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物膜废水处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考虑影响生物膜形成和稳定的多种因素,提出一个考虑悬浮微生物存在的生物膜废水处理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详尽地讨论了稀释速率、脱落速率、进水浓度、初始接种污泥浓度等因素对生物膜形成和稳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定性地分析了有关生物膜反应器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而对工程改进措施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加深了对生物膜废水处理系统的物理机理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造纸工业废水处理方法通常是采用单一的物化或生化处理方法,不仅投资大,而且处理效果差、运行费用高,很难正常运行.导致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甚至许多工厂被迫关闭,工人下岗失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油田回注水系统中二氧化氯的杀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油田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已满足不了开发低渗透油田所必需的高水质、大水量和低成本的要求,由于水质差造成了注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腐蚀、结垢和阻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原油生产.在以回注为目标的采油废水处理中,杀菌对实现水质达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二氧化氯对SRB的灭菌实验,确定了投剂量和接触反应时阃,对杀菌机理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油田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鲍礼  黄涛 《科技资讯》2014,(26):78-78
本文提出将预沉器和过滤机引入废水处理系统的新思路,给出了更为优化、更切合水电项目实际的筛分、洗砂废水处理工艺,介绍了改进处理工艺的优势,为水电项目筛分、洗砂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或者新上马废水处理系统提供建设性参考,结合应用实践,提出应用预沉器和过滤机应该注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废纸造纸废水处理过程动态建模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建立了表征原水COD、加药量、进水流量、历史出水COD与预计出水COD之间复杂关系的动态模型,并对不同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带有动态调整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模型的计算输出值与过程的实际输出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所建立模型对造纸厂现场排放废水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的动态描述,并为进一步的废水处理系统在线智能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轧铜厂冷轧废水处理工艺中,传统酸碱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地控制来自镀锌清洗段的合油酸碱废水的含油量和COD值的冷轧废水处理难题,通过对系统设备的改进、化学药剂的甄选和实行过程监控管理等方案,稳定控制酸碱废水处理系统中含油量≤5mg/L,COD≤100mg/L,可以达到国家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散式废水处理网络的超结构,建立了废水处理网络系统最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和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它们是具有非凸性的复杂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求解不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因此,提出了应用新型随机型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上述复杂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算例问题的求解计算表明,提出的废水处理网络粒子群优化方法具有不要求初始可行点以及适应全局优化等优点,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废水处理网络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废水处理工艺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在废水处理工艺中流量、格栅、水泵、沉砂池、鼓风机、污泥控制系统等的应用。同时阐明了在废水处理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给其行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并对其今后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结合废水处理工艺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在废水处理工艺中流量、格栅、水泵、沉砂池、鼓风机、污泥控制系统等的应用.同时阐明了在废水处理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给其行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并对其今后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化工厂废水的水质、水量特征对已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工艺主体采用了水解-SBR法。介绍了经改造后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设计、系统运行及工程投资等内容,为类似的废水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冷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在设计、预测机械、电子等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系统失效原因的种类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可靠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传统的冷储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失效原因进行了论证,考虑了一种新的系统失效模式,重新建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使其完善,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建立正确的可靠性模型,是保证产品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知识表示的标准化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为实现知识表示的标准化,引入了现实世界、概念世界与计算机世界3个世界模型,明确阐述了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抽象,将其转化为概念世界中的概念系统模型,依据标准将其转化为计算机世界中的信息模型,从而实现知识表示。为了使概念系统模型表示规范化,重点研究了ISO/IEC 11179 MDR系列标准,剖析了其中的概念系统注册元模型规范,构建了MDR概念系统的七元组模型,同时还定义了概念间关系表示方法,为概念系统模型的表示奠定了基础。为了将注册在MDR中的概念系统模型转为计算机世界中的OWL本体表示模型,定义了将MDR概念系统向OWL本体映射的规则。最后,设计并开发了概念系统注册原型系统,验证了MDR概念系统和本体表示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领域知识表示的标准化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系统、模型、架构、模型架构等基本术语内涵基础上,论述了问题架构、设计活动架构与系统架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应以问题架构为基础,构建完整的模型系统和完善的模型架构,以此为系统设计提供有益的支持;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对模型系统的开发,避免在模型使用方面丧失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配置机制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水资源的放任自由使用、完全垄断经营、国家集中配置、市场配置及水权交易配置5种水资源配置机制博弈模型,并通过对这5种模型的比较分析,寻求一种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实际操作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分析后认为,采用水权交易配置模式既可以保证基本的民生用水以体现公平,又通过允许水权交易促进取水者努力提高节水水平,并使水资源能配置到更能产生高效益的行业和单位,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出了水权交易配置模式是水资源最优配置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个基于MIS的模型库系统结构模型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分解模式,由此建立了一个基于MIS的模型库系统结构模型,为建立基于MIS的通用模型库管理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FoxPro平台上实现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线性参照系统数据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用于交能运输地理信息系统(GIS-T)的一种新的线性参照数据模型。在分析了线性参照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即基于道路几何特征的线性参照基准模型和基于道路曲线要素的动态分段模型。同时,以实例说明该模型在GIS-T原型系统中用于公路事故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飞行检验仿真对实际飞行检验意义重大。根据微波着陆系统的技术体制和导航原理,设计并建立了机场微波着陆系统基于缩比模型的激光模拟飞行检验半实物仿真系统。主要研究了微波着陆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环境模型的实现理论和技术,以及机场典型环境模型材料的制备技术。以某机场为原型,建立其模型试验系统,并给出了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波着陆系统模型试验系统可以模拟实际机场场地环境的对微波着陆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的可靠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有效评价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硬件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三模冗余结构(TMR)半马尔可夫过程模型.该模型以系统单元寿命服从负指数分布、系统单元修复时间服从广义任意分布(修复率是时间的函数)为前提,通过引入补充变量,可以转化为马尔可夫过程模型进行求解,从而获取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些重要指标.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传统可靠性建模的方法可以作为新模型简化的特例,利用新模型的TMR冗余结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与无冗余的单传感器系统相比,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因此,提出的新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为有效评估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桩基模型试验装置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基于多功能加载系统的全机械式桩基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抗压、抗拔、水平桩基模型试验的加载。其桩基模型试验系统主要由模型槽、加载系统、测量系统等组成,模型槽全机械连接,可根据试验需求设置不同的长、宽、高;全自动加载系统可实现每级荷载的稳压要求,并且电脑自动控制和采集,试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全自动加载系统具有两向或三向同时加载的功能,可模拟桩基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性能。采用该装置进行了Y形桩抗压、抗拔、水平单桩模型试验,验证了该试验装置和加载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MAS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 Agent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型 ,分析了该模型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一种软硬件 Agent的系统开发方法 ,用于分析和设计该系统中的控制单元。利用多 Agent系统的特点 ,将系统划分为若干职能 Agent,各 Agent之间采用黑板方式通信 ,使得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重构性。该模型在分布式铁路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