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5,(7):34-35
行星光环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因是科学家们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光环系统,该光环系统可能存在于一颗系外行星或是一颗褐矮星的周围.然而在太阳系内部,同样也有一个有关光环的故事,这个光环系统相比系外行星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系统机制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系统机制的新角度,较有独到见解地分析知了宗教与科学的三大社会历史关系及其特征。认为宗教与科学这两大社会子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作用机制,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它与科学之间即有相互竞争,排斥一面,又有彼此依托,互相促进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走进孟买     
少华 《科学大观园》2010,(14):32-34
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宗教国家”的含义有了真切的体会和认识。上至上层社会,下到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宗教,像我们的印度导游就是印度教教徒,听说每天都会在房间作祈祷。印度绝大部分人口信仰印度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依旧非常巨大,其他的还有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等,  相似文献   

4.
翻开任何一本天文学入门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行星的光环必然存在于距离行星非常近的位置上.一旦光环物质离开行星体太远,那么传统天文学观点认为这些光环物质将会形成新的卫星.对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表示:“这一理论在解释所有光环现象时的确非常有效,除了这一个.”  相似文献   

5.
沈好 《科学大观园》2013,(19):72-73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是伊斯兰教石造圣堂的所在地,传统认为是亚伯拉罕所建造的。麦加是每个穆斯林在一生中必须试图朝圣的宗教中心。每年来此朝圣的人更是摩肩接踵,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圣。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  相似文献   

6.
约翰·希克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考察了神经科学对宗教经验提出的种种挑战,指出这些挑战本身存在的问题。他承认宗教经验与神经活动之间的确存在关联,但否认两者等同。进而,他转向神经科学的自然主义预设,论证心/脑同一理论和机械行为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在此基础上,他主张自由意志,认为宗教经验有可能是经验者对超越者的敞开。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化工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郑州市劳动模范”等,这些荣誉的光环照耀在一个老者身上,年过花甲他仍然在科研和教学一线辛勤工作,正如他自己的名字一样,执着地攀登科研的高峰,他就是郑州大学化学工艺学科教授蒋登高,一个心往高处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和科学关系在现象层面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从本质上看,宗教和科学则存在世界现和方法论的对立。宗教神学本质上是以信仰超自然方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中断了自然和上帝之间的传统联系,只要科学继续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那么,宗教与科学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鸿沟。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人是决定宗教价值和科学的价值的主体和关键。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认识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我们将发现宗教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的客观需要的两种相互补充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观念与境的秩序之网自古希腊到中世纪、近代变迁过程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的内在联结;从一致性形成的合理性结构,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在一致性形成机制上的异同之处;最后从方法论层面,对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伽利略与罗马教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33年罗马宗教法庭对伽利略的审判,是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事件之一。它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对西方后来的科学文化与宗教思想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对话》的审查和获准出版的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教皇乌尔班八世的政治处境和伽利略的对手们的反应,来揭示伽利略受审的原因,并通过分析一波三折的审讯过程来揭示教会内部在伽利略案件上的分歧,加深对这一案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17日,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筹备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王正、文史哲学部工作室(哲学)副主任苇莉莉,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副所长金泽、各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温昌斌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温昌斌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和审定原则及方法。与会专家研讨了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的范围与方式。卓新平表示宗教所将牵头,依托全国宗教研究界一流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已经有兴盛的通俗科学市场,各种廉价书刊、公众演讲与展览在伦敦与外地城镇随处可见,共同竞逐观众的目光。其中,天文学演讲的风行是值得探讨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本文从“视觉技术”与“宗教情怀”两方面讨论当时天文学演讲的流行。视觉技术是指如太阳系仪、幻灯片或移动画片之类的视觉辅助工具。通俗天文学讲师善于运用各种机械或光学投影设备等视觉技术,甚至将演讲搬到剧院之类的场所进行,使用大型的舞台装置,带给观众愉悦的感官娱乐。在演讲内容方面,受到时下流行的“自然神学”影响,天文学演讲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之馀,也经常出现宗教式的语汇与论述,试图启发观众对宇宙奇观的崇敬感受,以及所衍生的赞叹上帝造物的宗教情怀。对当代观众来说,通俗天文学演讲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用途,特别适合儿童与青少年观赏。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指出了过去人们在科学与宗教关系认识上的简单化,提出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即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观点;确认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解既要坚持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又要强调人的文化本质及人的文化世界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阴阳思维对克服科学与精神冲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孝廷  王治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102-104,106
强调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以及和谐与过程重要性的中国传统,有能力解决西方令人困惑的二元论思维中科学和宗教的问题.科学和宗教能够相互增进,但如果研究者仅仅从真理在于认知的观点出发,似乎对立面是相互隔绝的.因此,中国的宗教传统对于促进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对话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王龙 《科学大观园》2011,(23):70-73
这两位千秋辉映、雄峙中西的文豪巨匠,作为不可逾越的文化丰碑,笼罩了无数神圣的荣耀光环,而他们生前所经历的荣辱悲欢、遭际境遇,却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映射出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喜命运。  相似文献   

17.
宗教、科学理性和世俗化趋势之间具有动态的、多样性的联系.世俗化的出现并非单纯地"击溃"了宗教,而是招致了宗教在多样性文化情境内以各种方式复活.宗教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是更为基本的活动,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适度灵活性.实用主义探究理论既塑造作为探究样式的科学,又架构作为探究类型的宗教理论之翼.在允许宽泛地适用于具体探究的各种方法分歧的同时,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科学和神学的理性.  相似文献   

18.
论怀特海有关宗教与科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7):34-37,50
怀特海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普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宗教作为人性内在的形上诉求,赋予外部世界意义,其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专注纯粹事实的客观科学只是一种理性抽象,但它有助于人性明晰且净化了宗教观念。科学与宗教的统一不仅诉诸理论上克服抽象误置为具体的谬误,扬弃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并建构一种植根于审美价值经验哲学的努力,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持有宽容的态度并作出积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宗教科学解释的典型代表,宗教认知科学将宗教起源与传播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复杂的认知机制,在保持客观性与实证性的同时,构筑了一种超越历史与文化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宗教认知理论。笔者以为,作为一门以"解释宗教"为学术旨趣的学科,宗教认知科学应更广泛吸纳文化等因素以确保其解释的科学性。尽管宗教所寻求的合理性不会因宗教的科学解释而消解,但在科学的语境下,宗教转换存在方式并寻求与科学兼容是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学科首席专家、蔬菜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番茄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这些光环都环绕在一位在蔬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辛勤工作30年的科技工作者身上。30年来,他主持培育了10余个番茄新品种。而今,他仍然在番茄育种的科研道路上风雨兼程、坚毅跋涉,他就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悦俭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