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很高兴和我国几代科普创作工作者一起交流,共同研究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科学梦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批示:"召开这样的会议很有必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对科普创作的重视。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核心思想是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  相似文献   

2.
刘慈欣,男,山西阳泉人,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2007年连续九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文笔特点是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作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刘慈欣的创作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早在1968年,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就创作出一部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  相似文献   

4.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5.
他是国内高产的纪实文学作家,文风洒洒……他是多领域创作的科普科幻作家,作品涉猎广泛……他就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叶永烈。"冬宫的外墙为绿色,间以白色圆柱、白色窗户雕花、白色屋顶雕像,和涅瓦河水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协调。""卢浮宫和凡尔赛宫,这一对姐妹艺术宫殿,浓缩了法兰西的艺术精华,浓缩了法国的历史进程。正是因为这样,我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认识了法兰西民族,认识了法国。"这些精致的旅行片段都是叶永烈在他的行走中所留下的足迹。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叶永烈行走世界》,一路走来,叶永烈呈献给读者的总是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6.
陈耀 《科学24小时》2009,(10):33-33
《中国科幻小说年选》 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的那样。目前世界科幻文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期,科幻文学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市场形势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国内科幻作家群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群体,他们面对着众多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科幻创作和出版事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叶永烈先生走了,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奉献给了写作。他是我们熟悉的科普大家与科幻大师,许多读者是通过《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作品而认识他的,殊不知他还是《科学24小时》杂志的创刊人之一。从20岁就开始写作的他,一生出版的作品逾3500万字,从科普文学到纪实文学,洋洋洒洒的文字里,倾注了叶老对写作、对科普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8.
7月28日至31日.主题为"科学·科幻·和平与发展"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副主席张玉台、常志海到会并讲了话。80多位中外嘉宾、代表共聚一堂,研讨了世界科幻文艺状况。本社两名记者  相似文献   

9.
"科普追求"九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毓麟 《科学》2002,54(1):23-26
1 科普,简略地说,就是以"科"为基础,以"普"为目的的行为或活动.科普作品则是以作品形式表现的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知识就是力量》开始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征集作品了!如果你是科普创作达人或科幻迷,如果你爱好摄影、绘画,那么展示你才华的机会来了,赶快来投稿吧!优秀作品会在杂志上刊登,并且能获得稿酬或神秘礼物哟!  相似文献   

11.
2015年,《知识就是力量》开始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征集作品了!如果你是科普创作达人或科幻迷,如果你爱好摄影、绘画,那么展示你才华的机会来了,赶快来投稿吧!优秀作品会在杂志上刊登,并且能获得稿酬或神秘礼物哟!  相似文献   

12.
正朋克是看待社会的钥匙,它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读过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赛伯朋克"作品《血钱博士》。本季"小小科幻家,来了"的三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朋克科幻作品的精神内质。朋克宇宙的开启要真正了解朋克类科幻作品,需要认识它的起源。19 8 4年,"朋克"一词被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使用在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中,这部被誉为"赛伯朋克"鼻祖的作品为读者呈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科幻作品中都会出现图灵测试。按照维基百科上的定义,图灵测试是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判断机器是否能够思考的著名思想实验,测试某机器是否能表现出与人等价或无法区分的智能。然而,人之所以为人,不单单是靠智能来定义,还有情感这个重要元素。如果用"具不具备近似于人的情感"为标准来考核人工智能会怎样呢?下面这篇由定居在美国的印度裔女作家吉檀迦利·迪格创作的小说提出了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将芯片植入大脑,使人脑与计算机相连,通过思维来操控外部世界,获得"超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大脑的直接通信或思想交流;读取或改变人的记忆等场景不断出现在各种科幻作品中,被赋予了特殊而又神秘的魔力。如今,随着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科幻场景不再是异想天开,有些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甚至未来将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元科普"这个新名词,人们还不太熟悉。元科普作品,是指工作在某个科研领域第一线的领军人物(或团队)生产的科普作品,这类作品是对本领域科学前沿的清晰阐释、对知识由来的系统梳理、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理性展望,以及科学家亲身沉浸其中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5月12日,专家把在四川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落中新物种的种名命名为"刘慈欣卡利尔足迹",以感谢刘慈欣在增强公众科学兴趣方面的巨大贡献。诚然,如果不是《三体》2015年获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引发大众关注,科幻文学在国内还一直是个尴尬的小众存在,长期被归类于儿童文学,从事创作的作家屈指可数且都是业余创作,因为很难靠写科幻小说养活自己。哪怕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0,(12):40-41
为了配合《科学24小时》30周年刊庆,推动浙江省青少年科普创作工作的开展,2010年5—10月,科学24小时杂志社与浙江省科协科普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共同创意策划,并参与承办了浙江省中学生科普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18.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出的"机器人三法则"在科幻界内几乎人人皆知。英国数学家兼科幻作家伊恩·斯图尔特由阿西莫夫的作品想象到机器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翻转后,写出了以下这篇将人类设定为机器人的奴隶、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第一法则:人类不得伤害机器人,或因不作为使机器人受到伤害装在墙上的摄像机器人扫描了杰伊的视网膜,激活了显示屏机器人,展示出他目前的日程计划。还是老样子:在他12小时的班次时间里,每三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各种科幻小说中,笔者最中意那些温情脉脉的作品,本期的这篇微科幻就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本质上这篇作品中的科幻元素与作品主题毫无关系,作者只是将一则人性故事包装上科幻外壳,让它更具感染力。我正将水晶球装盒时,克莱姆人摁响了门铃。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奉献     
在不知不觉中与读者朋友们已经相识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广大读者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着我们的栏目。1997年我们利用全年的栏目版面介绍了近代科幻发展的4个时期,并刊登出相应时期的作品梗概;1998年我们则将主要篇幅放在刊发完整的作品上面——这里面有名家的精品,也有新星的闪光;有世界著名科幻大师的经典译介,也有客居海外的中国学子的创新;有短小精悍的袖珍故事,也有气势磅礴的中篇连载……我不敢说我们的栏目赢得了多大的成功,但是至少受到了一部分读者的垂青和喜爱,因而心中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