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景观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建构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方式,其中雕塑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具有代表性,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构要素.雕塑景观与传播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解读雕塑景观在城市中的建构是一种新思路.它打破了传统景观学以往仅着眼于功能或者形式的研究,从跨学科的视角用传播学的理论——传播过程的五要素、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和“使用与满足”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等解析雕塑景观的建构,从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重新审视了雕塑景观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者圆桌     
《世界博览》2010,(6):3-3
上世纪60年代,传播学界的“鬼才”麦克卢汉曾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他认为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变革真正起作用的力量不是媒介所传递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当我读到上期((Google共和国》时,这句话不禁又闪烁在我的脑海,并让我再次感慨大师穿透时空的睿智。的确,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价值认同,在现实社会中又叠加出另一个社会空间——“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城市交流日益频繁,凸显了城市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在翻译传播学视角下,通过分析我国部分城市外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城市外宣翻译的原则和动态策略。就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而言,城市外宣翻译在语言层面以目标语受众理解为主,在文化层面以原语特色阐释为主兼顾受众的接受度;在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城市外宣翻译应改革传统理念,拓宽媒介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传播途径;深挖城市外宣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水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城市大园林”的概念,分析了园林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论述了园林化城市空间的建构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4):F0002-F0002,F0003
浙江万里学院传播学是校级重点学科、校级优先发展学科。该学科以“媒介传播与传媒产业研究”、“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艺术传播与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积淀,该学科已逐步形成较鲜明的特色:一是学科跨度广,包容性强,涵盖新闻学、广告学、出版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是研究成果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吸纳与融合国外媒介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媒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文化问题”,其影响力几乎已经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与诗学事实上的传播学转向,使“主体论文艺学”渐次式微,也使“诗学重构”必然成为媒介时代的诗学策略。随着文化研究的崛起与“泛文学时代”的来临,现代传媒的操纵作用愈益彰显,文学的媒介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工具论文艺学”必然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媒介诗学”,是当代诗学突围困境的一种有价值的尝试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壮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的刘三姐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壮民族的文化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分不开的。刘三姐山歌文化现象的深层底蕴其实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她的形成与流传过程就是壮族独特的“他者文化空间”、“身体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认同空间”、审关及其他空间的建构和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的结点,是城市居民活动的载体,是容括城市历史文脉、文化艺术的物质环境空间。笔者从物质环境建构的角度,对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可达性、舒适空间营造、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设计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城市广场的建设与设计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紧密相关,它还与城市赋予个人何种创造环境有关。借助移动媒介,个人建立"个性化空间"的能力增强,由此构成的城市空间也变得更加开放、流动,从而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基础上,梳理城市、空间与媒介的关系,解释个体使用移动媒介对城市空间社会生产的影响以及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媒介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的和谐互动,进而达成对创意产业的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画报》以“新生活的引领者”自居,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对“新生活”这一概念的把握与理解,并使之建构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引导。文章从最能反映杂志核心意义的专题报道入手,分析《城市画报》对作为“新生活”的都市生活文化的建构,并由此探讨“新生活”理念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12.
孙颖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5):121-128
 城市空间秩序是人类社会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生态城市的建构。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从目标认同、人口聚集、生产力发展、交易推动、统一和谐及制度约束等方面,对理想状态下城市空间秩序的本质、生成前提、动因、演化规律及运行保障进行了全面探究,归纳出城市空间秩序是由自然生态、形态功能、人文伦理等3个层面构成,任何空间制度的制定都必须遵从公平公正、利益均衡和空间效益三大原则,有利于当代生态城市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涌动,发掘民族“文化岩层”的热潮就持续兴盛。从乡土民间到伤痕怀旧,社会的迅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城市”新型概念与“回望”原生情感的诞生,“城市书写”逐渐被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推上文学舞台。其中,哈尔滨凭借其城市历史的独特性,加之迟子建独有的城市体验,对“冰城书写”形成了双层制约,使得该文学建构更好地契合了城市本身的生活形态与历史变迁。借由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进行横纵双向建构,通过对印象哈尔滨的本真溯源,以全新思维构架出“对抗与重构”的隐含模式,囊括了哈尔滨文化、艺术、建筑、血脉、信仰、情感等多方面在内的新旧交替与内外变化。“抗衡与变容”无疑是对迟子建的哈尔滨书写中“城市反响”与“城市动荡”的集中概括,在自身发展与外国入侵的历史大背景下,透过新象旧貌的对抗与融合,体感在冰城之间集糅美爱、丑恶及罪罚的人性百态与柔情坚城的人城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体话语深度影响着这个世界,构建着我们的认知,也构建着我们生活的方式与走向。融媒体语境下建构城市地标式文化符号,可选择那些具有独特城市意味的具有强烈识别度的景观形象,也可通过融媒体对城市精彩故事的符号化讲述,深化、升华并呈现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蕴。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门户网站、自媒体等媒体融合的优势,打通“文化+科技+传播”的有效路径,以媒体融合拓展城市符号效能,建构起融媒体受众对一座城市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成就既具有深厚传统又具有现代魅力的城市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特色是一个城市最魅力、最精彩的概括[1].北碚老城区空间特色要素是由有形的自然要素和物化的人文要素所构成,这些构成要素按照“空间句法”认知原理可分为“特色词汇”、“特色语句”、“特色段落”和“特色的章”这样逐级递升的一组符号信息,并依据“特色的法”来组织和建构.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技术的兴起和渗透,不仅给赋权理论带来新的研究热潮和拓展空间,也让媒介赋权理论在具体研究中获得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和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权力关系是变动的,“为弱者的传播”随时可能转变为“弱者的传播”,“弱者”自身的属性在传播和赋权的过程中受到关注,赋权的基础、对象、路径也处于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新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以2020年高考前夕在网络上迅速升温发酵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陈春秀事件”为案例,试图对新媒介生态下媒介赋权的实际生成路径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媒介赋权在具体社会事件中的在场,为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和权力部门的监管与引导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孕育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今天的学者们普遍承认,战争期间对宣传的研究与实践催生了传播学。资料显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传播学先驱们普遍参与了当时的宣传战、心理战和情报战。“二战”结束后,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播学先驱们在战略情报、颠覆渗透与外交政策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城市基因改造论”和“畅通城市新模式”。目前城市“有机体”中存在着致病基因——“空间错位”,正是这一致病基因,导致产生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十大问题:城市占地多、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重、停车难、治安差、不宜居,以及交通事故多、交通投资巨大等。城市交通问题应该从“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经济-社会” 四个层次综合研究,“跳出交通看交通”,铲除“空间错位”这个基因,才能一揽子解决城市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别构筑车与人的空间,将一个混乱的城市空间变为两个自由空间,从而构建“畅通城市新模式”,既可实现《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寻找新的街道系统以适应汽车交通特性[1],又可实现建设“以人为本”节约宜人型城市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