证明海藻硒多糖发挥了硒和多糖的彼此协同作用,可作为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二塑性,菌丝体(M)和单细胞酵母(Y)形态差异很大,M是长管状多,细胞 相连,Y则是球形的单个细胞,内部结构上也体现了与其形态的相适应性,M菌丝顶端大的液泡为菌丝的延伸提供压力,但当顶端生长芽管时,大液泡会分裂成小液泡,部分小液泡进入芽管;菌丝顶端和侧面的泡囊,与其顶端生长和侧枝发生有关,单细胞酵母中,靠近母细胞和子细胞相连的部位,有些囊泡和颗粒物质,可能与细胞的新壁形成和分开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果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等简单糖类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最适碳源是果糖,对多糖、有机酸和甘露醇的利用较差;酵母粉、牛肉膏、玉米浆、蛋白胨和豆饼粉等有机氮源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氮源,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对尿素、铵盐和和硝酸盐利用较差,不能利用亚硝酸盐;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可以促进菌丝生长,但添加硫酸锌菌丝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