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是日本自民党众议员广二小见在美国的一次讲演的摘要。他指出,日本正在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培养博士级人才,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从追赶到超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过两个赶上西方的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始于明治维新结束后的19世纪末期。在此期间,日本通过邀请外国教师和工程师访日引进了西方技术。我们也派遣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出国。这样,日本就实现了现代化,目标在于达到西方水平。二战以后,日本不得不作出类似的努力以重建国家。我们引进新技术来帮助重建日本的工业基础,并集中发展造船、汽车和电子等工业。我们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恒求 《今日科技》2006,(2):54-55
一年一度的各项诺贝尔奖逐一评出,又让中国人失望了一回,也让中国的时评家们又有机会高谈阔论,反思一下为何中国本土出不了得诺贝尔奖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划性特征凸显。科学研究的实验科学、科学共同体创新协同、大科学化及科学与技术融合化是重要特征,要求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实现协同效应,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科技自觉时代的科技创新有更高的契合度。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遵循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大科学装置,强化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以实现核心技术深度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际上反帝反霸斗争和国内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毛泽东非常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他做出了优先发展尖端科技的战略决策,重视和培养科技人才,通过技术革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从而达到富国强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很早就开始了 ,但规模较小。改革开放后 ,在当时百废待兴、人才匮乏 ,与国际科技教育水平差距拉大的形势下 ,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号召 ,果断建立了学位制度和科研基金制度 ,并加强和扩大了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起 ,规模急速扩大 ,研究生人数直线上升 ,培养了大批年轻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级专业人才高龄和青黄不接的局面已基本得到扭转。研究生 ,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从在读期间直到毕业后都在科技工作的第一线努力探索、刻苦钻研 ,做出很大的贡献 ,成为我国科技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生力军和后备队。…  相似文献   

6.
 建设科技强国是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强国的特征,有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聚焦发展的重点。科技强国是“科技能力(潜力)与科技成果”“科技硬实力与科技软实力(影响力)”“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等多层次要素的有机结合,只有从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范式、科技产品及工程的水平、科技标准制定、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相对科学地把握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8.
 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是内外联动、互相呼应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强国的文化科技创新之路,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探讨了中国文化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创意引导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创新。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整合与提升。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力求进一步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研深,将现实路径夯实。  相似文献   

9.
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给我们了许多启示,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揭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大学是人才的摇篮,在大学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应该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近来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关注。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撑,值得反思。在分析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基础科学研究的新特征,研究认为建设科技强国呼唤高质量地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政策和管理,特别是需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的厚积、交叉互动、人才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主原创和跟进他人,何者才是重大科技突破的取胜之道?很多人会选择前者.笔者认为重大原创成果由源头性原创与接续性原创组成,通过对1960-2012年间346位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其结论是:其中140人占总获奖人数的40.5%的科学家是通过及时跟进他人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他们的工作就是接续性原创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及时跟进他人工作也可以做出世界级的重大科技突破.对菲尔兹奖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数学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这一发现对开展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使得前沿文献分析和前沿学者的及时甄别有可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3人因为发展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共享了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简要介绍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简况,以及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客观权和主观权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并提出了名次等级的概念及其得分转换方法,从而使评价结果更趋向合理.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2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并计算了一级指标对综合排名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沟通能力、树立规则意识、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增设相关课程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团队精神方面展现新面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贡献率的测度和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法计算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并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未来五年的科技贡献率进行了预测,试图通过相应的经济计量分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史学大师蒙森的《罗马史》成果卓著,影响极大。在这一史著中,蒙森阐述了意大利各民族的发展,运用了历史比较法。《罗马史》以政治史为主线,内容丰富,具有百科全书的广度。它体现了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优秀传统,并达到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在"理想主义"的颁奖标准下,《罗马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On November 27, 1895, Alfred Nobel signed hi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in Paris that specified details of fiveprizes to 搕hose who during the past year have done hu-manity the greatest service? For the past over 100 years, the Nobel Prizes have been forever linked to the supreme achieve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in science and literature. Winning the Nobel Prizes became dreams of many young and not so young people in science and literature. 揌ow to win a Nobel Prize??was an innocent question…  相似文献   

18.
评述了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及其获得者.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独立从事超导体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领域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超导电性和超流动性是在极端低温状态下发生的2种现象.目前,超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核磁共振成像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而超流体则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在低温状态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从MS和NMR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分析研究了科学家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孜孜不卷的追求精神;从MS和NMR应用范围的拓展,特别是在确定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对生命基础物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