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是在象形符号"()"上附加指事符号"一"、"二"、"三"构成的指事字,就是甲骨文"()(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六书”中的次第问题。认为“象形”应置于“指事”之前,“假借”应置于“形声”之前,“会意”也应置于“形声”之前。所以,除了“转注”的“五书”的次第应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相似文献   

3.
~~“辛”、“■”考释@逯漓$焦作师专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南焦作454000~~~~~~  相似文献   

4.
六书名称出周礼,周礼地官有保氏。只有总目无细目,细目出于西汉时。汉儒首次把六书,释作六种造字法。总括三家班郑许,大同小异用班许。许慎用功最勤恳,剖析万字著说文。总结六书使人们,认识汉字规律性。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四体二用要分清,前面四体要牢记。象形通过描实体,表达词义来造字。日月禾鸟州瓜果,又分独体与合体。特征简约和典型,整体局部都可以。指事是用指示性,表示概念和事物。象形指事各表示,具体事物和概念。象形是用写实法,指事往往用象征。指事三类独加变,上下本来片夕派。抽象符号表语词,局限…  相似文献   

5.
“巴蜀图语”符号“”与半坡彩陶图纹“”同义,即抽象鱼纹,表示极数“五”,隐含“鱼生人”的生殖崇拜意识。大溪遗址口衔鱼之葬式以实物形式呈现了半坡“人面鱼纹”图式,其唇形图纹“”与“巴蜀图语”符号“”都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灵魂不灭的标志。鱼纹、水纹、羽毛纹、生死出入口符号相结合的一组图语,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蛇乃化为鱼,颛顼死即复苏”神话的象征性呈述,透露了鱼凫氏西进入蜀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6.
楚简“■”,有的应当释作“(继)”,有的应当释读为“(绝)”。楚简“(绝)”是“■”字省去“刀”或“刀”形不可见所致,并非“■”、“■”无别。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说汉字的构造,人们便崇尚“六书”,即《周礼·地官司徒·保氏》里最早提到的,后经东汉许慎归纳总结出来的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t??iε〕~2)诎(〔t??‘y〕'),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  相似文献   

8.
■头     
〔(?)‘i—1 t’oul〕,汉语拼音为“qi tou”。文字符号:“■头”,也作“欺头”词义:便宜。可作形容词用,也可作名词用。 此词人多不知其源,故写法不一。《说文解字》:“■,丑也,从页其声,今逐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会意字构件的性质、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隐性构件——“关系位”的分析,对“会意”特点从根本上给予揭示,同时利用这些特点把会意字和合体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区分开来,澄清会意与其他几书之间的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0.
1.图式音标中所用之符号,以象形指事为原则。 2.图式音标中所用之符号,不带有任何暗示性。(如通常 音标中“u”标带有圆唇性之暗示,如欲指明其为非圆唇,当另加否 消记号,是其弊也。) 3.图式音标中以一直项表一音素,故可视直项之数而定 音素之数。 4.凡标音,先发音状况,次发音部位,次声气之别,次长短,轻重,高低,升降,等等。 (以上总说) 5.以圆符○表声道自由状,母音用之,“h”一音亦用之。 6.以双横线=表声道之逼细,摩擦音用之;半母音以摩擦 音论。 7.摩擦.音之母音化者,以表之。 8.以黑圆●表口腔之阻塞,爆发音用之。 9.以两块相背表气从口…  相似文献   

11.
<正>(“)从氵从(?),共七笔,本是个常用字符,笔者查阅了所能查到的各类字书,未见有关字书视“(?)”为一个有正式资格的字符而编入字、词典里.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收字最富的大型字书(包括其《补遗》),均未收入.但“(?)”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现代高频用字“梁、粱”里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容庚先生等几位文字学家曾提及 “(?)”.可是从整个辞书收字的实际来鉴,“(?)”之客观存在并未得到正式承认,其读音也就无从查起了.如果常用字符“(?)”及其读音都能确定,这对于汉字编码,电脑打字,排版制作及其他字库的建立都有利.本文试从“(?)” 的字形与读音二方面提出粗浅看法,并以此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化学的“双基”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化学教学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经常用到符号“△”、“↑”、“↓”表示加热和生成物中的气体以及沉淀物质。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它们的使用原则,现根据有关资料和我们在中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阐述一下“△”、“↑”和“↓”使用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汉字的表意手段.认为这三类汉字各有三种表意手段。象形有直接勾勒事物全部轮廓、勾勒事物最具区别于其他事物之特征的部位的轮廓和勾勒轮廓并提示环境三种表意手段。指事有相同符号累叠、利用两个符号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示概念和在所勾勒的事物形体上加注指示性符号等三种表意手段。会意有象事、象意、合义三种表意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月14日,在万县甘宁乡高梁村发现了一件虎纽錞于。这是继30年代在万县发现虎纽錞于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錞于“‘圜如碓头,大上小下’,椭圆筒形,肩部隆起。顶盘盘沿外侈,中置四肢伫立虎纽,绕虎有五组镌刻符号”,这些符号“同已知的巴蜀兵器上的符号相同。”图一即其中之一船形符号的拓片(原大)。李复华、王家佑先生所说的“船头高翘,还设有望楼”,“船上又立有鸟状神树”的符号,指的大约就是这一种。对这种符号的文化内涵,李、王两先生曾作了如下概括:“巴蜀的水上居民(夷)用船交通与捕鱼,用船作战与祭祀,死后又用船为棺(也可能以舟为居)。这  相似文献   

15.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6.
庄子美学中的“言”、“意”关系问题,深刻地触及了文艺审美活动的特征.文章以此为基础,辨析了庄子“言”、“意”关系的基本内涵,进而探讨了文学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及特点,最后从符号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语言的四个特征:情感性、意象性、非逻辑推理性及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六书”不是造字法,是“保氏教国子”辩认字形、说解汉字所记写的语素或词的意义的方法。实际上是汉字的写调方法。汉字的造字法只有两种,一是“依类象形”,即错画物象之本的方法;二是“形声相益”,即利用已有的符号孳生的方法。汉字的写词方法,可概括为三类,一是“因形示义”,或指事、或象形、或会意,字形结构体现词义;二是“依声别义”,或形声、或假借、或连绵,选用已有符号表音寄义;三是“一首相爱”,用特注的方法记写汉语的同原词。  相似文献   

18.
教好几何光学,符号法则是关键,特别是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符号法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初、高中物理中,相关的内容涉及到几何光学。 大家知道,几何光学的符号法则是人为规定的。因此,在不同的教科书中,共“法则”就不一样。但就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科书中总的说来有两种:“新笛卡尔”符号法则与“实正虚负”符号法则。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两种“法则”加以比较和分析,以及教学的体会,对师范院校物理专业和非物理专业在几何光学教学中关于“符号法则”的教学提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用自创的非语言符号表意这一实例,剖析我们在现实生活交际中新出现的种种语言现象。根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社会、心理、文化、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旨在提示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时,一定要尊重本民族语言符号,而不能脱离本民族语言独创一种很多人不知其义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20.
符号形象是“坡芽歌书”的一个明显特征,“坡芽歌书”的符号形象以叙事和抒情的手法,描绘了青年男女由偶遇到相识,相互倾慕到相恋、相知,最后相约白头、誓同生死的全过程。“坡芽符号”的图案形象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便于信息的传递,使不同年龄、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因而它在当地乃至壮族村寨的生活中广泛应用。对“坡芽符号”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美术学视野中探寻“坡芽歌书”符号形象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