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厨房》到《春天的第二十二个夜晚》,徐坤均在质疑女性主体与女性文化困境的背后,寄寓了两性互相了解、沟通对话的意愿,寄寓了建构双性和谐与女性健康人格的希冀。表达了女性对于爱,对于平等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最为真诚的信任与期待,希冀与追求;表达了徐坤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主义》学刊的问世 ,是女性主义被研究、被思考、被认识、被重新认知的一个极富意味的过程。女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一种多维的认知思想 ;女性主义是一种既关怀女性也关怀男性的注重人本的现代意识 ;女性主义不仅是全球性的人类共有的思想财富 ,而且是全球性的人类共有的学术概念。积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建构符合生命合理性的女性主义人文价值观念 ,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初衷与归宿。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将叙事革新和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创作实践中,建构起突破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形态。其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即为发出“女性的声音”。为了发出这个声音,伍尔夫作了极大努力:挑战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权威氛围;从发掘女性文学传统中获得动力;诉求女性叙事自由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徐坤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进行创作的,她价值立场的确立具有自身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在当代文坛,徐坤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观察与文学表达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丽丝·莱辛是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她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持久的写作激情,独特的文学风格,创新的写作技巧,及作品内蕴着无数的内涵,为她在文坛上赢得较高声誉.作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给予了深切关注,小说创作不仅以女性为主人公,并且女性还有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金色笔记》讲述了女性追求自由,莱辛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管窥《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深度剖析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6.
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女性主义角度,以当前电视对美女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女性在电视中呈现的整体形象,观照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起到的作用、意义和责任。共分四个部分:一、阐述美女文化的实质,美女文化是一种视觉的、可被消费的媒介文化,是电视中的娱乐元素之一;二、探讨美女文化对女性电视形象的影响,是对女性性别陈规的加深;三、电视对女性形象建构的现状分析;四、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造成女性自身形象与电视形象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的《一双丝袜》和玛丽·E·维尔金斯的《母亲的反叛》这两篇小说创作于女性主义运动萌发的19世纪末期的美国。它们的主人公表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觉醒的过程也是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本文从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关注以两位主人公为代表的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及其在出发点、方向、环境和结局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钢铁意志》作为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的中晚期作品,是她对其人类生存思想与女性主义创作思想的一次成熟表达。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埃达·芬卡斯特尔既独立自主又坚忍不拔,既是格拉斯哥所倡导的理想女性形象,也是其性格制胜生存法则的典型体现。格拉斯哥将埃达的坚毅性格归因于个体的内在遗传因素和社会外在环境因素的双重塑造作用。换言之,埃达的钢铁意志体现着家族血脉传承与新时代女性观念嬗变在其性格铸造方面的一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徐坤小说的研究中,对她创作中所揭示的社会转型期与知识分子“边缘化”问题、商业文化与男权文化境遇中的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两个方面论的研究论述比较普遍深入,而对徐坤小说中所揭示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变迁及城市人的异化现象和都市文明病关注、论述甚少,实际上,徐坤小说的背景是城市,因此,徐坤的小说对9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大潮中城市人面临的价值观的变迁、物欲的困扰和精神的异化及现代城市文明病等也有切身的感受,并在其创作中有独特的思考与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0.
彭雅琴 《科技资讯》2010,(36):220-220,222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意识的形成受到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这位女性主义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新旧时代交叠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抗抗一直宣扬自己是“非女性主义者”,她以理性的精神强调“我们需要两个世界”,性别的对立似乎掩盖在理想化的创作意图之下。然而,对照她的小说《情爱画廊》和《作女》,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其创作意图之下隐藏着男权意识到女权意识的流变。但是,在整个“逻格斯”中心尚未被瓦解、消除之前,企图建立一种完全脱离男权传统的充满新意的“女性世界”是难以实现的。张抗抗性别意识的两极跨跃,显示出她对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大胆预测和迷茫心态。  相似文献   

12.
李姗姗 《科技信息》2007,(32):256-256,271
张洁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向我们描绘了那些在事业、生活和爱情上倍受磨难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内心的创伤与痛苦,从而鲜明地传达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虽然走上了另一种性别歧视和性别反抗,但是她一路富有勇气的探索表明女性文学中关于女性人物对外部世界激愤抗争的命题,最终会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所以张洁的探索具有先驱意义和启蒙精神,为女性小说中自审意识的确立铺平了道路,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舒婷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结合创作时间与具体文本,可以发现其在女性意识的背后隐含着中国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她的这种女性价值观主要体现于传统美德下女性形象的书写,传统视野中女性价值的认识,传统文化里女性理想的追寻三个方面。在舒婷的诗歌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富有含蓄美,也符合儒家文化对女性品格的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价值观则由她的创作观而定,再以诗歌的形式思考,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即想要打破世俗之见又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另外,她诗歌中的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总要面对一些道德与义务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带刺的玫瑰--解读香港作家亦舒小说中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用女性主义抗衡男权社会,意蕴深邃。其女性主义学批评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女性主义学;其二,建构女性经济权威,塑造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形象是对女性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创见;其三,女性主义新视角--女性间友谊的联合产生性别群体的集体意识,与权力话语对抗。  相似文献   

15.
以肖邦的《她的信件》为例分析作家是如何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借鉴莫泊桑父权制传统文学形式,成功塑造一位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追求独立主体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也包括男性生命个体在父权社会的制约之下生存空间萎缩、直至消失的悲剧命运,从而颠覆了男权主义思想和男性视角,开启女性主义创作的历程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女作家金仁顺是"70后"作家群中的代表。但她笔下的都市场景呈现的并非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年轻人的精神虚空,而表征为城市物质文化高度发展后现代人活动、交流、建立相互关系的必要场所;她的爱情题材创作表现出对于两性关系的冷峻思考;她的性别书写具有鲜明的女性立场,却不追求女性主义者的新锐,不以颠覆男权社会为己任;古典题材长篇小说《春香》改写了朝鲜民族的文学经典《春香传》,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女性生存的乌托邦理想。她因创作题材广泛、坚守严肃文学创作、秉持文学理想,在"70后"作家群中显示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入了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借此汇集吸收多种文学,艺术流派与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一种庞杂的文化思潮。作为在后工业时期形成的主流思潮,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反宏大叙事,反权威,反文化,反基础,去中心"无不深刻的影响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女性主义的结合,使得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掌舵着女性文学发展的航向。尤其,这股强劲的思潮正在左右着女性诗歌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下的女性主义诗学,在女性诗歌中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女性经验的意象,二是话语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8.
《爱玛》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与传统道德小说中塑造的具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女主角不同,爱玛在道德上的缺陷相当明显,所以整部小说就是爱玛不断进行道德观的自我建构的动态过程。将女性主义批评和伦理学批评结合,分析了爱玛的道德建构的女性主义特征,可以看出爱玛的很多缺陷都具有反传统的意义,不但反抗了男性话语体系为女性设定的道德标准,还提出了女性在婚姻制度、经济独立、社交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林白是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其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越来越受到研究界关注。林白研究也由早期的作品评论、女性话语向整体创作、女性主义文学、叙事策略、主题、意象、文化等深广处拓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繁荣局面。本文试图对近二十年来林白小说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评述,以期达到对林白研究现状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女性在男权文化与商业化语境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小,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需要女性对其性别角色和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以及社会的认同.徐坤的《厨房》以女性主义的文化叙事表达了现代女性爱情乃至生命的困惑,同时传达了对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