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并以其为基础,研究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速率与碘的浓度无关。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C丙CH。由此验证了前人提出的反应机理是正确的,即丙酮先和氢离子生成烯醇,然后烯醇再和碘反应生成CH3COCH2I。前一步的反应非常慢,后一步的反应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因此整个反应的速率决定于丙酮和氢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测定实验进行了微型化改进 ,经过多次平行实验表明 ,测定结果与常规实验一致。本法节省试剂 ,减少污染 ,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物理仪器光栅光谱仪测量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太多的仪器设备,适合教学.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UMP2(full)方法,在6-31G^*水平上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在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而Cl原子甲烷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则无此现象。同时作者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在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作者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F原子和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Cl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O3反应竞争。  相似文献   

5.
环氧乙烷酸催化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李来才(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唐作华(四川大学化学系)环氧乙烷由于环内张力的作用,易与一些亲核试剂发生开环反应,因此成为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对环氧乙烷与一些亲核试剂反应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环氧...  相似文献   

6.
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典型动力学实验-丙酮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实验测试波长的选择、碘溶液的适宜浓度范围及所用酸和丙酮的最佳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FH2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IQCISD/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CFH2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活性很大,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也将很大.同时发现CFH2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8.
用量子化学从关计算UMP2(full)方法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和臭氧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与Cl原子一样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而F原子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F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与臭氧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 O3反应竞争,而CL原子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则无氢键生成现象,且在CL原子与臭氧和甲烷之间竞争反应时,CL原子与臭氧之间反应优先,同时我们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臭氧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能合理地解释大气中CL原子是损耗臭氧的主要化学物质,而活性更强的F原子为什么对臭氧损耗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NO与OH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用MP2方法,在6-311 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NO与OH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考虑零点能校正,同时采用QCISD(T)/6-311 G(d,p)方法得到了更为精确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IRC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过渡态的真实性.从对NO与OH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NO与OH自由基反应为双通道反应过程,分别为:NO OH→IM1→TS1→NO2 H,NO OH→IM1→TS2→IM2(HNO2).研究发现,通道NO OH→IM1→TS2→IM2(HNO2)是NO与OH自由基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其主要产物是HNO2.  相似文献   

10.
用量子化学ab intio方法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用QST2方法寻找到了过渡态,从理论上论证了次硫酸二对氯苄酯异构化反应机理,计算了反应活化能,得出了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The mechanism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singlet dimethyl 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second-order Moller-Plesset perturbation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harmonic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nd energy of stationary point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are calculated by MP2/6-31G and B3LYP/6-31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th b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1) would be the major reactive channel of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methyl methylene carbene and acetone, which proceeds in two steps: i) The two reactants form an energy-rich intermediate (INT1b), which is an exothermic reaction of 23.3 kJ/mol with no energy barrier. ii) The intermediate INT1b isomerizes to a three.membered ring product (P1) via transition state TS1b with energy barrier of 22.2 kJ/mol. The reaction rate of this reaction and its competitive reactions do greatly differ, with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view of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this reaction is suitable for occurring at 1 atm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800 K, in which the reaction will have not only the larger spontaneous tendency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 but also the faster reaction rate.  相似文献   

12.
采用PM3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ECI) ,通过逐点改变俘精酸酐分子开关化学键的键长 ,成功计算了呋喃取代的俘精酸酐分子开环体和闭环体沿基态、第一单重激发态和第一三重激发态互变的势能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俘精酸酐分子在基态时 ,由于势能面不能重叠而不能发生变色反应 ;在第一单重激发态 ,有利于发生开环反应 ;在第一三重激发态时 ,有利于发生闭环反应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or the dissociation mechanism of C4H4O+,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as follows:
(1)  Reaction (1) of C3H4 + formation and reaction (2) of CH2CO+ formation are both the processes involving three step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tep of the reactions are the same.
(2)  The first step of H-transfer of the two reactions are the rate determining step, whose UMP2//6-31G barrier is 280.5 kJ · mol−1,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大气环境中F与雷酸(HCNO)分子反应的机理.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G**优化的构型基础上,利用CCSD(T)/6-311++G**方法对各驻点的单点能量进行校正;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F与HCNO分子的反应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机制.其中,F加成到HCNO分子中O原子上消去OF基团的反应是主要反应通道,P1(HCN+OF)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丙烯腈的水解反应,设计了2条水解途径,并在B3lyp/6-3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的几何构型.途径A的第1步是水分子先进攻丙烯腈的C≡C中的C原子,同时H转移到CC的另一个C原子上,在第2步中,另一个水分子进攻C≡N中的C原子,H原子转移到N上.经历一个扭转过渡态后,在第4步中,与N原子邻近的羟基上的H原子转移到N原子上,形成最终的产物酰胺.其中第1步的能垒最高,为52 kcal/mol,故为途径A的速度控制步骤.途径B的第1步是水分子先进攻C≡N,然后第2个水分子进攻CC,后面的过程与途径A类似.该途径也是第1步的能垒最高47 kcal/mol,故为途径B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途径B比途径A更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量子化学理论角度探讨了甲醛在有水条件与无水条件下的臭氧氧化机理.主要应用密度泛函中的MPW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以及产物的结构,并计算了各个化合物的振动频率.通过内禀反应坐标的计算确认了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为了得到准确的能量信息,用HL方法进一步精确计算了反应路径上所有结构的能量.结果发现,在有水条件下甲醛与臭氧反应活化能更高,对反应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氟代次甲基自由基(CF)与O3在二重态势能面上的微观反应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该反应进行了详细理论研究。通过全参数优化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的几何构型,得到相应能量及频率值,并采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方法在同一水平上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CF与O3反应有以下5种产物通道:P1(FCO+O2)、P2(FCO2+O)、P3(CO2+O+F)、P4(CO2+FO)和P5(CO+O2+F)。通过对反应路径上各驻点的能量分析得出P1(FCO+O2)为主要通道,其余均为次要通道,其产率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8.
氧硫化碳(OCS)是大气中含量丰富的含硫气体,也是唯一一种能通过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含硫物种. 采用高水平分子轨道理论方法研究了OCS与CN自由基在2A′势能面上的反应机理. 在B3LYP/6-31G(2df)水平下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的构型参数,并进行了振动频率分析. 单点能计算采用QCISD(T)/-311+G(3df)理论水平. 在QCISD(T)/6-311+G(3df)//B3LYP/6-31G(2df)水平下构筑了反应的势能剖面. 计算结果表明:在通常的大气条件下,NCS和CO是主要反应产物. 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CNS和CO的反应通道可能变成竞争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头算方法,对多通道反应体系Cl CH2ICl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MP2/3-21G(d,p)水平下,优化了反应物、络合物、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并对得到的平衡几何构型进行了简谐振动频率分析.在相同水平下,以过渡态为出发点,通过内禀反应坐标理论计算了反应的最小能量路径.并且在QCISD(T)/MIDIX高水平下进行了单点能量校正.结果表明:反应存在6条可行的反应通道,其中生成ICl和CH2Cl的通道为主反应通道,其他反应通道为次要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