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2.
周永宏 《科学通报》1997,42(1):61-64
地球瞬时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或历元平极的运动,简称极移.极移的主要特征是周年极移和Chandler极移.80年代以来,随着资料积累和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局限于周年和Chandler极移的研究扩展到对亚季节性、年际乃至几十年时间尺度极移的探讨.北大西洋涛动是英国气象学家Walker确定的全球三大气象涛动之一,其基本特征为:副热带反气旋带至冰岛附近副极区近南北方向、年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压振荡.根据固体地球-海洋-大气系统的总角动量守恒定律,大气、海洋的运动和质量再分布必然伴随着地球自转的变化.所以,本文将研究北大西洋涛动对年际时间尺度上地极运动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系行星和卫星上的天球坐标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宜 《自然杂志》2008,30(4):227-231
行星的自转和绕太阳公转是建立天球坐标系的事实依据。定义行星的天北极位于黄道平面以北;东南西北方向按顺时针排序。行星上的昼夜周期是太阳的周日与周年两种视运动叠加的结果。给出了在太阳系行星和卫星的天球上,恒星和太阳的视运动、昼夜周期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描述了天王星和月球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16世纪上半期,黄道周为了解释岁差现象而提出了一种地球围绕宇宙中心“公转”的理论,而当传教士在《崇祯历书》中以批判的口气介绍了哥白尼地球自转说后,他一度又接受并宣传过这一学说,成为中国少有的准哥白尼学说的倡导者.他的地动说提示我们,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接受日心地动说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1974年和1975年,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曾两度飞过水星。然而,由于水星每环绕太阳公转两圈就要自转三圈,“水手10号”两次看见的都是水星的同一面。另一方面,从地球上也很难看见水星,这是因为水星离太阳实在大近。实际上,过去30年中,科学家一直都只对“水手10号”所看见的水星那一面有所了解,而对水星的另一面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7.
袁力  谢启光  徐小冬 《自然杂志》2019,41(3):168-173
浩瀚宇宙中,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的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四季更迭,风物长新。正因如此,地球生命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水分(湿度)、食物(营养)等环境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生物体只有适应环境节律性变化带来的生存压力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所有的环境适应性中,生物体对光周期的适应最为重要。处于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生物,在一年之中感受到光强、光质和光照长度的节律性变化,会在最适的时间选择适宜的环境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钟调控机制,可以帮助生物体整合并预测内外环境信号近24小时节律性变化,进而通过调控机体生理生化和新陈代谢过程提高环境适应性。生物学家一直关注生物钟与光周期现象,相关领域已有许多重要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钟参与调控动植物的光周期响应。  相似文献   

8.
万籁 《科学通报》1965,10(5):435-435
一地球自转的速度有三种不均匀变化:长期变慢,不规则变化和周年变化,所以根据地球自转而测定的世界时是不均匀的,秒长是变化的;它不适于作为天文历表中时间引数和三个物理量之一的时间单位。比较合适的单位是以特定历元的回归年长度为基础,即基于地球公转的时间测量,这种均匀时间系统称为历书时。历书时虽然定义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上,但实际测定历书时是观测月球,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历书时(ET)和世界时(UT)之差,即△T_0=ET-UT。月球定位观测确定△T_0的方法有月掩星,月  相似文献   

9.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10.
宇宙万物都在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有自旋,进动和公转,它一面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一面自转,一面又随银河系在宇宙空间中旋转,所有天体和天体系统都在旋转,天体的旋转是怎样开始的,又怎样演化?旋转到底在天体演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有时会问:“太阳公公到哪里去了呢?”父母们则会说:“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其实,太阳是个不会休息的大火球,一直不知疲倦地燃烧着自己,向太空中散发出光和热.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不同的区域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即使在白天,由于厚厚大气层的阻挡,阳光抵达地球表面时也减弱了不少;遇到阴雨天,我们更是与阳光无缘.  相似文献   

12.
从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到西方的上帝创世纪,从字宙诞生到今天的科学大爆炸,已经度过了上百亿个地球年。在这么悠长的时空中,地球发生过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它们困惑了历代先哲,也迷惘了现代科学家。地球,是一个真正的神秘而玄妙的大千世界。地球倾斜之谜地球是一个不停地运动着的星球,它一方面围绕太阳公转,另一方面又围绕自己的轴心—地轴自转。地球自转时,地轴并不是直立的,而是有着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球自转研究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之初就陆续建立了国际纬度局(后改为国际极移局)与国际时间局等自转监测的国际机构与有关台网。它们一直使用的光学仪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自转数据,而且也留下了丰富的残差资料。经初步分析,时纬残差是一座地学信息的宝库,它同板块运动,地磁场,重力场,地形变,地下物质运动以及大地水准面的变化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唐山地震之后,我们发现北京天文台沙河站与天津站的时纬观测残差与此次大震的关系密切。我们用全球台站的资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水星阴阳界     
《大自然探索》2011,(9):4-4
下面这幅最近发布、由美国宇航局“信使号”轨道器拍摄的照片,凸显了水星上白天与黑夜之间的精细分界线,在天文学中这叫做明暗界线。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每环绕太阳公转两圈就自转三圈,这意味着水星上的一年只相当于半天。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预言,数十亿年后的地球将不再是人类生存基地,它将经历一场宇宙大劫难。即使人类将采取有效对策躲避或消除那些有可能同地球碰擅的小行星,而且又侥幸经历下一期冰河期仍幸存,宇宙的其它变化也将使人类生活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甚至会使地球毁灭。地球的昼夜变长科学家们指出,地球自转速度每天减慢百万分之一秒,3.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为22小时。地球与月亮彼此以万有引力的法则相互作用着,但月亮距地球越  相似文献   

18.
核-幔差异运动与地磁场倒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志 《科学通报》1983,28(1):50-50
关于基本地磁场的成因,通常认为地球内部发电机模型较合理。但在流体外地核运动的能源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对地磁场倒转现象还没有满意的解释。本文认为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核-幔差异运动是地球基本地磁场赖以产生的动力来源,从而解释了地磁场的倒转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周日自由摆动的VLBI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一飞 《科学通报》1993,38(13):1199-1199
理论上证明,地球由于具有椭球核幔边界和存在液核、核幔之间的耦合将引起除 Chandler极移(CW)外的另一种自转运动的简正模.这一简正模在地球参考系中的周期接近于1恒星日,这就是所谓的近周日自由摆动(NDFW),从惯性参考系看,它表现为逆向的自由地核章动(RFCN),其理论周期约为460恒星日.人们曾想从天文光学观测资料中去检测它,但由于其振幅较小,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较低,因而一直难以证实.由 VLBI 观测可以察觉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