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历史人物的曾国藩,长期以来或褒或贬,互相对立的评价中有时都不免某种简单化和肤浅。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在对曾国藩的刻画中,打破了那种评价上的两极思维模式,在封建末世的背景上,从解剖封建文化的视角切入,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远非简单褒贬的、十分真实的、极富悲剧性的曾国藩,既富有历史认识价值,也不乏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曾国藩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其“人才”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重人、量人、用人、举人、育人、知人(相人)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曾国藩人才的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的生命观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加上其仕宦经历与家人亲友际遇,使得曾国藩看淡个体生死,超越世俗物质享受,专注精神追求,追求家族功业长盛不衰和立德立言三不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曾国藩外交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羁縻驭夷”,指出曾国藩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曾国藩一生政治军事生涯中,其“人才”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重人、量人、用人、举人、育人、知人(相人)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曾国藩人才的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曾国藩《讨粤匪檄》张强1852年,官至兵部侍郎的曾国藩因丧母回原籍湖南湘乡,闻得太平军人湘警报,便到长沙省城先办团练,后练湘军,从此步步高升,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刽子手"、"中兴第一名臣"。《讨粤匪檄》是曾国藩在湘军练成后,出发征讨太平军之际颁布...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智囊团 曾国藩出身农家,资质并非上佳,但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太平天国,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其后更是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等领域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对其更是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8.
在曾国藩的家训思想中,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居于重要的地位.孝悌乃家和之方,勤俭乃兴家之本,谦敬乃交接之要,知足乃自保之术这四个万面是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它对于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有其独到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自成体系,颇具特色。从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和渊源来剖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援引“经济”入“义理、考据、辞章”之中,使桐城派所恪守的道统有了现实的内容。曾国藩又不废“藻丽”之语,相反,他很重视文学语言的优美流丽。为医治语言的枯涩,他提倡从辞赋中汲取养料,骈散并用。  相似文献   

11.
朱浩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3):108-110
对曾国藩致仕思想的产生成因进行了探讨。曾国藩在功名鼎盛之时,表现出看淡仕途的姿态,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险恶,另一方面曾国藩具有强烈道德感,怀有道德救赎的精神,这两方面是他渴望致仕的重要作用力,但因为事态变化万千而最终未能如其所愿。  相似文献   

12.
阐述曾国藩广收、慎用、勤教、严绳的人才思想。指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即招聘、甄选、培训和绩效考评中的要求存在许多契合点,对中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作者在曾国藩传后论日:“国藩事功本于学问”,而我以为,曾氏学问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为史学,且造诣颇深。近出《曾国藩全集》共三十卷约1500多万字的作品,大多关乎史学;而其中所写150多篇序、跋、记、神道碑铭、事状、家传、墓表、墓志铭等又多为人物传记。他有时用“前史官”的名义,这是因为他在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得派国史馆协修官”[1]。他所作300多首各种体裁的诗和大量的奏槁、批读,多为纪实,极具史料价值。在他的日记、家信与读书录中,又时见对史籍之评论。从曾国藩关乎史学的文字中,不仅反映了他“慎褒…  相似文献   

14.
广西图书馆藏曾国藩至胡林翼书信一通,湖湘文库《曾国藩全集》已收录。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广西图书馆所藏信札为曾国藩至胡林翼书信一通的上半部。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政治,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思想,一秉至诚访求人才,崇尚诚朴“转移”人才,勤教严绳培养人才,慎择务实使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能赢得镇压太平天国的最后胜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善于协调与同僚的关系。但由于政治思想和集团利益不同,也存在一些与曾国藩有矛盾且对峙的官员,曾国藩采取多种手段,妥善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清代"同治中兴"名臣,史学家常把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并列加以研究。此三人出身略有不同,资历却也差不多,都有入阁拜相、大学士、钦差大臣、总督等经历,都有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清王朝的鹰犬等骂名。也有人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拓荒者。在他主持洋务活动的十年里,洋务活动不仅初具规模,而且在设厂制造、培养人才、创建水师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纲领,为后来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指导方针。本文就曾国藩办洋务的民族意识谈点粗浅看法,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是近代封建地主阶级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一生治军为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他知人善任,重视人才。他认为,在人才的选拔标准上要注重德才兼备,二者缺一不可,并将“德”放在第一位;在人才的培养方法上,他主张不拘资地以选用人才,力争做到人尽其才、适其所用。此外,曾国藩还将人的才能分为三等,指出勤习不已乃是根本的成才之道。对于曾国落的人才思想,我们应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合理因素,以更好地为当前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