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西方视野中较有代表性的三者——新闻媒体、电影以及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主体对中国形象的描述与看法,来观察中国形象在西方眼中的改变,进而探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并非一种普通的阅读理论和文学史理论,而是在审美现代性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美学理论。它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吸收文学经验,又从康德、席勒、韦伯和马尔库塞等人的手中接过美学批判的旗帜,将其转化为文学接受的命题。无论是对社会秩序的批判,对审美感性的培养,还是对释义多样性的宽容,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动机。只有将其放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阐释,才能正确理解其理论蕴含,评价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16~19日,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4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接受论文50余篇,就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前沿性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变形男性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他们或是以无知者或是以觉醒者的姿态出现,但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怯懦麻木甚至心理变态,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变形母题作品为例,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男性形象,并借此来反观现代社会,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7.
选择现代彝族研究的起点、转型、现代彝族研究与现代学术的渊源关系等问题,在较为广阔的现代学术背景下,透视彝族研究的发展和演变,强调的是尽管人们对这门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研究水平与其学术价值远不相称,尤其是过去关于彝族研究的历史叙述,在其叙事深处或隐或显地潜藏着某种意识形态结构,一直受宏大学术史叙述背景的影响,但现代彝族研究丰富复杂的学术蕴藏决定了它非同一般的学术价值,这也是我们要对其学术史进行梳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在论述西方现代派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成就与局限的基础上,郑重就西方现代派学对中国新时期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发展脉络是海外中国文化史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在总体研究与总体视野上仍处于研究空白状况,其原因在于海外中国文化产业史研究本身是不同学科之下相关研究所呈现的结果,其问题在于趋于碎片化与缺乏总体化。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一要及时让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研究回归到本土研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以唯物史观统率研究大局。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对于西方现代陶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言中国的现代陶艺还很年轻,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陶艺都被国人归到工艺美术范畴,人们习惯去关注陶艺的技巧及继承下来的审美模式,很少与现代艺术挂钩。实际则不然,自"八五"艺术新潮运动以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在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上都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本文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简要分析中国现代陶艺产生的背景,以及我们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实验技术、生产技术等层面,其传播主体、方式、途径、载体和效应上有不同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等效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健 《科技信息》2009,(9):340-340
本文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典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散文小品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是受 Essay影响的结果。闲谈式小品和以叙事为主的杂记 ,是 2 0年代散文小品的主要形式。 30年代散文小品的结构、语言和意境创造 ,都发生了新变 ,杂记作品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品格和体式特征。以抒情的笔调叙事 ,以叙事的方式抒情 ,是 4 0年代大后方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4 0年代延安的散文也朝“叙事”倾斜 ,叙事性散记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学是指1923—1949年间中国现代坛上存在的一种巨大学现象。它在这26年里经历了“革命学”、“左翼学”、“工农兵学”三个阶段,完成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流贯其问的是服务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功能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强调诗歌语言的自身特性出发,纪弦等现代诗社诗人反对诗的语言音乐化,主张“诗”与“歌”的完全分离。首先是字词的口语化的提倡和运用,其次是音步的非规范化提倡和运用,再次是无分行音步的提倡和运用。从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看,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纯诗话语的接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既与他们接受纯诗话语的现实背景有关,又与中西语言的基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传播研究呈现多元化局面,但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却有待发现。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可借鉴研究成果的同时,从我国目前价值观国际传播研究薄弱缺失环节着手,对今后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进行探讨,指出需站在"世界交往"体系下思考这一话题,建议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以提供开阔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9.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编辑传播的核心要求.《编辑创新与现代传播》对这一命题做了四个方面的重要诠释:创新思维乃基础、创新能力为根本、理论创新应先行、实践创新是目的,从而以创新为理论圆点,构建了现代编辑主体的自我超越与发展之途,为编辑主体行为实践提供了具有活性的生命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