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修正DEA模型测度1999-2013年区域农用地资源利用效率值.通过ESDA模型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以提升为主要趋势,技术效率高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农用地利用总体表现出技术效率驱动模式.全局上,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效率高(低)的城市空间表现集聚分布.局部上,效率H-H类型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地区,H-L类型主要集中在杭甬、宁镇及皖江地区,L-H类型主要集聚在苏中、皖南及浙西南地区,而L-L类型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皖北及皖西地区.最后,结合效率空间格局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利用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分析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以安徽省16个市为例,首先构建CCR-DEA模型分析各市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情况,利用BCC-DEA模型从规模和纯技术的角度分析区域水资源利用无效的根源,然后采用SE-DEA模型测算出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评价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利用SE-DEA模型测算水资源利用超效率能够使效率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安徽省在2016年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较高,但各区域间存在较大效率差异.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较高,范围为1. 225~1. 866;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六安市的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偏低,范围为0. 741~0. 895.水资源利用无效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低下引起.在空间分布上,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中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利用效率、资本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总量六个维度构建了城市化推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双基准法测算了2018年8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推进效率得分,并将青岛市与发展先进城市做出了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评分来看,青岛市的城市推进效率得分仍然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分项指标来看,青岛市的环境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而能源利用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青岛市在分项指标评比中个体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符明会 《科技资讯》2010,(25):171-172
城市供水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证城市用水需求,提高城市供水效率是城市供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产销差率是以实物形态反映的供水企业投入和产出的离差程度,从而反射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也间接反映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从产销差率与表务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通过加强表务管理来降低产销差率提出几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20年各个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为依据,结合ArcGIS和Origin等分析工具,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人口基尼系数等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等级规模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历年的2城市指数明显高于理论值2,但自2013后总体趋势为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3.1199降到2020年的2.3220。(2)Zipf指数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显示长三角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合理,但具有分散分布的趋势,高序位城市的集聚效应显著,人口规模分布趋于大城市,大城市与小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3)长三角城市群自扩容以来,“V”字形城市空间格局逐渐演变成“Z”字形城市空间格局,城市体系越来越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最优分布。(4)长三角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演化体现出区域差异性、轴线延伸性、圈层聚集性等空间特征。最后依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5年河南省城市旅游有关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imquist指数法,对近11年来河南省各地市旅游效率及其变动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河南省城市旅游平均综合效率水平较低,仅有少数城市综合效率达到最优,11年来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先升后降.2)河南省城市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上呈现出郑州、洛阳和开封3市最高,豫北地区较高,而豫东南地区较低的分布特征,旅游技术效率在空间上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格局,陇海线沿线及其北部城市技术效率较高而南部普遍较低,而旅游规模效率总体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分布特征.3)2005—2015年河南省城市旅游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先降后升,全省旅游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规模效率的影响更大.4)河南省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法来提高城市旅游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为指导,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模型及其经济推动、技术进步、用水调控、生态规制、社会保障5个因素的测量体系,并结合关联函数对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历史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1997~2014年间存在短期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横向测量结果表明,区域之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性,其空间优化配置亟待提高;未来驱动分析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影响其发展的局部因素,如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水资源消耗速率较高与规模偏大、废水治理能力与监控能力不足等,并成为后期提高其效率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9):1494-1499
从水资源量、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供水设施、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出发,共建立了20个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以及GIS可视化表达等方法来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其中豫北、豫中水资源压力最大;河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明显,最严重的是中部的漯河市、北部的鹤壁市以及西北部的济源市.而郑州市、洛阳市因其水利设施完善、水资源生态环境较好和水资源利用能力高等因素而使其水资源安全属较安全等级;不同城市的水资源安全程度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强度不一,应根据影响各城市水资源安全的短板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揭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空间均衡特征可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构建水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水资源-经济共3对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负载指数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进而揭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空间不均衡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局部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错位。其中四川-重庆、安徽、湖北地区基尼系数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0.4。(2)长江经济带整体平均匹配差异表现为水资源-经济基尼系数>水资源-土地资源匹配基尼系数>水资源-人口匹配基尼系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3)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负载指数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整体水资源负载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查在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频率分析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了主要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以我国十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2010~2012年基础数据开展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例分析,并对评价结果开展对比,总结分析了各地区、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现状、问题、经验与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地矛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四川省18个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运用ArcGIS生成空间结构图,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影响较大,受土地利用强度影响较小。从空间结构来看,四川省中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东部城市次之,西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基于以上结果,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吉林省水资源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中度贫乏,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应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高效节水型产业.以人均水资源量及用水水平与整个东北地区比较接近的吉林省为例,通过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对吉林省水资源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为吉林省产业结构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的尤为突出.制定合理的水价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分配率的主要手段.以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分析了阶梯式供水定价方法的突出优点.在扩展性线性支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阶梯式水价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阶梯式水价实施所产生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德州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德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合区域发展现状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发掘现阶段德州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  相似文献   

15.
基于要素视角,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深入剖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生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并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体系框架, 对贵州省 9 个市(自治州)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客观规律, 其内生动力要素包括人口动力、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 而政策制度、规划管制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动力要素通过供需机制、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 引起内生动力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形成不同的集约利用类型和集约利用水平。2) 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 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土地要素的集约, 而是一种全要素的集约, 涵盖人口要素集约度、能源要素集约度和经济要素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要素准则层、能源要素准则层和经济要素准则层。3) 贵州省建设用地全要素集约利用进程比较缓慢, 大部分市(自治州)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波动态势; 2010—2016年, 贵州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空间变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4) 贵州省9个市(自治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低度集约利用型和低度粗放利用型为主, 人口要素和经济要素起主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小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化进程水循环受阻和水资源短缺现状,以锦州为背景,选取城市小流域的雨水资源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雨水资源积蓄利用测算分析,探讨雨水渗透技术方法,并且设计了雨水资源积蓄和渗透综合利用流程.研究表明,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为大流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蓄洪是城市防洪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出供城市优质水源的良好途径。结合某海岛开发区防洪、供水一体化工程实例,证明了蓄洪供水不仅可行,而且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r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町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nltn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以某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BSILON软件分别建立内燃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换热器组件等模型,分析了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不同烟气与缸套水热源驱动下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COP)特性,内燃机组不同负荷率下系统的综合供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CHP采用单一热源制冷时,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以烟气作为驱动热源可获得较高的COP,而以缸套水作为驱动热源时COP较低;在同时具备冷热负荷情况下,高温烟气更适合作为制冷热源,而高温缸套水更适合充当制热热源;采用双热源驱动制冷与单一热源相比,具有更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内燃机75%负荷率、WY1工况下,COP与综合能源效率达到最大值1.28与92.0%;而在50%负荷率时采用缸套水作为单一热源驱动制冷机时,COP与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74与76.1%.模型分析得出的CCHP系统综合供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指导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