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位于北纬30°23′~31°37′,东经120°50′~121°45′。西北邻江苏省,西南邻浙江省。土地面积约6000 km~2。根据上海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不同植被类型组合和植物区系成分,将上海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地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个植被区,12个植被片。  相似文献   

2.
贵州植被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被区划是地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论在学科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植被区划是植被地理规律性的总结,一个地区的植被区划,就是该地区现有全部地植物学资料的概括性成果。进行植被区划,无疑地将促进地植物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同时,通过植被区划,对不同地域的植被分布规律、植被特征、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的演替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对比,将为农、林、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对贵州省的植被区划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错误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贵阳市的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贵阳市的植被进行了区划.将全市划分为七个植被区,对各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造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位于北纬30°23′~31°37′,东经120°50′~121°45′。西北邻江苏省,西南邻浙江省。土地面积约6000km~2。根据上海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不同植被类型组合和植物区系成分,将上海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地带,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个植被区,12个植被片。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植被区划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区划的目的,在于把各地区的不同植被,结合形成该地区植被类型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地理位置等,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特别是为农、林、牧的综合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省东南濒海,受台湾海峡暖流和季风影响很大,境内地形起伏,形成许多中、小地形和中、小气候,表现出植被分布上的差异。因此植被区划在理论上不仅反映了现状植被类型的形式、分布与环境的矛盾统一,而且反映了复原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被植区划是自然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之一。因此在研究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时,必须研究植被区划,目的在为广义的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农林牧付渔的生产规划,土地合理利用以及植被资源的利用改造等提供科学依据。自1960年开始,我们即对本省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的普查与研究工作,现根据历  相似文献   

7.
根据植被的主要类型与分布,结合植物区系和栽培植物的特点,将陕西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地带7个植被区,并对各区主要特征及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整个地球表面所复盖的植被、是由许多个植被区域个体共同组成的复杂的镶嵌体系。植被分异为许多个区域个体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植被区划就是建立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于植被区划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一向都是植被科学的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作为农业区划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植被区划的研究工作在全国许多地方都  相似文献   

9.
根据植被的主要类型与分布,结合植物区系和栽培植物的特点,将陕西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地带7个植被区.并对各区主要特征及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据福建中亚热带的南平等12个县市的常绿阔叶林和福建海岸带的厦门海沧等8个地区的灌草丛调查数据,分别作其壳斗科树种间和灌木属间的关联分析,所分划的地区组合都和相应采用地区间该树种重要值或灌木地理成分两相似性指数所作的地区聚类分析结果相类似,也和福建植被区划的地区划分基本吻合,表明关联分析法对植被区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FVC),以沁水县为例,引入"源-汇"理论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评估植被状况并进行区域划分,依据区划结果提出具体管控措施。同时构建像元趋势外推模型,以2016年FVC为参照验证模型精度并对研究区未来植被覆盖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遥感数据反演结果差异较小,均方根误差(RMSE)0.098,相关系数(R2)0.804,说明像元趋势外推模型在FVC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沁水县2016年后植被状况以稳定和改善为主,在外界干扰因素稳定的情况下将达到稳定状态。研究将植被状况的静态格局、生态过程及动态趋势有机联合起来并制定合理的分区管控措施,为植被的有效保护及区域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蚊类地理区划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兰洲(Feng)等对我国蚁类的地理分布作了许多研究。袁惠康等认为湖北在我国蚊类分布区划上是旧北区与东洋区典型交界区域。马世骏认为湖北大部地区划于旧北区的范畴,仅南部划入东洋区。作者近年来对湖北蚁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供有关动物地理区划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被是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植被必然也有所差别。按着植被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异规律,对植被加以分区,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植被资源,调整和改造自然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科学资料。植被区划也是制定各地区农林牧副各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植被区划是我们在参加“中国植被和植被图”辽宁部分的调查、编写和绘图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区划中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区啮齿动物分布及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地区已发现啮齿动物4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24种,占49.0%;古北界种类17种,占34.7%;广布两界的种类8种,占16.3%.与贵州、湖南、江西和河南地区的啮齿动物区系比较,认为湖北地区啮齿动物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15.
湖北土地利用区划与可持续利用区域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13个资源环境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等3类区域;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当前湖北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与土地污染较严重、产出不太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结构太偏重种植业、耕地逐年减少等等,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从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一个大型复合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其关键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聚类分析在植被生态学方面的应用入手,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聚合策略。讨论了该聚合策略的设计思想,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并比较了新策略与原有策略的优缺点。另外,本文首次将聚类分析应用于植被区划研究,探索了一条较为实用的植被定量区划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区划的原则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宁夏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和矿产资源区划方案,并就各分区的主要特点和开发利用方向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区划     
科技区划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学说.科技区划分专业科技区划和综合科技区划,二者有着不同的区划原则.本文提出三种主要的科技区划方法及科技区划的一般步骤,依据科技区划的理论、原则,按照所提供的区划方法、步骤,在深入分析我国科技地域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我国划分成七大科技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宝鸡市地质构造特征与历史地震的时空变化及李玉龙的地震带的划分标准,将宝鸡市划分为两个危害性地震地区;(1)陇县-千阳-宝鸡市区;(2)岐山,扶风,眉县交界地区与一个相对稳定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