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磺酸树脂D-72催化环氧苯乙烷与乙醇的加成反应,合成了2-苯基-2-乙氧基乙醇.探索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适量催化剂下,温度50 ℃,时间4 h,环氧苯乙烷与乙醇体积比为1:2时,反应转化率达96.95 %,反应选择性达90.77 %.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光二聚反应在光电子材料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于光二聚反应的应用及研究机理的综合报道一直较少.本文从光二聚反应激发单线态及三线态反应机理,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反应模板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芳乙烯类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与性质,通过区域与立体选择性控制,得到立体区域选择性更高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种合成天然氮杂糖L-deoxygulojirimycin关键中间体及全保护L-gulono-1,5-lactam的方法.其关键反应之一为二碘化钐(SmI2)促进下对硅基保护的3-羟基戊二酰亚胺10的C-2位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不对称羟甲基化,区域选择性为80:20,立体选择性为93:7;另一关键反应为采用OsO4-NMO体系对18进行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单一,并通过NOE确定产物的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4.
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物系进行了苯乙烯氧化反应制得苯甲酸的研究.考察了物系种类、H2O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加入方式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酸-H2O2物系中,苯乙烯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在此物系中,随甲酸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苯乙烯的转化率升高,苯甲酸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加料顺序和酸的种类也影响苯乙烯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酸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甲酸-H2O2物系,采用先加入苯乙烯和甲酸再滴加H2O2的加料方式,过氧化氢38.4 mmol,苯乙烯6.4 mmol,甲酸38.4 mmo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100%,苯甲酸的选择性达到91.4%.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2-氨基-2-脱氧糖糖苷合成,阐述了其反应机理、条件及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膦酰基二硫代甲酸酯与1-乙酰氧基丁二烯的4种可能的杂Diels-Alder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在2个反应中,C—S键先于C—C键形成;而另外2个反应则基本是同步的协同反应.计算结果不仅正确预测了实验所发现的完全的区域选择性,而且表明这种选择性由动力学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两种锗硅烯(H2Ge=Si H2及Ph2Ge=Si Ph2)与H2O的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剖面,分析了加成反应中区域选择性的起源.计算结果表明,H2O的单聚体、二聚体及三聚体均可作为亲核试剂与锗硅烯发生加成反应.形成Si—O键和Ge—O键的反应均为复杂反应,且Si(Ge)—O键比Ge(Si)—H键优先形成.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由动力学因素决定.H2O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低于CH3OH.  相似文献   

8.
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o/CeO_2催化剂,考察了钴负载量和反应温度对其在富氢气氛中选择性催化氧化CO的反应性能,并与浸渍法制备的Co/CeO_2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XRD、SEM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富氢气氛下,甘氨酸燃烧法制备的Co/CeO_2催化剂,对C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低温反应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当钴金属氧化物负载量为30%时,在150~200℃,催化剂对CO的催化氧化率达到99%以上;并且在反应温度为150℃时,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的选择性达到100%.另外,通过用XRD、Raman和TPR对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在甘氨酸燃烧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o_3O_4具有较好的分散度,Co和Ce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恒电位电解C60,使其变为负二价离子,并与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进行反应,有选择性地合成C60(TBA)2盐,并用IR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铕-联吡啶的二元配合物Eu(bpy)2(NO3)3(H2O)2,用元素分析、红外及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用Nafion将Eu(bpy)2(NO3)3(H2O)2修饰于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讨论了介质、pH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推测了Eu(bpy)2(NO3)3(H2O)2电化学发光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没有共反应试剂存在的条件下,Eu(bpy)2(NO3)3(H2O)2在pH 8.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可以产生较强的电化学发光,其发光体可能为Eu*(bpy)2(NO3)3(H2O)2.  相似文献   

11.
乙酰丙酸乙酯与苯甲醛的反应是碱催化条件下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利用特殊的反应区域选择性可以合成不同结构的不饱和酮、羧酸或酮酸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量化计算方法(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从反应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结构、能量、电荷密度等方面对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所得反应区域选择性的规律,即反应的主产物1a收率最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12.
以苯选择性加氢制环己烯为模型反应,考察了Ru-Zn/ZrO_2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还原方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运用TEM、SEM、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液相还原制备的RuZn/ZrO_2-3催化剂在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中表现出高催化性能,当苯转化率为41%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了83.8%.TEM、SEM结果表明催化剂上Ru微晶呈高分散,有利于苯转化率的提高.BET比表面积25 m~2/g,RuZn/ZrO_2-3催化剂最可几孔径分布范围20~50 nm,有利于环己烯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有机钛试剂对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选择性。按化学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用机械混合法调制的 LiCl/TiO_2及 LiCl·TiO_2/Al_2O_3催化剂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 C_2收率等。同时,还详细地测定了温度、甲烷分压等各种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 LiCl 含量为20%(mol 此).在 T=750℃,P_(CH4)=0.2atm.P_(CH4):Po_2=3:2的条件下进行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时,用这两种催化剂,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85%,乙烯的收率分别达到27%和29%。  相似文献   

15.
Claisen-Schmidt反应是制备α,β-不饱和酮的重要方法,温和而高选择性的反应是一个有机化学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以L-脯氨酸为催化剂,以环己酮和苯甲醛的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为模型,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氨基酸、碱及反应溶剂进行了反应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L-脯氨酸/K_2CO_3能高选择性地催化合成α,β-不饱和酮,避免了双缩合产物.在20 mol%的脯氨酸和K_2CO_3参与下,以DMSO为反应溶剂,反应效果最佳,产率74%.同时,该催化体系下,环己酮与其他芳香醛也高效高选择性地实现缩合反应,产率74~93%.  相似文献   

16.
以SnCl2.2H2O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2-金刚烷酮得到相应的内酯,选择性高达100%,通过柱层析分离产物,并进行NMR表征.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简单探讨了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仲丁醇在Cu-ZnO-Cr2O3/SiO2催化剂上的脱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Cu-ZnO-Cr2Oa/S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借助XRD,TPD,TPR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反应和催化剂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氯代1-甲基-3-丁基咪唑([Bmim]Cl-AlCl3)离子液体室温催化下,多环芳烃蒽与2-氯丙烷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GC/MS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精细化工中间体2-异丙蒽;用GC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2-异丙蒽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AlCl3在[Bmim]Cl-AlCl3离子液体中的物质的量比为0.67, m([Bmim]Cl-AlCl3)∶ m(蒽)=8∶ 1,n(2-氯丙烷)∶ n(蒽)=1.5∶ 1,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4 h时,2-异丙蒽的收率和选择性最高,分别为69.2%和77.1%.[Bmim]Cl-AlCl3离子液体对环境无污染,且可循环使用.经萃取、重结晶等方法得到2-异丙蒽纯品,并通过GC,GC /MS,FTIR和1H NMR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19.
F~-和氟乙烷的气相反应(E_2和S_N 2反应)是用从头计算法来进行研究的。研究发现,E2反应由四个基本历程构成。这四步历程分别是:1.第一中间体的形成,2.净E2反应产生第二中间体 3.第二中间体的解离,4.产物的形成。在净E2反应中,C—H键和C—F键的断裂是同步的。 S_N 2反应有三个基本历程:1.第一中间体的形成,2.净 S_N 2反应产生第二中间体,3.第二中间体的解离。S_N 2反应的第一中间体不同于E2反应的第一中间体。通过对E2和S_N 2反应比较发现,在气相中更有利E2反应的进行。本文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E2和S_N 2在溶液中的反应历程。本文还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E1_C B历程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开放型本征构型的La_2O_3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有相当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在750℃、原料气空速6.O×10~4ml.g~(-1).h~(-1),CH_4:O_2:N_2=3.7:l.0:9.0(V/V)的反应条件下,氧接近全部转化,甲烷转化率达25.4%,C_2烃选择性为43.6%,添加碱土金属(Ca、Sr、Ba)氧化物或碳酸盐能显著地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在上述反应条件下,60mol%Ba-La_2O_3催化剂的C_2烃选择性达到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