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38-41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相似文献   

2.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3.
“给我”加动词,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意义:“为我”、“替我”;表示说话人意志,加强命令语气。其中,后一个意义上的“给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已虚化为语气副词;它只能在祈使句中出现。从句法、语义、功能的角度对后一个意义上的“给我”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差点儿”所包含的不同语义语法关系的研究甚热,文章从构式语法角度进行探讨。不同于Gold—berg所关注的语义构式,“差点儿”为语用构式,涉及说话人的主观性。该构式依不同的参与动词,可形成三个有理据性连接的构式承继句群。对此构式的读解除须了解构式义外,还必须参考常识和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依说话人的视角或立场不同,可对参与构式句的否定词“没”作羡余或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把+O+VR+L"构式中,"把"隐去的难易程度与其后宾语的生命度、控制度密切相关;受语体的影响,"把"后宾语以短小语块为主;动介式VR与动趋式VR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有差异的;处所格L在构式中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其隐现的情况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7.
“非x不可”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颇具特色的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式不断固化,拥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非x不可”结构实质上是一个表达未然事件的构式。  相似文献   

8.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10.
"论"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表单位或类别的介词,为"依据、依照"义,由"评议、衡量"义发展而来,其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质变因素为构式、N1和V2的次类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构式有+VP是普通话中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目前对其所作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句法、语用领域,而从认知视野对它进行的研究分析为之甚少。从认知的维度出发,构式有+VP的生成与识解可以在象似性理论的框架下得到很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经验基础为前提的认知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华 《科技信息》2011,(32):I0095-I0095,I0097
本论文主要调查汉语动词“给”和日语动词“与ぇゐ”的意思,然后汇总“中日对译汇编”中的实例,分析“给”和“与ぇゐ”的对应关系,让大家明白它们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致使句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其结构复杂,形式多变.文章采用构式语法理论,从认知识解的四个维度,即“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对致使句下属特类“V得”构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V得”构式符合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6.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新兴的X控结构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具有很强的能产性。本文从构式的角度,详细分析X控构式的构式语义、结构特征以及该构式与其组成成分的互动关系,结合语用学相关知识分析了其表达效果并预测该构式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被XX构式肇始于社会热点事件,它既与语言中旧有的被字句有着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自身又具有显著的独立性,而且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特定的表达需要。我们可以预见,被XX构式终将由一种流行语模式演变为语言常态,并最终确立其作为语言系统新成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进入相同"给"字句的不同动词,存在显著的关联强度差异。被X+V+给+Y+Z、X+V+Z+给+Y和X+给+Y+V+Z吸引程度最高的分别是激活赠与场景的动词"送"、通讯场景的动词"写"和呈现场景的动词"带来"。这些被显著吸引的动词是"给"字句语义的最佳"预测因子"。进入不同"给"字句的相同动词在使用倾向上存在很大差异,对特定"给"字句可以产生显著的关联差异或使用偏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了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发现英汉语中"名词+名词"构式的语义关系大致都可以分为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四类,但各种类型所占频率有很大不同;英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名词+名词"构式;英文在句子层面上更重形合,但在短语层面也会出现不少意合构式,接近中文意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