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的大量盐类物质可以造成土壤的板结化、盐渍化、砂礓化。根据该地区表层土壤中碳酸盐、硫酸盐和卤化物等矿物的沉淀过程 ,作者提出可以从早期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些盐类物质的迁移途径、迁移方式、聚集规律、结晶习性、胶结、交代作用以及后期的淋滤、溶解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在黄河三角洲表层土这一特殊沉积成岩环境中 ,根据其早期成岩作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可以进一步研究成岩作用的方式、程度、类型及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探讨利用成岩作用来预测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性质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早期成岩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概括总结了早期成岩作用的主要特点、地质响应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在元素的迁移转化、硫酸盐还原反应、数学模型及微生物成岩等理论领域和多金属结核及早期成岩成矿、环境沉积学、土壤性质评价与改良等应用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早期成岩作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能在以下3方面快速取得突破:研究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湖泊、三角洲及土壤中的相应研究将得以加强;多层的稳态或非稳态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早期成岩数学模型将得以建立;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沉积学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3.
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期成岩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概括总结了早期成岩作用的主要特点、地质响应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在元素的迁移转化、硫酸盐还原反应、数学模型及微生物成岩等理论领域和多金属结核及早期成岩成矿、环境沉积学、土壤性质评价与改良等应用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早期成岩作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能在以下3方面快速取得突破:研究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湖泊、三角洲及土壤中的相应研究将得以加强;多层的稳态或非稳态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早期成岩数学模型将得以建立;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沉积学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6段油气流显示好,在低渗背景下发育相对高渗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和开发潜力。为查明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及平面分布,综合铸体薄片、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成岩序列及成岩体系划分、成岩分异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坪北地区长6段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主要发育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阶段;成岩序列表现为:早期压实、早期绿泥石薄膜形成、方解石胶结交代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开始、浊沸石胶结交代作用、有机流体注入、溶蚀作用;根据成岩过程及成因类型,将成岩过程划分为凝灰质水解、基性斜长石碳酸盐化、中酸性斜长石浊沸石化、含铁矿物碳酸盐化以及碳酸盐溶蚀等5个成岩体系。以成岩分异规律为指导,在相控条件的约束下,对胶结作用进行平面分布刻画,在河道顺直处,浊沸石含量高,方解石含量低,长6溶蚀作用以浊沸石溶蚀作用为主,故在河道分岔处为储层相对发育区。通过对成岩过程研究,为后期建立相对高渗透储层评价标准具有成因意义,有利于后期储层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群的成岩作用特征,本区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填积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溶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根据生物礁群成岩历史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特征,可以识别出四种主要成岩环境,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渗流和潜流成岩环境,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 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史与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孔隙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川东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偏光显微镜及稳定同位素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上石炭统500多个样品进行了系统观察、统计及分析。依据其对储集空间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研究工区各种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根据成岩作用组合、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以及孔隙形成和演化规律,总结出四类成岩演化模式,即储集特性差别较大的储层对工区有利次生孔隙发育带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是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退海地,土壤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地面植被演替频繁,整个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黄河三角洲植被演替的过程也是植物适应环境、改造生境的过程,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忍耐力决定了植物适应生境的能力.详尽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性状的相互关系,以揭示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土壤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植被演替与土壤演替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中盐分、有机质、N、P等含量及土壤的机械组成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受土壤性质的制约,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反过来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盐运动引起的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利用相连通的2个圆柱体,模拟7 d和14 d两个周期干湿交替过程,并分析其中水盐变化对碱性盐化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d、Cr、Ni、Cu和Pb等的迁移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盐运动最终会造成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下降;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含水率相反,而盐度的影响可被水分的影响所掩盖;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水盐运动引起重金属形态变化,其中Cd的可交换态含量和Cr、Ni的铁锰氧化态含量增加,Cd的铁锰氧化态含量、Cr的有机结合态含量以及Ni、Cu和Pb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减少,而Cu和Pb的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含量变化基本上体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这些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水盐运动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化验等微观分析方法对大湾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白云化、压实压溶、方解石胶结、多期溶蚀、充填、重结晶作用等。根据成岩特征综合分析,储集岩主要形成于波浪沙作用比较强的台地边缘鲕粒滩沉积相带中,以鲕粒细晶白云岩、砂屑细晶白云岩为主,颗粒直径大,白云岩化程度高,分选为好-中等,但成岩作用强烈。在海底-同生暴露阶段,压实及方解石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急剧下降。该过程中,虽有混合水白云化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但原生孔隙大量减少;浅埋藏阶段,在压实和胶结作用的影响下,孔隙度快速降低;后期溶蚀作用可以形成次生溶孔,对岩石孔隙度的增加具有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成岩作用的类型和过程复杂。薄片镜下鉴定显示该区碳酸盐岩内发育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和破裂作用5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去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海底、大气淡水、埋藏和表生4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和准同生-同生期、早期、中期、晚期成岩阶段及表生成岩阶段,不同的成岩环境和成岩阶段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在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发育较高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长兴组的生物礁灰岩内及白云岩内,孔隙连通性也较好,是油气生成、运移和储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