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新 《科技信息》2011,(23):358-359
随着国内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园林、生态景观和生态设计逐渐成为热点,全国上下冠以生态美名的工程项目比比皆是:生态小区、生态广场、生态大厦、生态别墅、生态公厕……设计中动辄生态核、生态轴,明明是一块草坪,却非要冠名为生态绿地,普通池溏摇身一变,竟成了生态湖。许多生态设计其实并没有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应培养生态法治观,即生态整体法治观、生态伦理法治观、生态共享法治观,以指导生态法治行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应以生态法律知识的传授、生态法治思维的养成、生态法治行为的导正为其内容体系。高校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法治观:构建高校生态法治教育机制,营造大学生生态法治观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思政课堂教学、开发生态法治选修课、开展生态法治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展生态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建构校园生态法治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位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学术期刊生存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的生态位策略。文章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学术期刊生态位的概念及其构成: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传播生态位;给出了学术期刊生态位策略:生态位错位策略、生态位泛化策略和生态位特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学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论述了生态图书馆的内涵及特征,从生态馆舍、生态馆藏、生态管理、生态文化、生态服务等5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图书馆的创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传统生态思想、现代生态理论及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其内涵表现为通过推动生态立法、完善生态法规、惩治违反生态行为等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条件下,具有引导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文明和法治意识、维护生态文明秩序、协调生态伦理等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体验是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大学生的生态体验活动主要有生态旅游、生态考察、野外生存和环保实践等四种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体验活动,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强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磨炼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塑就大学生健康完善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8.
何秀霞 《创新科技》2014,(8):110-111
高职院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的新恩想、文化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带动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围绕着建设自然生态优美的高职生态院校,管理生态高效的高职生态院校,人文生态厚重的高职生态院校,服务生态高远的高职生态院校,从以下三方面:生态教育、生态校园、人文生态等进行了由表及里、不断升华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9.
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态因子对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了划分.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可划分为5大类:光照生态类型、温度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土壤生态类型和生境生态类型.光照生态类型包括阳性蕨类植物、阴性蕨类植物和耐荫蕨类植物3类.温度生态类型包括热带蕨类植物、亚热带蕨类植物、暖温带蕨类植物、温带蕨类植物和寒温带蕨类植物5类.水分生态类型包括旱生蕨类植物、中生蕨类植物、湿生蕨类植物和水生蕨类植物4类.土壤生态类型包括酸性土蕨类植物和钙质土蕨类植物2类.生境生态类型分为土生蕨类植物和附生蕨类植物两大类,附生蕨类植物又分为树上附生和石上附生2类.最终得出结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能指示生态环境的质量,也能反映植物区系间的地理亲缘关系.文中附有生态类型图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查新,在阐述和界定生态移民概念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状况,即生态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影响监测分析、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影响驱动机制、生态移民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移民生态风险5个主要方向的研究重点和不足.今后,要紧密结合国家新10a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目标,以区域生态移民生态管理为研究主题,注重生态移民安置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风险源与受体分析、生态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等,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完善生态移民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休宁县2006—201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结合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对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休宁县总体上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但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中,林地生态压力比较小,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尽管呈现生态盈余,但均有减小的趋势;耕地和草地生态压力较大,均呈现生态赤字.考虑到畜牧业的生态足迹主要由进口饲料的消费承担,且耕地的人均生态赤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休宁县的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高耕地产出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是休宁县近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黑龙江省城市、农村、城乡结合部生态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营造健康、文明、舒适的生态体育系统,构建生态指标体系,促使体育、人、农业、环境、社会、经济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归纳法对目前黑龙江城市与农村体育生态状况、存在问题、生态指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开发的生态体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意识淡薄,同时也缺乏生态保护意识;(2)生态体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各级各地政府机关对体育生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具体,体育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3)农村人文素质的制约、城市环境的恶意破坏、人口生态保护意识的缺失、生态体育资源的流失将成为生态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加以克服才能够推动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4)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构建生态体育指标体系、营造学校生态体育课堂、推动少数民族生态体育良性发展、发展农村生态体育等几个方面维护地区的生态体育可持续发展;(5)维护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环境、生态现状的研究,从加强生态功能区管理、完善生态监测机制、采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红线管理、加强污染治理及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国土生态修复格局与区划方案,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通过组构面状生态基底、生态网络、生态夹点确定生态安全模式,识别理想的生态修复模式和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中,面状生态基底共有高、中、低3种安全等级;生态网络由39块生态源地与493条生态廊道组成;此外,生态夹点共有踏脚石、障碍点、脆弱点3种类型,数量分别为179、225、253。北部湾城市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想模式由陆域生态格局、城镇阻力格局、生态网络骨架、海湾结构体系4部分组成。分区方案关注生态系统修复、流域治理、生物保护、土地整治与矿山治理5项内容,最终分为5类修复大区和12类修复亚区。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贵阳市的生态安全,促进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MODIS17A3和MODIS12Q1为数据源,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GIS空间技术对贵阳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研究,分析贵阳市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1)贵阳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543 hm~2增加至2010年的2.28 hm~2,其中化石能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增长最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4515 hm~2减少到0.3696 hm~2,其中耕地生态承载力减少最多,三个时期生态足迹都远大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显著。(2)2000年、2005年和2010年贵阳市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2,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3)贵阳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不均,生态压力指数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规律。从县域尺度看,其中乌当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花溪区、白云区和清镇市大部分地区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2,生态安全状况极差;息烽县、开阳县和修文县生态压力指数均小于1,生态安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农业生态、草地生态、水生态、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多样性等方 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讨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潮汕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阻断及生态景观碎片化等生态问题,以揭阳市为研究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选用指标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廊道和缓冲区的识别是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核心,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土壤状态3个方面对生态用地进行有效提取,识别生态源地面积为1 682.26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2.11%,生态源地呈C字型且分布范围与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基本吻合;(2)识别低累积阻力生态缓冲区面积为2 751.0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2.51%. 识别生态廊道21条,总长度为845.23 km;(3)“绿色屏障—生态廊道—农田绿网”的生态保护框架有利于加强生态源地、生态缓冲区、生态廊道与建成区间的发展与连通,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价值教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教育自觉与实践样态,以自然生态价值、社会生态价值和个体精神生态价值相互融通的整体性价值规范为价值教育的内容取向,通过生态教育情境的创设和以生态体验教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的有效运用,实现教育对象在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情感、生态价值意志和生态价值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的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