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2.
对柏拉图的空间正义学说作深入分析与论证,展现柏拉图对正义的思考,不同于现代人对正义思考的缘由,揭示现代政治哲学正义学说的缺陷,从而警示当代人防止陷入现代性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在其所著的《理想国》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宗教、道德等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他在第八卷关于《理想国》的四种制度的对话中,反映出的主张绝对民主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但其中一些积极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他的整个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的基础。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社会是由统治者、武士和农夫工匠三个阶层组成的。正义就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和谐一致,是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僭越的秩序;正义是个人和整个社会实现和谐、一致、完善的共同美德。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理想国》逻辑所占地位的逐步下降和诗及神话地位的上升以及由此带来的上升的有限性进行分析,从构思角度探讨了这一有限上升的意义,进而挖掘《理想国》隐含着的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人类联系密切,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的大师,孔子和柏拉图分别在各自哲学观的基础上对音乐做出了阐释。他们的音乐观既有不同点,也有相通处。对二人的音乐观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其音乐思想的理解,并且从中认识中西方文艺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对虚假判断的存在做了大量考察,结论是虚假判断不存在。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一篇目的是讨论"知识是什么"的对话要被影响转换话题,从而使对话的参与者对怎么会存在虚假判断困惑不解?这部分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题外话,还是提出了重大的哲学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是接着柏拉图对友爱问题的讨论而产生的,柏拉图在《李思篇》中对友爱问题讨论的结果就是,友爱不能在好人之间产生,不能在坏人之间产生,好人与不好不坏的人之间也无法维系住友爱。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在所有人中间都存在友爱,不管是所谓的好人、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人。他讨论的前提是善有绝对的善和相对于人自身的善,友爱是人能够获得的品质和善,亚里士多德把友爱看成是一种确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柏拉图《国家篇》为例 ,介绍了柏拉图的社会理想及其建构原则 ,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社会理想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第五卷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妇女儿童观,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柏拉图反对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最优结合和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儿童要有专门人员抚养,过集体生活。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妇女儿童观的时代进步性,也包含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专门讲到了洞穴理论。笔者认为洞穴理论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认清世界的真相,找到生命的光。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洞穴理论的蕴涵、束缚我们生活在洞穴中的枷锁和如何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人们在当今社会能更好地理解洞穴之喻,更好地把握善这一核心,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  相似文献   

15.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6.
人之为人、审美之为审美、美学之为美学曾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在20世纪,这个神话已经破灭,并开始了人性自觉、审美自觉与美学自觉.这意味着美学的生命论的转向.美学开始了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且从对于主客关系的关注转向了对于超主客关系的关注,从知识论的美学转向了智慧型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雪人》讲述的是一个雪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火炉的故事。在19世纪,“柏拉图哲学”曾风靡一时,安徒生的爱情观就深深地打上了被伏尔泰称为“形而上学爱情”的柏拉图思想的烙印。这个故事便可清晰地折射出安徒生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那就是精神至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由于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安徒生始终无法在精神恋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正缘于此,他终生未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祝勇一直是“新散文”运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一个人的排行榜》(散文卷)这本书中,祝勇对传统散文“托物言志、主题先行”等诸多陈规提出了大胆质疑和决绝批评,目的在于倡导“个体性、真诚性和主题多重性”的新散文观。  相似文献   

19.
以批判的态度解读了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中非裔美国黑人男性“奶人”自我意识的博弈,探讨了奶人从迷失自我到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回归民族的成长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白人男性霸权文化冲击下的女性被奴役和扭曲的深层根源以及莫里森对回归黑人文化身份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学界对老舍创作中的异国影响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老舍作品中的另一异国因素:异国人形象的塑造仍关注不多。而作为一位旅居英国近五年并在英国生活期间走上文坛的作家,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就很值得关注。从老舍的整个创作背景看,老舍是以一种通过他者反观自我的文化思路来塑造英国人形象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文字中他笔下的英国人形象是有所变化的。可以说,这种异国形象的塑造不仅折射出自我与他者的现实关系,也反映了作家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